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不要轻易抹杀孩子的天性,但是也要学会如何把握?

2020-02-16 10:26:07孕产
文|饼干育儿周末,和孩子在家看到一个比较有趣的动画,节奏感欢快。故事讲述一只爱跳的小羊,跟着羊爸爸去远处寻找美味的青草。01父亲一直低头赶路,而活泼的小羊却蹦哒着跳着。路过一个树根的时候,父亲一下就跳了过去,而四处乱看的小羊一下就撞到树根上去了。

文|饼干育儿

周末,和孩子在家看到一个比较有趣的动画,节奏感欢快。故事讲述一只爱跳的小羊,跟着羊爸爸去远处寻找美味的青草。

01

父亲一直低头赶路,而活泼的小羊却蹦哒着跳着。路过一个树根的时候,父亲一下就跳了过去,而四处乱看的小羊一下就撞到树根上去了。

父亲看着摔跤的小羊揺了摇头,并纠正了它走路的姿势。不过,小羊不打算按照父亲的要求走路。

它依然抬起头蹦蹦跳跳的走路,没走多久,父亲跳过拦路的树根。而抬头四处乱看的小羊再次摔倒在地,看不过去的父亲再次纠结儿子的动作。

让它眼睛看前方,不要抬头四处乱看,专心赶路。可是等父亲离开后,小羊又再一次抬头,蹦蹦跳跳的走路。

幸运的是它没有再次被树根绊倒,却蹦蹦跳跳的它一头撞到父亲,父亲摇着头再次纠正小羊的走路的姿势,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着儿子的动作。

走在前面的小羊没多久就恢复了自己的本性,父亲失望的摇了摇头。

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一个悬崖,小羊毫不犹豫的跳了过去。父亲就被吓到了,早已忘记怎么跳跃的父亲已经习惯了早已循规蹈矩的走路。

小羊发现父亲站在悬崖边,晚上回去让它跳过来。父亲却始终都不敢跳,小羊在悬崖边上跳来跳去。

试图要父亲学着一起跳,可是早已习惯走路的父亲却没有勇气去改变。不管是小羊在背后推还是拽着尾巴拉,父亲都没有尝试的勇气。

最后小羊来到父亲的身边,像父亲当初教导自己怎么走路一样教父亲怎么跳。在儿子的帮助下,父亲终于跳过了那道悬崖。

父亲惊奇的看着这一切,就学着儿子走路的方式蹦蹦跳跳走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试图抹杀孩子的天性,有时候他可以成为你的老师。

02

在我们的教育观念里,按照一个看似”正确“的模式教育我们的孩子,因为我们的父母也是如此教育我们的。这样不准做、那样不行、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

出了错往往就代表着失败。我们从小不被允许犯错,也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犯错。

其实,多数情况下却剥夺了孩子探索的机会,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天性。

大部分父母通常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安排好,按照自己认为对的想法灌进孩子的脑袋里,为了避免孩子犯错少走弯路,恨不得代替孩子披荆斩棘。

但是我们的经验总是有限的,我们的视野也是有限的。

就算是我们将自己的全部都给了孩子,但是孩子却无法创造自己的价值,这种做法,剥夺他们探索的机会、尝试的愿望,不利于孩子个人成长。

随着孩子的成长,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应该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独立意志,孩子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触碰世界、了解世界。

而不是一个父母的一个乖孩子或者一个宠物。

03

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

无论家长怎样管教孩子,都要把孩子的天性放在首位,让孩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事实上,不是每个问题非要给孩子一个标准答案。如果家长总是忽视孩子的另类发问,而直接甩给孩子一大堆标准答案,这无疑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让他失去思考的意义。

给孩子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权利,哪怕是犯错,不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收获吗?因为试错,所以真正成长,碰壁之后,才能更快更好地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对没有尝试过的事情更是好奇心十足,这是一种本能的学习意识。

对于孩子来说,发散思维是一种天性,这往往会让他们拥有很多千奇百怪的想法。

这才是给孩子的最好答案,让他自己去探索与发现,更好地保留孩子的天性,同时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04

曾经见一位年轻的妈妈,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不让孩子在滑梯玩耍,也不让孩子在草地上坐啊爬啊之类的。

因为她觉得这些地方有细菌,不够卫生,每次只是让孩子看着就行了。

其实这个时候,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才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在玩耍中和小朋友也有更多的交流,不是吗?

虽然在室内会有许多好玩的玩具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可是户外的活动对于孩子身心的愉悦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05但是,另一种天性就必须要制止了。

因为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所以可以跑、可以闹,可以在公共场所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

在一家餐厅里,大人都在位子上用餐,只有一个小孩在走道里跑来跑去,从这头跑到那头,又从那头跑到这头。

他的妈妈就慢悠悠地跟在后面,没有制止,他们一定觉得,自己的孩子活泼可爱,根本没有必要管呢。

还有一名女生在排队买冰激淋,排得好好的,突然跑来了一个约7~8岁孩子,直接就插到她的面前,他的妈妈就在后面。

女生看不下去,质问他妈妈,你是怎么管教小孩的。他妈妈满不在乎的说,孩子就这样,你让一下。

这种是孩子没有自律意识,有没有教养礼貌问题,不要一概混进天性,不用管,不好的一律该管的还是得管。

不能越过“界”

这自由的前面,还有一条清晰可见的边界,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坚决不能做。

父母应该给与孩子自由,但这个自由不是无限制、无规则、无节制的,更不是纵容和无作为。

但在释放的面前,必须有一条清晰的界限,有些事情可以容忍,但有些界限坚决不能跨越。

孩子的世界,单纯,需要父母用合适的方式去引导和启发,而不是压制或者错误的放纵。但是如何保留孩子的天性有个度,凡事有对立性的一面,把握不好就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