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就一定是自私吗?| 谈谈偏爱与所属权

2022-02-12 22:13:50孕产
我们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东西更好、更漂亮或者更吸引人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更喜欢甚至更想拥有别人的东西。但是成年人知道,再喜欢、再羡慕那也是别人的东西啊,我们只能默默按捺住自己蠢蠢欲动的小心脏。当偏好和所属权矛盾的时候,孩子们会怎么处理呢?

我们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东西更好、更漂亮或者更吸引人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更喜欢甚至更想拥有别人的东西。但是成年人知道,再喜欢、再羡慕那也是别人的东西啊,我们只能默默按捺住自己蠢蠢欲动的小心脏。


当偏好和所属权矛盾的时候,孩子们会怎么处理呢?


他们会不管东西的所属权,把自己喜欢那个东西直接拿走吗?


这根不同孩子的年龄和道德发展水平有关。


在综艺节目《拜托了冰箱》中,戚薇曾谈及自己对三岁女儿lucky的教育方式:



可能乍一看,很多家长会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好棒啊,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具备规则意识,但面对一个三岁的孩子,她根本就无法理解妈妈为什要对她如此严厉,可能还会产生“难道妈妈不喜欢我了,所以才不给我穿裙子吗”这样的想法。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前道德阶段(0-3岁):自我中心,行为易冲动,不顾规则。


二、他律道德阶段(3-7岁):以尊重顺从权威者及规则本身为义务,但并不理解规则,不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看问题。


三、自律道德阶段(7-12岁):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他人平等协商创造规则,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判断不再绝对化。


四、公正阶段(12岁以后):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公正,发展出关心与同情的真正的道德观念。


也就是说,三四岁的孩子是不具备规则意识的,他们根本不可能懂“所属权”这个概念。


成年人也许可以通过严厉的指责来强迫孩子遵守规则,但你永远无法逼迫一个孩子,去理解他心智发育未到的领域。


当成年人评判一个幼童的行为是否自私时,他们需要明白,这只是孩子内心真实的表达,无关道德批判,道德的形成与躯体的成长是一样的,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必经的发展阶段。


一个孩子从生命的开始,他最核心的任务就是构建自我。从灵魂的混沌状态到完整的“我”,是从0到1。


只有内在的“我”足够有力量之后,他才可以走出自我中心,发展出清晰的边界感,与世界建立真实的关系。


父母应该做的,不是像质检人员一样紧紧盯着孩子的瑕疵,而是蹲下身来,给孩子无条件的爱,陪伴他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