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一岁内各阶段的心理发育特点,掌握好这些才能更懂孩子
探究儿童心理,特别是婴幼儿时期宝宝的心理是一个容易被父母忽视的点。在大多数人看来,孩子小,什么都不懂,那能有什么心理,无非就是饿了,热了或者淘气了。
但在实际抚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都会不可避免遇到无法理解孩子行为,以及无法安抚孩子哭泣的情况,毕竟对于一岁内的孩子,尚无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即便到了三岁,由于逻辑思维还不成熟,在很多事情和语言的理解上,都会与大人产生偏差。
宝宝一岁内的心理轨迹是如何发育的?在这里为大家总结一下,不一定适用所有宝宝,但绝大多数情况可以用来参考。
1~2个月
对于稚嫩的婴儿来说,除吃奶的需要外,再也没有比母爱更珍贵、更重要的精神营养了。母爱是无与伦比的营养素,这不仅是因为从子宫内来到这个大千世界让宝宝感觉到了许多东西,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已经懂得母爱,会温顺地躺在母亲怀里,并能用孩子的语言(哭声)与微笑来传递他(她)的内心世界。宝宝最喜欢的是妈妈温柔的声音和笑脸,当母亲轻轻地呼唤宝宝的名字时,他(她)就会转过脸来看妈妈,好像一见如故,这是因为宝宝在子宫内时就听惯了妈妈的声音,尤其是把他(她)抱在怀中,抚摩着他(她)并轻声呼唤着逗引他(她)时,他(她)就会很理解似的对妈妈微笑。
宝宝越早学会“逗笑”就越聪明。这一动作,是宝宝的视、听、触觉与运动系统建立了神经网络联系的综合过程,也是条件反射建立的标志。
2个月的婴儿开始有了自己的情绪,喜欢听柔和的声音;会看自己的小手,能用眼睛追踪物体的移动;会有声有色地笑,有天真快乐的表现;对外界的好奇心与反应不断增长;开始用“咿呀”的发音与人对话。
这个时期的婴儿最需要人来陪伴,当他(她)睡醒后,最喜欢有人在他(她)身边照料他(她)、逗引他(她)、爱抚他(她),与他(她)交谈或玩耍,他(她)才会感到安全、舒适和愉快。总之,父母的身影、声音、目光、微笑、抚爱和接触,都会对婴儿心理造成很大影响,对其未来的身心发育,建立自信、勇敢、坚毅、开朗、豁达、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优良性格,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3~4个月
这个时候的婴儿喜欢从不同的角度玩自己的小手,喜欢用手触摸玩具,并且喜欢把玩具放在口里试探。能够用咕咕噜噜的语言与父母交谈,有声有色地说的还挺热闹。会听自己的声音。对妈妈显示出格外的偏爱、离不开此时,要多进行亲子交谈,如跟婴儿说说笑笑或给婴儿唱歌。或用玩具逗引,让他(她)主动发音,要轻柔地抚摩他(她)、鼓励他(她)。
宝宝会喜欢父母逗他(她)玩,高兴了会开怀大笑,会自言自语,似在背书,咿呀不停。会听儿歌且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能够主动用小手拍打眼前的玩具,见到妈妈和喜欢的人,知道主动伸手找抱。对周围的玩具、物品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此时宝宝对周围的事物有较大的兴趣,喜欢和别人一起玩耍。能识别自己的母亲和面庞熟悉的人,以及经常玩的玩具。
4~5个月
4~5个月的孩子已经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是否满足产生出喜、怒、哀、乐等情绪,并用相应的动作、表情把它们表现出来。例如,看到父母时,孩子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脸上浮现出欢乐的笑容;正在吃奶的时候突然被打断,孩子会用哭来表达生气和不满:听到父母叫自己的名字,孩子会看着父母微笑:和父母对视时,眼神中会流露出喜悦。
这个月的孩子对自己周围的事情很关心,开始表现出强烈的交往欲望。看到自己亲近的人时,孩子会挥手、抬胳膊,表现出要人抱的心理期待;被抱着时,孩子还会紧贴着大人的身体表示亲密。如果父母只顾自己说话不理孩子,孩子会委屈地哭起来;而父母开始关注孩子,孩子又会很快止哭。如果父母试图拿走孩子的玩具,孩子会通过大哭表达抗议。
这个月的孩子已经有了区分熟人与陌生人的能力,有的孩子还会出现“认生”现象:遇到陌生人想抱孩子时,孩子会本能地觉得害怕,不愿被陌生人抱。父母离开并不会引起孩子强烈的反抗,但离开父母时间比较长时,孩子会东张西望地寻找父母,盼望父母回到自己身边。
这时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因此经常会对自己发出的声音发生兴趣,还会“自言自语”地呢喃。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时,孩子会对着镜子微笑。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孩子会通过推拉玩具使它们不断在靠近和远离自己之间移动,并在这种移动中认识到“我”和“非我”的区别。
5~6个月
这个月龄的孩子心理活动已经比较复杂,不但可以用面部表情表现出高兴、愤怒等心理活动,还能听懂严厉或柔和的声音。当父母离开时,孩子还会表现出害怕的情绪。
这时的孩子正处于情绪发展的敏感期。这个月孩子的脸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随时都能表现出孩子的内心活动:高兴时,孩子会眉开眼笑;不高兴时,孩子会“怒发冲冠”,又哭又叫。当父母亲切地和孩子说话时,孩子会表现出愉悦;当父母训斥孩子时,孩子会表现得很不安,甚至很愤怒。
这个月的孩子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亲近的人产生了依恋的感情。这时是孩子建立对世界信任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依恋关系可以促进孩子对环境积极的探索,父母最好多陪陪孩子,不要突然把孩子交给陌生人,以免使孩子刚开始形成的依恋心理遭到破坏,阻碍了孩子安全感的形成和对世界探索欲的发展。
这时的孩子对自己周围的各种物品都很感兴趣,喜欢触摸、敲打东西,并把拿在手里的所有事物都放进嘴里去品尝一下。
由于味觉的发展,孩子对食物的任何变化都能产生非常敏锐的感觉,有时还会出现恐惧新食物的现象。如果孩子在这个月前一直吃母乳,父母尝试给孩子吃配方奶时通常会遭到孩子的拒绝。
这时的孩子依然害羞、胆小,不喜欢和陌生人交往。看到熟悉的人时,孩子会通过微笑来表示友好,还喜欢和亲近的人一起玩耍。这时孩子已经可以区分大人和孩子,看到其他孩子会伸手去拍,还会在照镜子时用小手去拍打镜中的自己。
6~7个月
这时候的孩子会变得更依恋父母,同时能更敏锐地辨认陌生人、陌生环境和陌生事物。如果父母不在身边,陌生人靠近或抱孩子,孩子就会哇哇大哭。
在这个月里,孩子开始对周围环境产生好奇心:不但喜欢观察自己周围的各种人和各种事物,还喜欢到处摸、到处看,用自己的各种感觉尽情探索世界。有时,孩子还会用手指捅自己的耳朵、鼻子、嘴和肚脐眼,表现出强烈的探索自己身体的兴趣。
到了第7个月,孩子的情感智能有了很大发展,开始不满足父母对自己单纯的照顾,而是希望得到一些欢乐。如果父母只忙于在孩子的吃喝拉撒等生活需要方面满足孩子,孩子可能会变得不开心。如果父母能多陪孩子玩,多在情感方面满足孩子,对提高孩子的情商,培养孩子健康、健全的心理人格,无疑是十分有帮助的。
在这个月里,孩子的记忆力会出现进一步发展,即使和经常照顾自己的人隔一周不见面,也仍然不会忘记。
8~9个月
这个月孩子的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他已经逐步能够区别出周围的人和环境。所以当孩子处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或者周围有陌生人时,就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这是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正常的现象,也是父母与孩子关系健康发展的一种表现。
孩子对父母产生依恋的情绪,能够明白父母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因此希望一直和父母或者一直照看他的人待在一起。当父母离开他的视线时,他就会紧张不安,甚至号啕大哭。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达,一般在孩子出生后的10~18个月期间,这种情绪会达到高峰。所以这个阶段父母要多抽出时间来陪孩子,不要抱怨,要耐心地待在孩子的身边。
这个月的孩子已经开始懂得害羞了,当大人谈论他的时候,他能够明白,有时会做出害羞的表情和动作。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当他成为众人的焦点时会表现出焦虑和不安。虽然害羞是孩子的一种本能反应,但过分害羞也会影响孩子日后正常的人际交往,父母要及时发现并对孩子进行积极地引导。
这个月的孩子已经学会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抗议。他人很难把孩子喜欢的东西,从他的手中夺走,如果是硬抢,孩子会大声哭,以示抗议。但若是妈妈把手伸过去要孩子手里的东西时,孩子会把它递到妈妈手里,还会把身边的东西都拿起来递到妈妈手里。
10~11个月
这个月龄的婴儿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感情也更丰富了,因此与周围的人和事物的互动也多了起来。
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之情开始逐步增强,尤其喜欢和妈妈待在一起,希望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妈妈。当妈妈离开自己的视线或把自己交给别人照看时,就会感到不安、恐惧,进而会伤心地大哭。
这个月的孩子开始萌发自我存在的意识,能够在大人的引导下指出自己身体的一些部位;当看见妈妈抱别的孩子时,会表现出不满,双手够着要妈妈抱自己。
这个月孩子的好奇心进一步增强了,对新奇的事物、没有看过的东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熟悉的东西很快就失去兴趣,玩过的东西,即使再好玩,也不会玩很长时间;越是不让做的事情越想做,越是不让放到嘴里的就越想尝一尝。
好奇心是人类认识事物、探索世界的原动力,尤其在婴儿阶段,这种天然的、自发的好奇心更珍贵,它对孩子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父母一定不要因为不好看护就阻止、呵斥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孩子,而是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利用好奇心来教孩子认识更多的事物。
11个月的孩子已经具有了丰富的情绪,高兴时会咯咯地笑或大叫,愤怒时会尖叫大哭。很容易受家长,尤其是妈妈的情绪影响。如果妈妈情绪不高或表现出悲伤的神情,孩子也会安静地待在一旁,不像平时那样活泼爱动了;如果妈妈哭了,孩子也会跟着哭起来。
11~12个月
孩子已经不愿意受大人摆布了,而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想玩什么不想玩什么已经能够由自己来决定,父母如果喂给他不想吃的东西,他会拒绝张嘴,甚至用手打掉。会走路的孩子喜欢在家里四处“游历”,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刻也不停歇,家里的所有日常生活用品都有可能成为他的玩具,父母拽都拽不住。这就是孩子自主能力增强的表现,以后他会变得越来越淘气,不再像小时候那么容易看管了。
这个月孩子开始有了社交活动的意识,不过当然是自发的,不带有任何目的。前几个月,如果看到其他小孩子,只是看看、笑笑,一会儿就没了兴趣,更不会和他们一起玩。但现在却不同了,他会对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看到小伙伴会很高兴地过去和人家握握手、亲一亲,玩得很火热。但也有的孩子虽然也喜欢和同龄小伙伴待在一起,但并不会和他们有太多交流,这是性格使然。父母要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鼓励他和别人交往,这对孩子将来融入社会很有帮助。
孩子已经能够很熟练地分辨熟人和陌生人。对于经常串门的邻居,孩子一眼就能认出来;而见到自己的亲人会更兴奋,看到经常见到的爷爷、奶奶、姑姑、小姨会非常高兴,会拍手欢迎,还会伸着胳膊让他们抱。如果是从没见过的陌生人,孩子则表现得无动于衷,或只是瞪大眼睛看着,甚至拒绝让他们抱。这就是人类天生的情感,如果经常在一起,孩子就会和他们很亲,如果经常见不到面,即使是亲生父母,孩子也会和他们有距离感。
转载请注明来源:苹果妈爱小苹果!
相关文章
- 一岁孩子脱水了,家长还死守教条不给吃盐!妈妈按照指南喂,宝宝仍可能营养缺乏,断章取义要不得
- 孩子一岁十个月去医院被诊断为重度自闭症以及发育迟缓智力62,作为家长该怎么办?
- 孩子不顺心就哭闹?心理专家:是“情绪脑”发育,家长应合理引导
- 宝宝一岁不会走路正常吗?这些才是大动作发育标准,你家达标了吗
- 宝宝发育各阶段指标数据表
- 宝宝喜欢咬指甲,并非缺锌那么简单,请多关注孩子心理变化
- 宝宝多大可以吃“大人饭”?孩子到3个阶段,就该慢慢开始培养了
- 宝宝最没有安全的时候 千万不要破坏孩子的心理安全
- 宝宝视力发育关键期,一岁内四件事伤害宝宝视力,让他容易变近视
- 心理学上把孩子识字分三个阶段,你都知道吗?
- 心理学家:一岁爱,两岁烦,三岁狗都嫌,三岁宝宝为何招人烦?
- 2—18岁,孩子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
- 3岁前,孩子生长发育最重要的10个阶段,千万别忽视
- “宝宝一岁多了,我没报早教班”心理学家说的这几点我牢记
- 为什么一岁半的宝宝喜欢做这3件事,是聪明还是发育迟缓,怎么办
- 了解胎儿大脑发育的三个关键阶段,可助孕妈生个聪明宝宝
- 几时训练孩子大小便?不是半岁不是一岁,是宝宝发出这几个信号时
- 出生就要学习?家长要弄清认知发育4个阶段,保证孩子睡眠是前提
- 吃手指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必经阶段之一,宝宝吃手指该怎么办呢?
- 听话、懂事的孩子,长大后往往都不快乐,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