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因成绩不理想,孩子被丢路边:父母为何无法接受平庸的孩子?

2022-01-29 15:42:55孕产
10月17日傍晚,民警发现一小男孩迷路,孩子舅舅随后赶来接人。原来,男孩刚上小学三年级,但因成绩不理想,妈妈接他回家时,一怒之下将他丢在了半路。随后,这段视频在网络平台上,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有的网友在评论区调侃着说,看完视频之后,一阵后怕,真要感谢老妈当年对自己的不丢之恩。

10月17日傍晚,民警发现一小男孩迷路,孩子舅舅随后赶来接人。原来,男孩刚上小学三年级,但因成绩不理想,妈妈接他回家时,一怒之下将他丢在了半路。

随后,这段视频在网络平台上,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有的网友在评论区调侃着说,看完视频之后,一阵后怕,真要感谢老妈当年对自己的不丢之恩。也有的网友留言“这妈心真狠,万一孩子在路上出了点什么事,后悔都来不及。”

仅仅因为孩子“成绩不理想”,家长就将其丢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自行离开,这种行为的确显得有些偏激。在事件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家长在孩子成绩上“急红了眼”的偏执,和“你成绩这么差,妈妈不要你了”的决绝。

“你这次考试要是不XXX样,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难听见来自孩子家长的这近似威胁的论调。在这类论调中,孩子成绩的好坏,似乎已经成为父母爱孩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不禁在思考,为什么大多数父母会把成绩当做衡量孩子是否是好孩子的标准?为什么不能接受平凡的孩子?

一份来自六年级孩子的“自传心声”

表姐小岚在一所公办小学当班主任,闲暇时,她常常与我谈到班上一个有些与众不同的小男孩伟明。

从三年级刚进入班级开始,伟明就在班主任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学校在一年级设立了不同的学习特色班,伟明的父母一开始给他选报的是以花式篮球为特色的二班,但上了将近2周的课之后,伟明的父母决定把他转到以国学吟诵为特色的一班来上课。

早读时间刚刚到,伴随着一阵痛彻心扉的哭声,伟明和他的妈妈出现在一班教室的门口。

“老师,我们是从隔壁二班转来的。我家孩子对国学诵读很感兴趣,以后要多关照一下我家孩子。”但很显然,伟明并不喜欢妈妈的这个安排,但却又不得不接受了它。

班主任在伟明妈妈离开教室之后,小声问他,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因为她觉得打篮球没什么用,还不如多读点书。我舍不得我的同学们,但这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了……”

对于当时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能够说“无法挽回”这个词,着实让班主任感到意外。从这个词中,能让人感受到,在他的世界里,有着和同龄孩子所不匹配的一份成熟与无奈。

来到新的班级之后,班主任发现,在下课时间里,伟明总是喜欢一个人留在教室,极少与其他同学一起玩耍。他独自一人坐在座位上,时而看书写字,时而看着操场上玩闹的同学们发呆。

在伟明六年级的时候,班主任在他的作文本上,看到了他写的一份“自传”:

“是,我做不了你们心中的那个好儿子。

是,我可能胸怀大志,也可能是个胆小如鼠的等闲之辈。

是,我可能一辈子都混不出个名堂来。

是,我以后可能只能做个被骂、被吼的人。

是,这可能不是你们想听的,但这就是我的心声。”

纸上虽然只有不过百的几行字,却将自己在家中所承受的来自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压力以及自己潜在的不满淋漓尽致地写了出来。

在伟明眼中,学自己喜欢的兴趣班,在班级“混不出个名堂”的状态,就是他所喜欢的的生活。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却不是自己爸爸妈妈眼中所期望他呈现的生活。

通过与家长联系之后,班主任发现,伟明的妈妈在高考时仅因为2分的差距,没能如愿考上大学。读完高专之后,他的妈妈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本科学历。

参加工作之后,没能读上全日制本科的遗憾,就像一场难以根除的风湿病一般,始终在伟明妈妈的心中隐隐作痛。

于是,她选择了把希望寄托在伟明身上。她不能接受自己孩子的成绩像自己一样那么平庸。所以,她完全不顾伟明的意愿,把他强行换到了国学班;周末也给孩子安排了各种培优补差班,把“勤有功,戏无益”的观念灌输给还在读小学的伟明……

“望子成龙”的背后,多半是“望己成龙”

作家刘瑜在《愿你慢慢长大》中这样写道:

没有几个汉语词汇比“望子成龙”更令我不安,事实上这四个字简直令我感到愤怒:有本事你自己“成龙”好了,为什么要望子成龙?如果汉语里有个成语叫“望爸成龙”或者“望妈成龙”,当父母的会不会觉得很无礼?

不得不说,许多家长现在仍然打着“为了孩子好”的名义,在“望子成龙”的道路上一意孤行。

这部分家长难以接受孩子不够出色的成绩,不允许孩子拥有“平凡的人生”,哪怕当街丢下年幼的孩子自行离开也在所不惜。然而究其根本,却未必真的是“望子成龙”,而仅仅是“望己成龙”。

他们真正不敢面对和接受的,只是自己没有“成龙”。但为了让自己不那么自责,他们选择了把这份期望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心理学上的投射,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投射作用的实质,是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

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即“我自己没有考大学,所以我的儿子一定要考上”、“我在单位上业绩平平,我孩子以后一定要出人头地”,无端端将身边的孩子当成自己达成心愿的“代罪羔羊”。

家长如何放下投射

那么,作为孩子的家长,究竟应该如何做呢?

第一,放下过去,与曾经的自己和解。告诉自己,过去的一切已经无法改变,即使自己多么不甘心,依旧不能改写曾经的遗憾。但未来的日子还很长,只要自己好好把握,完全可以再创辉煌。

第二,对孩子的“成就”不进行过多干涉。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会做一个正直、善良、有责任心的人,但无论孩子最后想成为银行家、面包师还是动物饲养员,都要予以充分的尊重。对于未来人生的“成就”,只有他有选择权。

文/黄馨舒荷 燕园心理团队

为了让你"成龙",父母做过哪些事?

你会对自己的子女望子成龙吗?

▷私信我,获取9.9元专属你的心理测评

↓↓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