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成绩不好就是坏孩子?父母的“唯成绩论”泯灭了孩子的优势 孩子成绩不好是父母的原因吗

2022-03-06 12:00:53孕产
我不是坏孩子只是成绩不好!别让“唯成绩论”泯灭孩子的闪光点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教育题材电视作品近来热度挺高,家长们除了关注电视剧的故事性之外,其中的很多情景都让人生出了“感同身受”的念头。

我不是坏孩子只是成绩不好!别让“唯成绩论”泯灭孩子的闪光点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教育题材电视作品近来热度挺高,家长们除了关注电视剧的故事性之外,其中的很多情景都让人生出了“感同身受”的念头。孩子成绩不好让家长忧心,而在《小欢喜》中方一帆就是这样的孩子,但是除了成绩方一帆身上却有许许多多闪光点,就像他所说的“我不是坏孩子只是成绩不好”。

现实中,又有多少的家长在用成绩的好坏来给孩子下定义呢?在“唯成绩论”盛行的当下,不少家长和老师因为过分关注成绩而忽略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把成绩当做评判标准,其实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成绩不好就是坏孩子?父母的“唯成绩论”泯灭了孩子的优势

孩子成绩不好是父母的原因吗

“唯成绩论”的观念对孩子的影响

不可避免地,父母看待孩子多少会带有一点“唯成绩论”的观念,有些比较隐蔽,而有些就比较明显了。最简单的,比如家长会干预到孩子的交友中,比如某某的成绩不好,家长就会有意让孩子远离,并且套上一句冠冕的话叫做“近朱者赤”,在父母的想法中和成绩好的同学一起玩才是“正确的”交友打开方式。不管表现的明显与否,有意还是无意,,这样的错误观念最终也会影响到孩子。

1)限制孩子的自我认知

孩子的自我认知形成中周围人认知的影响很关键,这类认知的影响更多来自身边的人,父母,老师或者同学。孩子们会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是如何的,即便有时候内心会不认可,但是在被动接受下消极的影响已经产生了。

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周围人眼中对他的差生印象会加深孩子内心的自我认定,也许一开始成绩不好还会有愧疚,下次努力的情绪,但是连自己都认可了自己差生的身份,孩子很可能出现自暴自弃的心态,从而彻底陷入不求上进的学习状态。

而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而言,周围人因为“唯成绩论”对他们产生的认可也容易让孩子滋生骄傲的情绪,进而产生“学习好其他的都不重要”的错误观念。

孩子成绩不好是父母的原因吗

实际上学习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孩子的成长同样不是靠学习填满的,比起成绩至上,全面发展在未来才有更多的可能性。所以用“唯成绩论”的观念来看待孩子是不全面的,当这种错误观念影响到孩子,会让他们产生不健全的自我认知,限制了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判断。

2)泯灭孩子的优点,限制潜能发挥

孩子的成绩不好也未必要钻牛角尖一个劲地想办法让孩子下苦功夫,如果孩子有其他方面的闪光点,那么加以培养另谋出路未必不是好办法。比如一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于是一些家长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走上艺考的路,兴趣使然说不定会有更好的结果。

不要让“唯成绩论”泯灭了孩子的优点,历史上不少文人都存在“偏科”的情况,比如钱钟书在数学上就有明显短板,但是最终他还是顺利进入北大校园学习,校长看到了他在文学上的潜力,并没有因为他的数学成绩不行就否定了他。

孩子成绩不好是父母的原因吗

试想一下当初钱钟书要是被北大拒之门外,也许他就不会有后来的那些成就,因此对于家长而言,抛开“唯成绩论”的偏见可以看到孩子更多的可能性。

3)降低孩子的综合能力

社会新闻中经常出现一些只会学习而缺少生存技能的孩子,这些人大多数都有相似的情况,那就是都拥有过度重视成绩的父母。“只要管好学习”这话听着是不是很耳熟呢?

也许不少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都说过类似的话,于是孩子除了学习什么也不用做,衣食住行都不用自己动手,高分低能的孩子未来面对独自生活必然要吃尽苦头。

需要纠正的是,孩子的学习不光只局限学科的学习,毕竟考试不是目的,如何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拥有独立能力的个体才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基本目的。家长的大包大揽之下会让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缺少生活的经验未来无法独立生活,此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完了。

唯成绩论源于家长只看到孩子缺点

虽然社会上一直在呼吁素质教育,但是学习成绩终究还是被放在首位的,在现有的教育制度中成绩的重要性依旧排在首位,除了客观因素之外,唯成绩论的存在还在于家长们在教育中只看到了孩子的缺点。

在教育中的一些错误“习惯”

都说中国人比较谦虚,这一点也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比如自家孩子其实成绩不错,但是家长还是不会给孩子过高的评价,抱着“谦虚使人进步”的想法有意贬低孩子的表现,给孩子树立一个更高的目标,口头上还不忘打压两句“还不够努力”之类的话。本意是以此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但是负面的认知观念会影响到孩子,进而将不好的形象代入到自己身上,严重的还会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

“短板理论”的影响

孩子成绩不好是父母的原因吗

当木桶出现短板,水至多只能盛装到最短板的位置,这一道理可以运用到许多领域,而家长们在教育中也会习惯性地先看到孩子的缺点,认为缺点是限制一个人高度原因,于是想尽办法来补足短板,每个孩子的短板都不同,而补足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其实如果效果不好的话,大可以换一种思路,在孩子的长处上下功夫,如果能够发挥场板的优势未尝不能取得成功。

“优势教养”的理念转变

优势教养就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个性和长处,在教育中帮助孩子发掘自己的天赋来培养优势能力。比起盲目的成绩论,优势教养放心更明确,也可以更大地激发孩子的潜能。那么具体地要如何对孩子进行优势教养呢?

1)成长型思维帮助孩子认识全面的自己

人的思维分为两种,固定式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智商和能力,发掘自己的潜能,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勇于挑战和吸纳经验,从而形成更全面的自我认识。相比固定式思维,成长型思维要更加积极和主动,是一种乐观型的思维方式。

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解决困难的自信,当然在此过程中不要盲目地鼓励,比如一个任务孩子不论完成与否家长事后都进行肯定,这样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概念“即便失败了也没什么”,在家长不断给出“鼓励奖”的情况下孩子会形成“无效努力”的坏习惯。

2)发现孩子的优势并加以培养

发现优势,培养优势是优势教养中的核心,每个孩子的优势才能都不同,不过在优势领域的表现状态却有相似性,比如擅长做某事,做某事的主动意愿强烈,持续保持激情等等,家长在发现孩子的优势领域之后可以引导他们强化优势。

比如一些孩子在涂涂画画的时候能够不再三心二意集中注意力,这就是可以加以培养的优势,再比如一些孩子喜欢搭积木,在此基础上加强引导同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空间能力,未来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上也能更轻松入门。

3)客观对待孩子的优势,不要过分主观强加

家长希望孩子在某方面拥有天赋和优势,但是这一过程不能太刻意和“功利性”,明明孩子表现出的兴趣一般,家长却固执地将之认为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加以培养,不顾及孩子的感受,这样的教育方式颇有“揠苗助长”的意味,效果不见得会好。和对待孩子的缺点一样,在发现孩子闪光点的时候同样要保持客观。

唯成绩论的观念下家长无法看到孩子的闪光点,而孩子也会受观念影响变得狭隘无法得到全面发展。教育是为了培养一个全面的人,明晰了这一点家长就能跳出注重成绩的怪圈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