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法则”多重要?别让你的孩子被“标准答案”限制了“梦想”
文 | 小朗妈咪(此文为原创 ,版权归属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当我还小的时候,坐在教室里,老师拿着粉笔在讲桌前讲着课本上的知识,我时常记得那个下午,老师放下手中的粉笔,将眼睛从课本上抽离下来,他笑着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我是怎么回答的?我着实忘记了,但是也无外乎是科学家,医生和教师之类的。我不知道那是不是我真实的梦想,也许我在意的只是我说出这个梦想时,会在家长和老师的脸上看到欣慰的笑容。
也许,我的梦想,就丢在了那个是个时候的教室里或者更早的以前。
现在,有的时候回想以前的生活,看着自己的孩子在快乐的玩耍,我时常想,我决不能决定孩子的梦想,也绝不能折断孩子想象的翅膀。
也许有的人对于孩子的梦想嗤之一笑,他们认为那不能算是梦想,只能算是空想,是不切实际的白日做梦。我对这种人感到悲哀,更对身为他们后代的孩子感到惋惜。
如果不是从白日做梦开始,那么孩子怎么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不是适合自己,又怎么知道自己究竟距离自己的梦想还有多远的路要走,自己还需要哪方面的努力?
如果不是从白日做梦开始,世界上怎么会有那么多伟大的科学家、画家和艺术家,在各自的领域里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并不认为他们是成年以后才有了属于自己的梦想。
作为孩子只有拥有了梦想的翅膀,让这对翅膀任意的在想象的世界里遨游,才能,那么梦想才有成真的希望。
1、什么是梦想法则梦想的法则就是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才需要梦想。孩子们只要有了梦想,就有了憧憬,就有了动力,为了梦想中的目标而不断的创造出伟大的奇迹。
海伦凯勒的事迹尽管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了,可是她对于梦想的坚持却始终激励着无数人在梦想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人们常说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你关上了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给打开一扇窗。也许在海伦降生的时候,上帝的确是喝醉了,在海伦的小房子里面,上帝关上了门,也忘记了开一扇窗。疾病夺走了她的视觉听觉,在她88年的生命中,只有生命最初的一年,她是看见过光的,但是她早已忘记了光明的模样。
可是她并没有放弃,她有自己的梦想,而且正是这个梦想激励着她学了盲文,写下了许多在世界文学史闪烁着光芒的著作。
在梦想的世界里,海伦用自己的坚韧和信念为后人留下了最为亮眼的一笔。
梦想就是这样,梦想有着奇异的力量,他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柄利剑一艘巨轮,能够带着孩子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但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我们看到孩子们在教育中已经被所谓的标准答案束缚住了飞翔的翅膀,在无数的场景中,我们为孩子设定出的“标准答案”正在让孩子变得盲从,固守。
2、别让你的孩子被“标准答案”限制了梦想(弊端)其实不难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梦想也正在不断的被“标准答案”所侵蚀。纵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同样一个问题,小学生会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而初中生会给出宽泛的集中答案,而到了高中生大学生,那么他们给出往往就是一个“正确的”“合规的”标准答案。
① 标准答案让孩子的思维变得守旧,死板。孩子们的思维随着不断的遵循“标准答案”而变得守旧死板,他们的头脑中很少再能看到别的可能性,“标准答案”抑制了孩子无限的可能性。
② 标准答案限制了孩子的创造力。在“标准答案”的束缚下,孩子的创造力受到了很大限制,对于问题的答案不需要多加思考,只要遵循固定模版就一定是正确的。
③ 标准答案让孩子变得懒惰。只有无限的可能才会让孩子勤于动脑,唯一的标准答案让孩子们变得懒于动脑,慢慢变得懈怠。
由此看来,可以说“标准答案”对孩子们梦想的伤害是空前的,灾难性的。
3、坚持“梦想法则”对孩子到底多重要记得曾经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无论在任何时代,年轻人都是怀揣着很多梦想。但这并不是什么坏事,相反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品质。
① 梦想是孩子成长的动力。一个孩子只要有了梦想才有前进的动力,没有梦想的生活是空洞乏味的。
② 梦想是孩子前进的目标。一个人只有眼睛中能看见梦想,才能确定自己的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
③ 梦想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一个人只有有了梦想,才能心无旁骛为了实现梦想而发奋努力,不会被无用的东西所侵扰。
一个孩子有了梦想,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无论这个梦想多么遥远,在家长眼中是多么的艰难不易,我们都应该鼓励孩子努力去遵循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4、家长如何维护并尊重孩子的“梦想”① 父母的梦想并不重要。家长应该知道,孩子并不是自己的所属物,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也有自己的理想和爱好,家长不能将自己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
② 尊重孩子的梦想。也许孩子的梦想千奇百怪,也许过于遥远,也许过于有趣,家长要做的就是倾听,然后管住自己的嘴,尊重孩子的现阶段的梦想和选择。
③ 鼓励孩子的梦想。当知道孩子的梦想时,无论多么匪夷所思,家长要对孩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梦想有所了解,然后鼓励孩子实现梦想,并且适时提出自己的建议。
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梦想的,只有了梦想,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健康的理想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无论孩子有了什么样的梦想,家长要做的就是倾听,引导,不要用自己有限的阅历限制了孩子的无限可能性。
今日话题探讨:你的孩子有梦想么?你是否为孩子的梦想浇过冷水呢?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小朗妈咪,是一名2岁宝宝的妈妈,也是一名高级育婴师。
有关更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别忘了点赞 + 转发
相关文章
- 孩子被欺负怎么处置才合适,标准答案是啥?听听李玫瑾教授怎么说
- “雪化了只能是水?”标准答案下,孩子真的不需要想象力?
- 家长们:不要给孩子设“标准答案”,你的想法可能扼杀孩子想象力
- 你看了学习教育方法的标准答案,却没有想过细节,所以你学不会
- 圣诞小欢喜,生活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我们的感觉如何
- 职场or家庭,没有标准答案,找到自己的能量场并勇敢向前
- 跟着“标准答案”做?“标准答案”的危害,家长什么时候才懂?
- 孩子“条理性障碍”,家长不要心急,善用“四象法则”可轻松应对
- 孩子“被插队”父母怎么办?谦让要适度,“你大他小”不是标准
- 孩子三岁要去幼儿园?霍思燕儿子嗯哼告诉你答案:太早送没好处
- 孩子不上幼小衔接班,最后都怎么样了?这位父亲给出了“答案”
- 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别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 孩子不遵守规则,可能是父母忽略了规则中重要的一项标准
- 孩子做事“没长性”?利用目标细分法则,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
- 孩子偷东西了,是打是骂还是当作没看见?这是我听过最妥善的答案
- 孩子入学年龄再调整?老师开心家长头疼!教育部给出答案
- 孩子几岁学习素描系统知识技法,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 孩子几岁脱纸尿裤?答案比你想的晚多了
- 孩子到底和谁最亲?看他的3个评判标准就知道,妈妈不一定是第一
- 孩子到底能不能责备?答案是肯定的,合理的责备有利于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