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孩子脱水了,家长还死守教条不给吃盐!妈妈按照指南喂,宝宝仍可能营养缺乏,断章取义要不得
表弟家1岁的宝宝患病毒性腹泻,大便稀水样,次数很多,孩子蔫蔫的,就诊于当地医院,医生建议配置口服补液盐喝。
但因为补液盐口感不好,侄女一口都不喝。姑姑很捉急,电话求救。
我提供方案:熬小米汤加一点放盐的菜汤。
姑姑惊呼:这个孩子长这么大还没吃过盐呢!小孩子不是不让吃盐吗?吃盐可以吗?脱水了喝水不就可以了吗?加盐干嘛?……
作为一个儿科医生,我经历过无数个家长问孩子可不可以吃盐的问题。
网络上各种文章铺天盖地,向宝妈们灌输这一个观念,“给1岁内的宝宝吃盐,等同于喂毒”,“吃盐伤肾”,“宝宝吃盐导致死亡”……
一时间妈妈圈内“谈盐色变”,偷偷给孩子饭菜里放盐的爷爷奶奶成为众矢之的,大家奔走“讨伐” 老一辈人观念多么落后、多么坑娃,甚至把他们形容成“猪队友”。
盐真的是毒吗?
1岁以内的宝宝是否必须无盐饮食?
目前这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个宝宝的膳食营养都要因人、因时、因状况而定,这个原则适用于任何营养素的补充,当然也包括盐。
盐,学名氯化钠,溶于水后分解成钠离子和氯离子,而这两种电解质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的重要离子。
从这个意义上,把盐作为毒来看待,盐表示不服。比如腹泻、呕吐的婴幼儿,适量补盐就至关重要。
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感染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组织有关专家制订的儿童腹泻病诊治原则的建议方案,腹泻儿童的治疗原则最重要的是预防和治疗脱水。
患儿从腹泻一开始,就要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且增加喂养的频次、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
混合喂养的婴儿,应在母乳喂养基础上给予ORS或其他清洁饮用水;
非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婴儿,应选择ORS或食物基础的补液如汤汁、米汤水和酸乳饮品或清洁饮用水。
而到了中度脱水,ORS口服补液就更加重要了。用量(ml) =体重(kg) ×(50-75) , 且要求4小时内服完,如无效,应静脉补液。
该专家共识反复提到的ORS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口服补液盐,其配方和组成如下:
这个配方中,最核心的成分就是氯化钠,也就是盐。
所以,即使孩子年龄在1岁以内,只要出现腹泻就有可能有脱水,而脱水后的补液绝不是只喝凉白开那么简单,得是含有氯化钠的补液盐。
根据脱水程度和性质的不同,医生会选择不同张力的补液配方,而这些配方中,均有不同含量的氯化钠。
常用的几种不同张力液体的配制:
妈妈可以按指南添加喂养
但宝宝未必按照指南吃
近几年盐的话题之所以这么多,还要从一份权威发布谈起。
2016年《临床儿科杂志》发表了一篇指南《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该指南强调:辅食不加调味品,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同时指出:天然食物中所含的钠能够满足婴幼儿的需求。
既然是权威指南,那一定是权威专家科学研究的成果,是正确的,所以大家奉行指南无可厚非。对于这个观点,笔者也是认同的。
问题在于,妈妈们有没有通读整篇指南。
该指南写到:
7-12月龄婴儿可以从天然食物中,主要是动物性食物中获得钠,如1个鸡蛋含钠71mg,100g新鲜瘦肉含钠65mg,100g新鲜海虾含钠119mg,加上从母乳中获得的钠,可以满足7-12月龄婴儿钠的摄入量(AI)350mg/d的要求。少数确认鸡蛋过敏的婴儿应回避鸡蛋,相应增加约30g肉类。
指南还贴心的给了一个10-12月龄婴儿的一日膳食安排:
10-12月龄婴儿每天添加2-3次辅食,母乳喂养3-4次。
停止夜间喂养,一日三餐时间与家人大致相同,
并在早餐至午餐、午餐至晚餐、临睡前各安排一次点心。
大致可安排如下:
早上7点:母乳和/或配方奶,加婴儿米粉或其他辅食。以喂奶为主,需要时再加辅食;
早上10点:母乳和/或配方奶;
中午12点:各种厚糊状或小颗粒状辅食,可以尝试软饭、肉末、碎菜等;
下午3点:母乳和/或配方奶,加水果泥或其他辅食。以喂奶为主,需要时再加辅食;
下午6点:各种厚糊状或小颗粒状辅食;
晚上9点:母乳和/或配方奶。
10-12月龄婴儿每天奶量约600 mL;鸡蛋1个,肉禽鱼50g;适量的强化铁的婴儿米粉、稠厚的粥、软饭、馒头等谷物类;继续尝试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并根据婴儿需要增加进食量,可以以尝试碎菜或自己啃咬香蕉、煮熟的土豆和胡萝卜等。
事实上,妈妈们可以按照指南添加喂养,但是宝宝们未必按照指南吃。
辅食添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适反应。不一定每个妈妈都有能力、有时间、有精力、有经济条件按照这个安排照顾自己的宝宝,很大一部分是把孩子交给了奶奶、保姆或者其他人。
但是,大家有没有考虑过宝宝万一没有按照妈妈的意愿完成这份食谱呢?
尤其是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少,或者奶奶、保姆们没有按照妈妈的意愿去做这些饭食,却一味的强调1岁内宝宝一定不许吃盐的问题,孩子因为低钠导致的危害。
门诊随访中,不乏面黄肌瘦、萎靡无力的小婴儿。
询问进食情况,10个月了,辅食的添加非常单调,许多孩子仅仅添加面食,而动物性食物、蔬菜添加不足,孩子出现贫血、发育落后,免疫力低下等状况。
当你告诉她,宝宝辅食添加种类不够丰富,多种营养素缺乏。
妈妈还会委屈的说:大夫,我都是按照网上的育儿专家提供的食谱喂养,原味饮食,做饭的原料都用秤称过,而且从来都不加盐,为什么还会营养缺乏呢?
妈妈们忽略了指南中还有一句关键的提示:
少数婴幼儿可能因疾病而造成辅食添加延迟,或因发育迟缓、心理因素等致使添加固体食物困难,对于这些特殊情况,需要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逐步干预、改进。
作为儿科医生,我们看到的病理性情况可能要比营养科医生要多。很多时候,宝宝是需要吃盐的,甚至是静脉输生理盐水。
比如,文章开始提到的小侄女:她患急性病毒性腹泻,已经出现了脱水、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当然可以口服含盐的饮料和汤类。
总之,指南的发布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科学喂养,避免近远期的并发症。
高盐饮食的危害是一定的,顺利添加辅食的宝宝推荐原味饮食。但是,宝妈们一定不能断章取义、固化指南,宝宝与盐之间绝对不是要么拒之门外,要么来者不拒的关系。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而人体也是一部非常精密又功能完善的机器,我们的确应该小心的维护保养它,机械地人为干预,忽略身体本身的调节能力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