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干货丨学龄前宝宝零食指南
上一周,儿保科医师吕泽宇在佑佑宝贝直播间为大家带来了关于学龄前宝宝的零食指南。
现在,梳理给你直播间零食干货~建议家长们收藏学习~
零食的定义
中国营养学会告诉我们,零食是指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食物和饮料。也就是说,除了早中晚3次正餐,其余时间添加的任何食物饮料都属于零食的范畴。
比如,上午10点吃了一个鸡蛋、下午4点吃了几块饼干、晚上睡前喝了一杯牛奶,这里的鸡蛋、饼干、牛奶都属于零食的范畴。零食并不仅仅只是指辣条、薯片哟。
学龄前宝宝能吃零食吗?
2-5岁年龄阶段的宝宝胃容量小,一次进食量有限,每天仅三顿正餐是不能够满足他们全部的能量和营养素需求的。
而恰当食用零食能更好的满足身体对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因此零食对于学龄前儿童是刚需。(当然是健康的零食啦~)
如何挑选健康零食?
吕医生教给大家"五看"方法,帮助家长们为宝宝挑选健康零食。
01
看保质期
购买时首选距离生产日期最近的食品,食用时更要核对保质期,同时需要注意开封后储存要求、开封后的保质时间,确保在保质期内食用完毕。
02
看食品名称和产品种类
食品名称一般在食品的正面,应在食品标签清晰醒目的位置,能够一眼望去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产品种类并非所有食品标签必须标注,如有标注,一般与"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一同标在食品的侧面。
03
看配料表
食物配料表是食物标签上的重要内容,是指在制造或加工食品时使用的,并存在于食品中的主要原材料物,包括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
家长们看懂配料表需要了解两个原则:
顺序原则:食物配料的使用量,要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来排列。即排在第一位的,加入量是最多的,含量最少的原料排在最后一位。
成分原则:通过阅读配料成分,尽量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PS
反式脂肪酸是指对植物油进行氢化改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改性后的油称为氢化油。由于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人造黄油,人造奶油,人造酥油,精炼植物油,起酥油,植物奶油,植脂末等,都是反式脂肪酸。
另外,通过配料成分,家长还需警惕孩子过量摄入"食品添加剂"。
04
看营养成分表
营养成分表通常有3项主要内容,从左向右依次为营养成分的名称、营养成分的含量以及营养素参考值(NRV%,nutrient reference value)。我国采取的是"1+4"模式,即"能量+四大核心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除了部分豁免食物以外,所有的营养成分表上都必须要有这五个成分。
05
看"营养声称"
"营养声称"是指:食品营养标签上对食物营养特性的确切描述和说明。我们见到的比较多的是"含量声称",包括"含有"、"高"、"低"、"无"等,比如:"高钙低脂奶"、"低糖食品"这里的"高低"就是含量声称。
那么,究竟怎样为学龄前儿童选择零食呢?
吕医生为大家推荐了中国营养学会制定并发布的两大法宝:"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和"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为家长们提供了推荐和参考。
膳食宝塔中所有食物推荐量都是以原料的生重可食部计算的,而且并非让每位家长根据膳食宝塔严格称重食物后才给孩子进食,膳食宝塔只作为推荐和参考,更重要的是定期测量儿童的体重身高评估体格生长情况。
先看吃什么?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第一,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爸爸妈妈们应优先选择水果、奶类和坚果,作为宝宝正餐营养需求的必要补充。第二,零食应新鲜、多样、易消化、营养卫生。
再看,不吃什么?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含糖饮料是指制作过程中人为添加糖的饮料,包括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运动饮料、茶饮料、含乳饮料、咖啡饮料等。
在选择健康零食的道路上,家长们需要严格把控,否则,如果孩子长期选择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可增加发生肥胖、血脂异常、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风险。
最后来看看怎么吃?家长们首先要明确这个最基本的原则:吃好正餐,适量加餐,少量零食。也就是说,零食不能撼动正餐的地位,只是对正餐进行补充。
早中晚三餐是规律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科学的饮食规律,不仅对促进孩子生长发育非常重要,还将使其受益终身。
· 吃零食的时间不要离正餐时间太近,最好间隔1.5-2小时为宜。
· 安静进食,谨防呛堵。
· 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专家建议,睡前1小时不吃零食。
常见误区解读
误区1:"儿童食品"更适合儿童吗?
事实上,目前我国还没有"儿童食品"的概念和相关食品标准,仅有的是针对0~36个月婴幼儿的配方食品、辅食的食品安全标准。
对于3岁以上的儿童,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食品标准。即使标注"儿童"字样或印有儿童头像(卡通)的食品,也并没有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等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生产。
因此,目前所谓的"儿童食品",在成分上和成人食品没有太大差异,通常只是把大包装换成精巧的小包装,价格就比同类成人食品高出一大截。
误区2:含乳饮料可以代替牛奶吗?
含乳饮料是以乳或乳制品为原料,加入水及适量辅料经配制或发酵而成的饮料制品。和牛奶相比,含乳饮料的乳蛋白含量更少,相反,其中的食品添加剂、含糖量则更多。
长期饮用含乳饮料,会给孩子带来身体脏器的负担,以及增加肥胖症的风险。
因此,用含乳饮料代替牛奶是不可取的。
吃好一日三餐,适当给予健康零食,才能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哟。关注佑佑宝贝直播间,还有更多育儿干货等着你!
相关文章
- 学龄前(0~6岁)宝宝的口腔知识手册(下)
- 双语绘本选购指南:学龄前儿童家庭“图书馆“建成记
- 学龄前儿童“打妈妈”以后就是“白眼狼”?听听专家怎么说
- 学龄前儿童喝水须知
- 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小技巧,不用打不用骂,也可以让孩子懂规矩
- 学龄前儿童数学启蒙儿歌,长大智商高反应快,数学好
- 学龄前儿童突发癫痫,妈妈束手无策,癫痫孩子该何去何从
- 学龄前儿童财商教育:从小做好这7件事,让娃以后比咱更富有
- 学龄前儿童,到底应该教什么?
- 学龄前儿童,该让孩子学还是玩?还在纠结的家长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 学龄前的孩子提前学习拼音,有必要吗?
- 学龄前的孩子提前学习拼音,有必要吗?
- 学龄前的孩子绘画能力差怎么办呢?
- 学龄前的孩子绘画能力差怎么办呢?
- 学龄前视障儿童亲子互动难题怎么破?抓住这3点,轻松养娃
- 学龄前让孩子玩好这些游戏,入学后就能写一手好字
- 「众艾感统」为什么对学龄前儿童普及感统训练势在必行?
- 「原创」学龄前英语启蒙儿歌系列(一)——清华幼儿语感启蒙
- 一文读懂学龄前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同伴关系,敬请收藏
- 不少学龄前儿童的写字姿势错了!直接影响写作业的质量,赶紧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