滚滚红尘的妈妈心经—洋妈阶段性成长总结(一)
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发展迅速,作为一个妈妈,带着原生家庭的痕迹,被时代的车轮裹夹着前行。一路遇到很多风景,也被很多东西迷惑。
幸好,一路前行,一路放下。。。
一、从“我的角色”出发的取舍经
走了很多的路,最后我画出了这样一张图。人的角色有家庭角色、工作中的角色、还有一部分自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所有的角色中分配精力,最后只有取舍。过去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的今天和明天。
每个人都可以用这张图,对照自己的生活。不用承担家务,回到家葛优躺刷手机的人,背后一定有人在承担这些角色:可能是家里的老人,也可能是请来的保姆,也可能是贤惠的另一半。刷手机的娱乐也丧失了自我成长的精力。还有的人把所有精力都给了家庭,没有给自己留一点,是没有自我的生活。
回首过去,我很遗憾地看到我曾经把很多时间精力放在了家务上,我还有工作,我狠狠地自我成长,但是对孩子的学习花的精力太少,我的运动和美容不够。运用4D原则做选择:Delete(删除不做,断舍离),Delegate(委派别人做),Delay(推迟做),Do(现在做),找出关键控制点和非关键控制点,我要对选择做出的改变是:对物品的断舍离,用炒菜机器人做饭,找合适的钟点工处理家务,陪家人、去运动、去美容、去音乐、去绘画,去创造更多的价值。
妈妈心经的第一条,就是无论我们做什么,经常回到中心点“我的角色”,看看此时此刻的选择有没有背离我们的初衷。
二、拆解主题的教育学习经
有孩子的家庭,教育是躲不开的课题。关于教育的主题文章满天飞,我在一片混乱中理出了自己的小主题。目前我把教育分成以下几个主题:
(一)清晰的大人
大人是清晰地、独立的个体,所有想学教育的父母,都要从自我成长开始,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土壤。
(二)大人对孩子的了解
1.了解孩子各年龄阶段的共性特点
对孩子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什么年龄阶段可能有什么特点,这样面对孩子的变化不慌。
2.了解孩子的独有个性和发展阶段
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不一样,能力发展程度也不同步,了解自己孩子的客观情况,不是评价他贴标签,而是接纳他,想办法帮助他。
(三)沟通
很多的教育问题都与亲子沟通有关。
(四)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取决于家长对未来世界的判断,有的家长教育目的是孩子考上好大学,有的家长希望孩子有学习的内驱力,有创造力。。。
(五)激励机制
如何奖励和惩罚孩子。
(六)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数学、语文、英语,还是体育、音乐、绘画等。这也是与家长的教育目标有关
(七)特别主题:财商教育
(八)特别主题:性教育
(也有很多父母对孩子什么也没管,根本不懂教育为何物,孩子照样长的很好。这同样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主题。)
我从过去被动接收信息,转为主动的主题研究围剿式学习。过去微信里各种教育文章看得人心慌又抓狂,看了很多依旧不得要领。其实每个公众号要做到日更,每天花式翻新,如果静下心来理理自己的思路,会发现很多东西看着很唬人,如果把所有的内容分到不同的主题,进行合并同类项,会发现说的是同样的道理,只是对文字进行了不同的排练组合。
过去看了很多的书,学了很多的知识,但知识多是分散的存在大脑,没有把他们进行系统管理。当我们可以系统管理知识的时候,我们才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个时候没有了信息大爆炸,有的只是简单的道理多了一个案例验证它罢了。
妈妈心经的第二条,就是当我们面对眼前难以降伏的孩子,被动接收各种教育文章时,试着拆解教育这个主题,把文章进行分类,也让我们的思想更加简化,避免大脑信息过载。
相关文章
- 和王阳明学习正能量:滚滚红尘霾逆旅,此心唯愿永光明
- 成长心理|人格发展不同阶段的“做”与“不做”(弗洛伊德……)
- “妈妈,请在童年这样爱我”:妈妈用心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 奶牛妈妈成长记——哺乳期饮食要注意什么
- 妊娠糖尿病人选择水果要分阶段性
- 孩子不再亲近妈妈,心理学家表示这是孩子成长的正常现象
- 孩子说话支支吾吾家长需注意了,“阶段性口吃”用对方式顺利渡过
- 怀孕各阶段性生活安排
- 把握好孩子两个年龄阶段的教育,之后的“自然成长”阶段才省心
- 教育心理:六岁前的孩子可分三个阶段,妈妈应该这样陪伴
- 妈妈休息啦,丰富的周六|520成长迹•week8
- 妈妈有洁癖,给孩子带来的成长烦恼和健康问题,你get到了吗?
- 妈妈的幽默感,对教育孩子非常有帮助,能够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 妈妈,我有个伤心事想告诉你……——如何应对孩子的主动求助
- 成长中优柔寡断的女儿,妈妈:善用问句,锻炼她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 成长裤如何挑选才能解放妈妈双手?韩国好奇给你答案
- 10年养儿路:孩子,妈妈只愿你健康成长,所有的苦都熬成蜜
- 2—18岁,孩子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
- 35岁职场妈妈最有效的成长方式:永远像培养孩子一样去培养自己
- 3岁内宝宝成长阶段会有这几大变化,爸妈要谨慎对待千万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