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雪化了只能是水?”标准答案下,孩子真的不需要想象力?

2022-02-18 11:07:59孕产
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推动着知识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推动着知识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有时候就在想,如今的孩子无论家庭背景或是经济状况,都要比80啊,90后那会儿的孩子要强,可是从他们的眼神里,从行为举止里,你会发现,他们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这显然不符合道理。

我要表达的是什么呢:现在的孩子都被模式化了,就像一台高度运转的机器,输入标准的代码,标准的程序,得出标准的答案,可唯独不像个孩子。

前几天给侄女开家长会,去的早就在教室外听了一会课,看样子讲的是化学,老师问:雪化了是什么?过了几秒,就听台下同学几乎异口同声的说:水。

惊讶之余,内心竟有种五味瓶被打翻的感觉,这样的答案该是学校的自豪,还是学生的悲哀呢。雪化了就只能是水吗?不能是春天到了吗,不能是小河流吗,不能是…

对学校而言,他们的教育成功了,对于知识而言这是毋庸置疑的标准答案,可是对于这些稚嫩的孩子,想象力又是否真的存在过呢。

爱因斯坦的想象力大于知识的论点又处于何地呢,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小时候。

老师问:天上的太阳像什么?“像火球” “像烧红的煤球” “像烧饼” “红桶 ”…

很好,大家说的都很不错,那我们再想想,太阳还有可能像什么?

“像妈妈的脸蛋”一位同学说出口后,全班哈哈大笑,可是老师是这样说的:很棒的观点呢,说的不错,你是在说妈妈的脸蛋被风吹的很红是吗,不错不错,同学们,这位同学说的很有创意啊。

那位同学就是我,妈妈是追着大集卖水果的小贩,脸上早就被风霜打出了“高原红”,如果老师当时和同学们一起笑我,我肯定会变得内向,从此害怕发言。但自从那次后,我开始学会表达自己,也获得了很多表扬,我开始自信起来。

反观当下的孩子,学习力那是没得说,可是想象力几乎为零,看过一个国际调查报告,结果很心酸:说是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一项调查,中国想象力指标排倒数第一。

这样数据的背后,无不是老师和家长的打压结果,你说的不对,胡说八道什么,这个答案才是正确的…

孩子在这样说教、强行灌输答案的教育体制下,怎能发散思维,爆发想象力?而家长为了获得高分,主动让孩子被迫的接受各种标准答案。

就像爱因斯坦说的,想象力是推动知识进步的,历史上的伟人或者成功者,无不是想象力的受益者。

“鸟儿自由自在飞翔,多令人羡慕啊,要是人也能长上翅膀,也就能飞起来了”莱特兄弟的奇思妙想够大胆,所以才创造出了飞机。

试想,如果把这种想象力扼杀在摇篮里,只崇尚“标准答案”,那还有什么创新可言,还谈什么发展。

现如今的老师家长乃至大部分大人都热衷标准答案,而对于想象力部分斥责为胡说八道,其实,标准答案并非不能存在,毕竟应试教育也需要孩子掌握一定的技能,此时的标准答案还是有存在的理由。

那到底是该站队标准答案还是想象力?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可能更需要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孩子既掌握标准答案的应试能力,又不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存在关系呢,不如这样做。

成全孩子的想象力

现在的家长都太强势,也太没耐性,面对孩子天马行空的问题和回答,家长不仅没有一丝高兴,反倒觉得孩子是不求上进,胡闹至极。

其实对于孩子表现想象力的时候,你大可以不必追究是对是错,换言之,你可以说“哎,你说的妈妈怎么没想到,也许这真的是一个好方法”,哪怕你明知道孩子说的不可能甚至有点滑稽的观点时,你也可以说“不然我们试试”“我们可以验证一下,别轻易放弃”。

这样的言语肯定和激励,孩子的想象力自然可以得到释放。看过一个泰国短片广告,内容很有趣,看完后更多的是感触很大,这里介绍给大家。

来自泰国贫困家庭的一个小女孩,有一天她和妈妈在卖菜的时候,发现市场中卖得最好的就是豆芽,就对妈妈说“我们可以种来卖吗”?

妈妈毫不犹豫的说:“我们试试”,虽然她们根本不会种豆芽。她们在阳台上放上篮子,撒上一些土,放了一些绿豆,开始第一次尝试。但是很遗憾豆芽枯死了,小女孩和妈妈非常伤心。但妈妈依然笑着鼓励女儿:“没关系,我们可以再试。”

第二次,她们找来了教科书,妈妈四年级就离开了学校,认识的字并不多,小女孩就念给妈妈听,然后再一起尝试。但是豆芽仍然枯死了,俩人一起陷入了沉思。

后来她们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没有按时浇水,但由于她们生活原因,俩人做不到按时浇水。妈妈虽然没读过书,但是妈妈还是很聪明的,从漏雨的天花板得到灵感。

她们开始搜集塑料瓶装满水,挂在豆芽的上方,并且戳出小洞,以保证水源源不断的供给。这次小女孩问妈妈我们能成功吗?妈妈回答说:“我们试试”。就这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妈妈总是用“我们们试试”来鼓励女儿和自己,最后,他们终于成功种出了了豆芽。

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看似幼稚的甚至不可能的想法时,都采取了一样的做法就是贴标签“去,一边去”“就显你了,就你主意多”“你的脑子想点学习不好吗”。

大人总是愿意站在成人的视角,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对付那些被贴上“调皮蛋”标签的小孩子,其实孩子的想象力都是被这样的回答搪塞、打击而扼杀在本该释放的摇篮里。

所以,再给出“标准答案”前,不妨接受和肯定孩子的想象力,这也是增长知识的一种途径不是吗。

鼓励孩子运用想象力发散思维

想象力可以让孩子认识到事物的多面性,让孩子积极的调动大脑的沉睡细胞,这对于开发大脑智力有很好的积极作用。

但如今的家长为了赢得高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所以早早儿的送孩子上早教班、辅导班,让孩子的思维模式受到阻碍,变得僵化。

从知识的角度,老师只会教孩子说太阳像个大火球,它不像苹果,因为苹果不够圆,0只是一个数字,看到它顶多能让你联想到字母o,这就是应试教育下的“标准答案”,纵使我们知道太阳像什么,这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0还可以像拳头像馒头像气球,像一切可以想到的事物,但教育体制下,想要拿高分,就必须要按标准走。

麦考来曾说,在所有人当中,儿童的想象力最丰富。作为家长,不能压制孩子的想象力,不能让孩子产生固定化思维,而应该开拓思路,一道题,可以正解,还可以反解。天上的星星是什么形状?可以是圆的,可以是方的,也可能是不规则的。

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答案,为何只要孩子认定星星是五角星形状的呢。当你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不妨锻炼孩子的想象力,你可以问他“彩虹的两端是什么样的”,甚至可以和孩子交流1加1不等于2是在什么条件下?

所以,要鼓励孩子充分的发挥想象力,让大脑快速的思考起来,俗话说“脑袋越用越灵光”肯定是没错的。

别打压孩子的想象力

妈妈去幼儿园接多多放学,走在路上的时候,快要下雨了,天慢慢阴了下来。多多仰着头看云彩,不一会就听多多喊“妈妈,天兵天将来了,你看他们带了那么多人,他们要去哪里啊”。

妈妈可能觉得孩子说的太幼稚了,就呵斥多多“快好好走路吧,哪那么多话”。多多不开心的踢着小石子慢悠悠的跟在妈妈后头。

把乌云比作天兵天将多有想象力啊,可是多多妈妈却犯了很多人一样的错误,打压孩子的想象力,觉得孩子的想法幼稚,登不了大雅之堂。

但其实,在孩子的心里,并没有合不合时宜,幼不幼稚之说,他只是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而大人总是愿意用自己的经验和视角评价孩子的想象力。不仅剥夺了孩子的思考力,也在不经意中打压了孩子的想象力。

每个孩子都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喜欢幻想一切的可能,会说出很多稀奇古怪的话语,这时候作为家长,一定要积极回应,要肯定孩子的想法,不要浇灭了孩子心中那盏充满奇思妙想的“灯”。

哲学家狄德罗说过:“想象,这是种特质。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想象力的空间,只有充满想象力的头脑,才能让知识掌握的更牢固,同时发展并且达到创新的目的,而这都必须要在“标准答案”的基础上,不断的锻炼和培养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