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差又惹事,请看这部电影:父母的无知,让孩子有多累?
有人说,孩子是世界上最纯洁可爱的天使。
不谙世事的孩子,往往都是一副天真无邪、活泼灵动的样子,的确惹人喜爱。
但是当父母辅导作业时,还会一如既往地和颜悦色吗?生活中,不少父母被孩子的学习气得心烦气躁、旧急复发,甚至病倒住院。
在有关孩子的所有事情中,父母最担心的就是学习成绩了,孩子成才是父母们最大的愿望。如果孩子与此目标相差甚远, 他们就会心急如焚、焦灼不安。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讲述的就是差生伊夏的成长故事:为了孩子的成长,父亲拼命工作,母亲放弃事业全职照顾家庭,但是伊夏的学习一直让父母头疼。直到遇到了热爱教育的美术老师尼克,他的一切才有了反转。
自古以来,孩子的教育就是一项重大的工程,只有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让孩子茁壮成长。
01 不由分说的惩罚责骂,促成了伊夏的回避型人格8岁的伊夏因成绩太差,留过一次级,但他的学习成绩并没有明显提高:他每门考试都不及格,在班里次次垫底,数学老师骂他是笨蛋,语文老师叫他蠢货,英语老师说他智力低下……所有老师都不喜欢他。
在门门功课都考第一的学霸哥哥的衬托下,他的笨拙显得格外醒目,父母失望透顶,伊夏也越来越自卑。
根据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8岁正处于勤奋对自卑阶段。
这个时期,儿童的活动场所主要是学校,主要任务则是学习。儿童会通过老师的反馈,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他也会和同学比较,确定自己在同龄人中的位置。
如果老师和同学的反馈是优秀,他就会对学习充满信心,产生勤奋感,进而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充满希望;如果大家的反馈是较差,他就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自卑,而幼年的强烈自卑感很可能会影响一生的发展。
所以小学教育非常重要,这是孩子接受正统教育的起点。儿童在此期间,必须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中高级教育打下基础。家长切不可忽视孩子的小学学习,任何异常,都得引起重视。
伊夏的自卑没有引起父母的注意。他们气愤的是,为什么伊夏成绩不好,还不肯下功夫刻苦学习,整天嘻嘻哈哈、吃喝玩乐,没有丝毫悔改之意?
这是因为自卑的伊夏,在日复一日的批评与嘲讽中,形成了回避型人格。伊夏对自己的学习表现也感到无地自容,但是他无力解决,只能逃避学习、逃避学校。
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机制认为,当个体面临挫折而又无法控制时,为了减轻内心的不安,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心理活动,以让内心获得平衡和稳定。心理防御机制主要包括否认、隔离、压抑、升华、投射等。
伊夏采用的是隔离和压抑,他选择了远离那些麻烦事,靠近让自己开心的事(隔离):例如逃课去街上溜达、和小狗玩耍、向父亲索取出差礼物等,而当父亲询问请假条是怎么回事时,他低头不语,装作啥也不知道(压抑),为了考试试卷不被发现而被批评,也没让家长签字(压抑)。
影片中,父母和老师都对伊夏的回避行为大发雷霆,却没有人探索其中的原因,他们以为伊夏只是学习不刻苦、没有羞耻之心,他们不由分说地责备和惩罚,自然就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也是现实中很多家长的普遍做法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安全感,引导孩子放心大胆地说出真实想法,查找孩子成绩不好的根本原因,比如是学生先天智力有问题,还是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太对,又或者是同学之间有什么矛盾等。
父母应该调用理性的思维,先挖掘问题的本质,然后再想办法解决,而不是肆意发泄自己的不满,恐吓孩子,让他服从命令。
02 寄宿学校的冰冷无情:规矩至上,秩序第一因为很多老师抱怨伊夏难管教,校长开除了他,父母只能把他送去遥远的寄宿学校。
一说起寄宿学校,很多人都会想到《放牛班的春天》里面的“池塘之底”,这些学生都是父母放弃管教或来自孤儿院的孩子,校长和几位老师从一开始就没什么好态度。
当伊夏刚进入寄宿学校时,老师对他父母保证:“放心,这孩子一定会听话的。再难驯服的野马,我们也可以让他变得温顺。”
权威与暴力管制下的孩子,能不屈服吗?
与《放牛班》的校长主张用武力解决问题一样,这所寄宿学校也是用惩罚来约束学生。伊夏一旦走神或回答不上问题,就会被打手心,只要比其他同学慢一点,就会被老师责骂没教养。
委屈、难堪,再加上要很久才能见到父母,伊夏趁大家睡着后,独自在卫生间哭泣。他觉得自己是个父母抛弃的孤儿。
需求层次理论的爱和归属需求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爱、归属感。对于儿童来说,父母的爱就是他们最重要的情感来源,如果这一需求未满足,就像心理学中的恒河猴实验一样,他们会对现实生活感到恐怖和暴躁,无法健康成长。
《放牛班的春天》里面的莫翰奇如果没有遇到音乐老师,他会继续堕落,「享受」“坏学生代表”的称号,做出更多的坏事,而这部电影,伊夏如果没有碰到美术老师,他很可能患上抑郁症。
父母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在孩子成年之前,尽可能把他带在身边,给予他温暖和爱,而不是扔给他一大把钱,任其自生自灭,钱不能代替陪伴和爱。
如果因为工作等原因,父母实在没办法带在身边,也应该与老师保持高频率的联系,掌握孩子的学习和情感变化,及时慰问孩子,安慰孩子,帮助孩子,而不是责怪孩子。
03 扬长避短:比弥补弱势更重要的是,发扬你的优势因为学校的开除和父母的抛弃,伊夏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低,即自尊越来越低,他不再活泼开朗,而是沉默寡言,独来独往。
低自尊的人,不仅在学业和工作上会因为没有信心而停滞不前,无法融入社会,他们在人际关系上也会遇到很多阻碍,尤其是亲密关系。
要怎样才能提高自尊心呢?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认为:自尊=成功/期望。其中,成功和期望都是影响自尊的重要因素,但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侧重点。
伊夏的父母侧重的是分母(期望),当他们从尼克老师口中得知伊夏患有读写障碍时,他们就对孩子不抱什么期望了,智力低下的孩子,怎么跟别人竞争,怎么在社会上立足?他们企图通过降低对孩子的期望,让孩子看清事实,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来保持自己的自尊。
而尼克老师的角度不一样。他更侧重的是分子(成功),因为较低的期望容易引发自我实现预言,从更大程度上降低孩子的成就,从而埋没了孩子的天赋。
尼克老师发现伊夏擅长画画,他的绘画很有特色,用色大胆、情感充沛,尼克首先向伊夏父母说明了事情的缘由,没得到理解之后,他又向校长提议举办绘画比赛,创造机会鼓励伊夏发挥自己的长处。
伊夏不负众望,拿到了绘画比赛第一名。
当他看到自己得到了认可时,自尊心也随之提高了。
当一个人的自尊处于正常水平时,才会有健全的人格,工作和事业才能发展顺利,人际关系也更和谐,才有可能过上成功、幸福的生活。
04 审视教育者的使命:挖掘特长,展现自我价值阿米尔·汗演过不少教育片,除了这一部《地球上的星星》,还有《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这三部作品都在表达同一个核心主题,那就是“扮演教育工作者的老师和家长,他们的使命是什么?”
有人说,成才需要基因好、悟性高,教育工作者不能给予太多的帮助;
也有人说,成才就需要后天非常刻苦勤奋,教育工作者应该扮演看守的角色,丝毫不能懈怠,必须督促孩子勤奋、自律,坚持1万小时训练,方能成大器。
在我看来,这两种想法都很极端化,一个太不负责任,一个太过于惶恐。
老师和父母只需要做的是,观察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然后鼓励、引导他们把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做到最好,这对于孩子来说,这已经是极大的帮助了。
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对于孩子不擅长的技能,父母和老师没有必要动用蛮力,把它拉长。人的五个手指不一样长,如果偏要把大拇指和小指拉长,结果可能就是断指,变成一个残疾人。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应该遵循的是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他们的所感、所想、所悟,对他们挖掘自身的潜能,展现自己的价值。
就像教育家蒙特梭利所说的那样:
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在进行这样一种细致的工作时,需要有高度的艺术,要把握时机和恰到好处,不致造成干扰和偏差。孩子们的心灵正在充分发展,他们的生命依靠的是自己的力量,而我们只能是帮助他们。
帮助孩子成为一棵大树,或者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而不是拼命让他变成社会青睐的高学历、全知全能的稀有物种。
而当每个孩子都成为了这样的「工艺品」时,他们也不再稀缺,而是变成了清一色的流水线成品,虽不残缺,但毫无辨别度。
尤其是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来说,很有必要记住作家周国平的这句话:“孩子只是暂时寄养在父母这里,送行的一天必然到来,你会惦记,但不能通行。孩子必将自己走人生之路,你可祝福,但无法支配。”
相关文章
- 孩子不想上兴趣班了还要坚持吗?这部电影讲述了父母们最难的问题
- 孩子成绩差,父母再怎么愤怒,这些话最好烂在肚子里别说出来
- 成绩好的孩子自己幸福,成绩差的孩子父母幸福?其中道理家长要懂
- 孩子不到3岁,满口小黑牙,医生却说:不是因为糖,而是父母无知
- 孩子为成绩查找的理由,潜台词我们做父母的真的懂了吗?
- 孩子坏习惯的养成,这部电影早就告诉我们|一个充满幸福的家庭
- 孩子成绩不好,被父母骂笨,孩子写作文回怼,父母看了无法反驳
- 孩子成绩落后,父母发火不如给孩子讲这些故事,对孩子影响很大
- 孩子看到过最恐怖的电影,是父母吵架情绪失控时的样子。
- 成绩不好就是坏孩子?父母的“唯成绩论”泯灭了孩子的优势
- 父母焦虑是掉入了家长陷阱,为成绩着急,不如培养孩子的核心能力
- 2岁孩子满嘴“小黑牙”,医生:不是因为糖,是父母的无知
- 2岁孩子长了一嘴“小黑牙”,家长推卸责任,医生说父母无知导致
- “熊孩子”为什么喜欢打闹惹事?父母要关注孩子,讲清打闹的危害
- 准备生二胎的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看看这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电影
- 印尼父母用咖啡喂养6个月孩子:育儿路上,不做无知的父母
- 因成绩不理想,孩子被丢路边:父母为何无法接受平庸的孩子?
- 大数据告诉你:父母经常做这些事,培养出来的孩子成绩更优秀
- 好成绩不是只靠老师,父母也功不可没,孩子问题是父母问题的映射
- 家长教育孩子做好这4点,娃学习超自觉,父母不用再为成绩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