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气自私,不爱分享?”“不是,孩子的物权意识在发展。”
文/笑乐妈妈(原创)
在旁边踢球踢的正来劲的小葫芦,看到小妹妹在骑她的滑板车,就立刻跑过来了。
只见她跑过去就开始抢,“这是我的,是我的。“
小妹妹的奶奶说:“小朋友,你的滑板车可以让妹妹骑一下吗?“
“不行,是我的。”
我也加入说服大军,“你现在玩球玩的很好,让小妹妹骑下滑板车好不好?”
突然她就大哭起来,手里还不忘争抢,“这是我的,我要骑。“
就听见奶奶说了句:“小孩子要大方一点,不要这么小气。“
说完就带着小孙女离开了,留下有些尴尬的我。
每次自己的东西是分毫不让,而别人的东西还会去抢,说真的,当初我都害怕带娃出去玩,这样的情景太多了。
你是不是也经常发现自己家的孩子怎么能那么小气?
是不是感觉自己说破了嘴,也没能改变她大方一点?
01、强迫的分享不是分享最近都是我在带葫芦娃玩,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两个小孩子为了某件东西而争抢,尤其在公共游乐场所。
有的家长可能不好意思,就会很生气的对孩子说:“你大,你要让着小的。你先把玩具给妹妹玩会儿”
“你要是不给,那你就带着你的玩具回家别玩了。”
“就是不给,这是我的。”
“你让她玩一下,我去给你买好吃的。”
“不给,我的。”
“你这熊孩子,怎么说明你都不听,怎么这么气人?哎,孩子就是不喜欢分享,他自己的东西也是谁都不给,你说现在的小孩子怎么都这么小气?”
其实孩子不喜欢分享,并不是就是小气。
有时候父母为了面子,喜欢孩子分享,感觉爱分享的孩子才会让人喜欢,属于大方。所以甚至会想各种方法让孩子分享。
殊不知,强迫的分享不是分享,而是被迫的瓜分。
这样的话,即使孩子听你的话给小朋友分享,但也不是自己真心实意的,很多时候他压制了内心的想法。
分享与不分享,并没有绝对对错。这与自私没有任何关系,而关系最大的,或许仅仅是父母的虚荣心。
02、后来我才知道真正的分享不是这样的,真正的分享是让孩子做既能利人,又会利己的付出者。
而不是一味的去谦让去付出。
可是我们又该如何去让孩子学会真正的分享呢?
1、 孩子对他人情绪的理解能力孩子小,还不能感同身受,他们仍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
比如,他很喜欢吃糖,如果你问他,妈妈喜欢什么?
他一定也会回答:“妈妈喜欢吃糖。“
这时候的孩子心理认知还处在具体运算阶段,以自我为中心,他认为自己的就是自己的。
而我们父母需要做的是什么呢?
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向孩子澄清他人的感受。
比如,小妹妹想骑滑板车这件事,我们可以这么说:“宝宝,如果你想玩小朋友的足球,你踢不到的时候会不会很不开心?你看看小妹妹,她现在想骑一下你的滑板车,可是没有骑到,怎么办呀?”
这时当他了解小妹妹的感受时,再举例她遇到同样事情的感受时,他就会渐渐学会换位思考。
这里我们还需要注意:
我们是引导她自己去发现小朋友的情绪,让她自己去感受。即使我们讲完一切,他还是不愿意,那不能勉强,做主的权力还是在孩子自己手中,而不是替他做主。尤其当家里来了小客人,小客人喜欢的玩具,家长很容易就轻松答应送人了,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即使是客人,孩子自己的东西也需要她来做主,他不愿意的话那也不能替她做决定直接偷偷送人。
当孩子自己有选择权利送不送人的时候,他以后才能学会真正的分享。
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经过我们的同意,就把我们最喜欢的玩具或东西送给了别人,我们会不会生气?
当然会很生气,换个角度,对于孩子也是一样。
2、 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很多家长缺乏孩子物权意识的培养,要知道培养孩子物权意识越早越好,当他们清楚的明白,你的,我的的时候,他就不会去抢别人的。
当别人侵犯了他的权利时,他也知道去反抗。就像校园暴力事件,我们很多的孩子是没有物权意识的,对于自己的身体,对于自己的东西,他不敢去争取去反抗。
那我们平时如何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呢?
首先,平时我们父母就要意识的强调“我的”,“我们的”,你的,她的,他们的等,让孩子知道是谁的。
再者还要强调各种物品等所有权属于谁?比如宝宝的牙刷,只有宝宝能用。宝宝的被子,宝宝的玩具等等。
还有要帮助孩子厘清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区别。
尤其在游乐场或者公共场所,让孩子知道这些玩具是大家都能使用的,想玩的话可以先到先得,又或者大家商量如何玩?比如轮流一起玩,又或者别人不玩了我们再玩。
物权意识的培养很重要。
一起玩玩具,孩子分享与否或者抢别人的玩具时,我们就可以尝试有意思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
3、 给予孩子说“不”的勇气其实孩子会说不,是好事。
我们要记住真正的分享不是一味的付出,不是有求必应,不是老好人。
而是需要智慧、勇敢的跟索取者说“不“。
当孩子明白物权意识,敢于说不后,对于在学校里,被别人欺负他们都会知道该如何处理。
而不是一味的忍让让别人欺凌。
看似简单的分享玩具,不就是玩一小会儿,又不是不还给他,为什么孩子还是不愿意呢?
其实这并不简单,而是需要我们父母真正的去理解分享,并好好理解孩子,理解孩子孩子才会愿意去理解别人。
我是【笑乐妈育儿】,一儿一女,自由撰稿人,积极心理学践行者,一起分享育儿的酸甜苦辣。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