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会跳广场舞的孩子更聪明?专家:孩子天生的模仿能力需要被保护

2020-02-18 12:52:03孕产
最近发现我家孩子特别爱跳舞,每天晚上晚饭后奶奶都会带孩子到小区门口看广场舞,久而久之孩子只要听到广场舞的音乐响起就会不自觉地扭动身体,小样子看着着实可爱的很。有时候在跳舞现场,看着前面一排的奶奶阿姨们跳的起劲,孩子自己就会跟在后面不停的扭动,双手左右挥舞,双脚来回的摆动。


最近发现我家孩子特别爱跳舞,每天晚上晚饭后奶奶都会带孩子到小区门口看广场舞,久而久之孩子只要听到广场舞的音乐响起就会不自觉地扭动身体,小样子看着着实可爱的很。

有时候在跳舞现场,看着前面一排的奶奶阿姨们跳的起劲,孩子自己就会跟在后面不停的扭动,双手左右挥舞,双脚来回的摆动。逗得大家都哈哈大笑,觉得这孩子真是可爱极了。

热心的大妈们都来凑热闹,关切的说:“这孩子聪明的很呐,长大了肯定很聪明的。”

虽然表面上我默默接受大妈们的热情,但我也不禁在想,一个1岁的孩子刚刚学会走路,这没几天的时间怎么就学会了跳舞呢?这孩子的模仿能力也太强了。

孩子为何如此会模仿?

1、模仿的含义

模仿是指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尤其在儿童方面,儿童的动作、语言、技能以及行为习惯、品质等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模仿。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指孩子最初的行为习惯都是靠模仿他人的行为来的,而孩子最开始模仿的对象就是父母及家人的行为。

例如我家孩子看到我们每天进门都会把灯的按钮打开,她就看在眼里学会了去开灯;

我们每天回家会先把鞋子脱掉放在鞋架上然后换上拖鞋,孩子就学会了穿拖鞋;

晚饭后我会拿着扫帚把家里打扫一遍,孩子就照模照样的拿着扫帚开始扫地(虽然她自己还没有扫帚高)。

这些行为我们没有刻意去教过孩子,孩子都是在与我们一起生活的过程中看到、感知到从而内化明白,“哦,原来这个事情是这么做的”。

2、 模仿的类型

仔细观察和留意我们就会轻易的发现,孩子的模仿不局限于一种,其实有很多种类型。

动作模仿

孩子在最初婴幼儿时期语言并未发展,只能依靠动作模仿来学习。

模仿的整个过程其实是孩子自己梳理、学习的过程。从留意观察—大脑内化—转化为自己的思维—输出自己行为的整套连贯动作。

例如孩子还不会穿衣服,但每天看到妈妈穿衣服的时候总是会把一只胳膊伸出来放进衣袖里面,然后再用同样的方式穿另外一只。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这个过程进行记忆、储存。当妈妈给孩子穿衣服的时候孩子就会把这一储存的记忆输出,自己就会很配合的像妈妈一样伸出小手让妈妈帮助自己穿衣服。

这就是孩子最原始最初的动作模仿。

语言的模仿

在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孩子不仅仅只会局限于动作模仿,语言的发展同样会逐渐提升。孩子会重复父母的话语或是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说出一句让你惊讶的话语。

例如我家孩子最近开始在语言模仿的阶段。我经常会以孩子的角度来叫“爸爸”(其实是在叫老公)。长期的语言环境中,孩子对“爸爸”这个词记忆深刻。

在某一天孩子突然不经意间叫了一句“爸爸”,这让我们全家欣喜若狂好半天。

你看,其实你不要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实你说的话孩子都听着、记着呢!

3、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会模仿

其实孩子从最初的婴儿时期就开始了模仿的动作。

著名的美学家亚里士多德便认为:“人从孩提时代就有模仿的本能。

当你像有些未足月的婴儿吐舌头的时候,你会发现婴儿也会照着你的动作对你吐舌头。

这就是婴儿模仿的最初的表现。

孩子模仿的意义何在?

1、 形成孩子最初的行为

儿童心理学家W.T.普赖尔曾对儿童模仿的发生作了系统的观察。他发现,婴儿在第15周末就能模仿成人"呶嘴"的动作。

儿童的模仿是从无意、不自觉的模仿向有意、自觉的模仿。

孩子因为自身弱小,语言发展尚不完善,对于世界的感知能力尚弱,因此模仿就成为了孩子表现自我的首选方式。

例如孩子每天都会看到父母如何拿筷子吃饭,久而久之,孩子内心就会萌发尝试的心理活动,只要父母发现孩子有想要尝试的倾向时能够及时给予孩子帮助(给孩子合适的筷子并加以指导),孩子就会在一定时间内学会自己用筷子吃饭。

2、 提升内在思维能力

J.皮亚杰认为,在感知运动阶段(两岁以前)的儿童能形成一种有关身体动作的外部表征;约到两岁末,儿童获得了掌握模仿的充分能力,从而使儿童能从外部(动作)表征向内部(思维)表象过渡。

通俗的来说就是孩子首先拥有了外在的模仿能力之后才能进行深入的内在思考。

孩子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样的事情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形成大脑深刻记忆。这种记忆会敦促孩子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在下一次处理类似事情的时候就会凸显作用。

父母怎么做才能保护孩子天生的模仿力?

1、 正视孩子模仿行为,不随意阻止

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说过:“人的模仿能力是学习必备的一种能力,人的许多行为是由模仿获得。”

模仿是孩子形成自我认知能力的基础前提。模仿能够有效快速的让孩子建立自身的身体语言系统。

对于孩子来说,模仿无疑是最方便、最快捷有效的渠道。能够让孩子直截了当的发现、理解、运用所看到的实际操作知识,避免了“绕弯路”。

父母此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正视孩子的模仿行为,不会为了图省事或者嫌弃孩子惹麻烦就人为的阻断孩子的模仿进步的能力。

例如孩子看到妈妈经常把桌上的垃圾丢到垃圾桶里。但孩子还分不清楚哪些东西是应该丢弃、哪些是不应该丢弃的,当孩子看到妈妈的动作时孩子就会有模有样将物品丢进垃圾桶,这些物品当中有些是垃圾而有些可能不是。

这种情况下妈妈要当面清楚的鼓励孩子,告诉孩子“宝贝你真棒,知道帮妈妈扔垃圾,但是这个东西还不是垃圾哦,这个是勺子,是吃饭的时候需要的,下次就不可以扔掉哟。”

这种方式能够让孩子既明白扔垃圾是好事同时也明白了勺子是不需要扔掉的。既肯定了孩子的能力、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又适当的引导帮助孩子走出困惑区。

2、 给孩子树立正确良好的榜样

心理学专家皮特•艾迪克特说,模仿是“无法控制”的,这也说明我们能够很快被周围的人影响。

孩子模仿的对象往往就是身边最亲近的人。想要让孩子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

当你希望孩子能够拥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时你就必须给孩子示范亲自早睡早起;

当你希望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你陪孩子一起亲自阅读;

当你希望孩子能够养成自信开朗的性格时那么你自己就要对外人热情大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到、做不好那么必然会对孩子的行为能力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2岁左右是孩子模仿能力高发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和兴趣,需要通过模仿来与外界产生联系。这一阶段也是给孩子树立规则和榜样的最佳时期,给孩子营造好的氛围,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创造更丰富的空间给孩子模仿、创新想象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模仿是奠定的基础。模仿就像是婴儿时期牙牙学语,创新则是成年时期的自由表达。

想要让孩子能够一直延续丰富想象力的能力就需要给孩子打好地基、奠定好基础,让孩子稳定的走好每一步。

父母有意识的给孩子创造丰富的空间能让孩子更自由的表达。

这里的空间不仅指物理上的空间,更是指思维上的空间。开放的心态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来自于父母支持的力量,从而更加持续的让孩子努力的去表达和展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