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心理发展(一):自闭期、共生期
文/旭冉君
在和他人相处、互动的关系里,区分和辨识出“自己是谁”的能力,从婴幼儿时期就以一种摇摇摆摆的姿态开始了。在不断得摆荡中(分化和整合),我们才逐渐形成了“我”(自体)和“你”(客体)的形象。
心理学家马勒通过对婴幼儿成长的观察和临床资料中,逐渐形成了关于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论--既:自闭期、共生期及分离与个体化时期。在“分离与个体化期”间,又有四个次阶段--孵化、实践、整合(也翻译为“和解期”)、客体恒久性期。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在这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会有很大的重叠产生,也没有任何一个阶段是可以被后一阶段所完全取代。
1、自闭期自闭期间是从一出生即开始,持续约一个月。在此期间,婴儿绝大部分时间都闭着眼睛,把时间花在睡眠上,似乎是处在一种“无意识的幻想”状态。
这个阶段的形成主要是为新生儿提供一个从子宫到现实生活的过渡空间,维持在子宫外的衡定性平衡。
用客体关系的立场来讲,这头一个阶段是无客体(没有他人)的,因为新生儿处在无法区分外界人和非人刺激的状态中。这一时期的婴儿是没有“我”的概念的----婴儿要先能区分妈妈和别人的不同,才能区分妈妈和“我”的不同。因为没有“我”,所以他的情感也没有办法指向自己,虽然这个时候的婴儿表现得像是宇宙的中心,他要奶吃,就得有奶吃;他要撒尿,就得有人把他撒尿;他要闹,就得有人哄。这种被围绕着的全能感觉,是原发自恋。
客体关系的心理学者对弗洛伊德提出的“原初自恋”有了疑问。自恋是一个人把力比多(情感欲望)投注到自身,但是新生儿还没有“自己”的概念,他如何向自身投注呢?玛勒依旧保留了弗洛依德对“原初自恋”的概念,认为“自闭期间是原初自恋症之一”。婴儿逐步获得一点点模糊的觉察,认为需求的满足是无法由它本身来完成的,必须是来自自体之外的某些地方。
马勒使用鸟蛋的意象来作为婴儿封闭的心理系统的一个模式。
大约在生命的第二个月,自闭的壳开始破裂,而另一个不同的、正面的心理壳或膜开始形成。这个保护膜从心理层面上包住了母亲与孩子间的共生窝,并视其为一个“二元实体”(a dual entity)。婴儿开始具有对满足其需求的抚养着(母亲)的朦胧觉察,并对其做出一种被称为“社会性微笑”的反应。
微笑,作为对母亲的一项响应,是一个重大的征象记号,意指那母亲与孩子间的结合已经建立起来了,而这就是“共生期”的开始。
婴儿初生就有笑的反应。但最初的笑是自发性的,它通常发生在婴儿的睡眠中或困倦时,并且是突然出现,低强度的。这种笑通常也被称为“内源性微笑”,常常在没有任何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发生。
依恋理论的心理学家鲍尔比这样阐述“微笑--“微笑可能是人类这一物种特有的行为模式。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行为模式在生命最初几周就就已经形成,其功能之一就是唤醒母亲的母性行为。我认为这种行为模式由人类的进化过程决定。”“婴儿的微笑是有力量的东西,能够让母亲为之着迷,变成俘虏。”
婴儿通过微笑唤醒抚养者对其的情感投入,从而更顺畅得生存下去。此时的微笑,是一种本能性的反应,而不是“社会性微笑”
约从第5周开始,婴儿开始有能力区分“人和非人”刺激,对人的声音、面孔开始有特别得反应。人的声音、面孔特别容易引起婴儿的微笑,社会性微笑才开始出现。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发现:这时候的婴儿,如果听到人的声音、或看见有人对着他点头,婴儿会表现得特别开心,微笑时十分活跃、眼睛明亮。在生命开始的第三个月,婴儿就有能力对一张不移动的脸发出持久的微笑。但这时候婴儿对人的微笑是不加区分的(社会性微笑),他们对抚养者和陌生人的微笑都是一样的。婴儿此时还不能区分“哪个是母亲,哪个是其他人”。
马勒使用两圆交融的意向来描述共生期。共生的基本特征是与母亲的再现形成幻觉或妄想式的全能融合,特别是两者(具有)一共通界限的妄想。严重受扰的孩童其退化就是退到这样的融合精神状态中。在这共生的界限里,婴儿就好象具有一无垠的广阔感受,如弗洛伊德所描述的“海洋般的感觉”,又类似于其它心理学者所描述的早期自恋症之原始古老状态般。
马勒认为,共生期的儿童无法区分母亲和他人,也没有“自己”和“他人”的差别。我还未与非我分化清楚。此时婴儿与客体的关系层级属于前客体,但是在模糊的“二元一体内的母亲身上”投注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个关系里开始形成接下来的人类关系,“这个阶段所遗留的痕迹会跟随我们一生”。
3、总结在自闭期间,情感的投注主要是单向的,既抚养者母亲要主动倾入到新生儿的生活照料中去,温尼科特将此称为“原初母爱灌注”。而在共生期,由于婴儿的需要可能会使母亲感觉到被融合的焦虑,有些妈妈开始注意有规律的喂奶和婴儿睡眠,这可能是在解决母亲被融合的焦虑,温尼科特则倾向于提倡“最合适的喂养是婴儿感到他饿了他就可以吃到奶,其次才是在合适的时候才能吃到奶”。
参考文献:玛格丽特·马勒《人类婴儿的心理诞生》1975温尼科特《婴儿和母亲》1987
相关文章
- 说说感统训练:智慧的根源来自婴幼儿期的感觉和运动发展
- 婴幼儿大脑发育要刺激,心理学家:警惕脑损伤,开发孩子智力3法
- 婴幼儿正常进食技巧之发展
- 婴幼儿的动作是怎样发展的?
- 婴幼儿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是怎样发展的?
- 婴幼儿辅食行业产品类型增长,好产品在市场发展潜力大
- 心理效应|婴幼儿的感知:为什么宝宝更喜欢鲜艳的颜色?
- 1~6岁婴幼儿心理特征
- 全球与中国婴幼儿营养品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如何帮助婴幼儿发展积极的社交技巧?
- 目前婴幼儿液态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 婴幼儿期是人格成长的关键期
- 婴幼儿期的“模式学习”
-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中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 为什么婴幼儿大脑发育时期,吃法国银鳕鱼是有很大好处的?
- 怎样才能拥有一个优秀的孩子︱第二章 婴幼儿时期(2-3岁)
-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气质和智能的影响
- 育儿经——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那些事之第10期
- 长期这样使用婴儿湿巾,对婴幼儿非常不好,做错的宝妈却很多
- 婴幼儿X或O型腿是正常还是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