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认识自己有助成功育儿 家长谈育儿成功经验,我们觉得
自我中心型家长
...
在每次开放活动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家长们的意见。如何解开家长们心中的那些小疙瘩,以获取家长对教师工作的信任,从而更好的提升教育合力,是教师和家长首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自我中心型家长
活动结束后,文文的奶奶主动找到老师,要求老师给文文换个座位。老师追问其原因,奶奶说:“文文坐在后排,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讲的他不是每句都听得到。如果坐在前排,老师会关注得多些,可以让他多发言。”
个别照顾vs全面关注
文文是个个头偏高的男孩。在平时集体活动中,老师只要稍加提醒,他就能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而在这次开放活动中,也许是因为奶奶在场,文文的情况有些反常,他的情绪有点兴奋,优势还会东张西望,但这对孩子孩子来说,出现这样的反应也属正常。
奶奶的话中透漏了两层意思,一是要把文文安排在离老师近一点的座位;二是要老师多给文文发言的机会。事实上,倘若将这样高个子的孩子调至前排的座位,势必会对坐在他后面的孩子的学习造成影响。再说若这些孩子的家长如果了解到这样的状况,又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
另外,在每次活动中,老师都要考虑幼儿的操作体验与表达相结合等多个方面,所以说老师的提问都是很有限的。
面对家长这样有些“自私”的要求,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把孩子平时的表现仔细地反馈给家长,其次要让家长了解到老师这样的安排是经过考虑的,老师对每个孩子都会加以关注。
我行我素型家长
午餐活动中,江江的妈妈看到老师提醒江江用餐不掉米粒,鼓励江江不挑食,将饭菜全部吃完一事,在反馈表里写道:“孩子不喜欢吃的菜就不要让他吃,老师不要拿别的孩子来比较,要看到孩子纵向的发展;老师不要批评孩子,否则孩子会不开心,会有压力的。若孩子营养不全我们在家会给他吃营养品的。”
过度顺从vs改变观念
不可否认,适当地补充保健品可以弥补孩子体内营养的缺失。但如果过度依赖它,甚至代替一日三餐,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家长对孩子太过迁就顺从,并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果孩子不想做就不做,对孩子听之任之,孩子今后学习和生活能力的培养都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这也是家长需要重视的问题。
孩子经验的积累除了来自于老师的指导外,同伴间的相互影响也很重要。孩子在集体中通过观察同伴,对比自己与他人的区别,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或改变自己的不足。可以说,很多时候,同伴间的交流胜过老师重复多遍的语言指导。
老师也可以收集一些关于儿童营养学方面的书籍并推荐给家长,纠正一些家长在儿童营养上的片面认识,提升家长的育儿观念。还可以让在就餐方面表现良好的孩子的家长来说说自己的教养心得,向其他家长传授实用的经验。
全力以赴型家长
琳琳爸爸目睹了自主游戏中琳琳大方自如、积极交往的表现,非常高兴地对老师说:“没想到上次粗枝滥造的小小笔记电脑,如今在游戏时也派到了大用场,这幼儿园还真是废物变宝物的好地方。就是这么多的材料,老师制作起来真不容易,下次有需要我配合的,你们尽管说,多多发动家长资源嘛!”
有效互动vs资源共享
孩子在活动中摆弄着家长提供的小制作,这让家长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更增强了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
倘若幼儿园的教育有了家长的密切配合,家长导师的介入,对于幼儿来说是一次开阔新视野的机会。同时,对于教师来说,收集大量的材料并进行制作会花费老师过多的时间,现在有了家长的辅助,不仅可以适当地减轻工作的压力,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活动,还能够丰富幼儿园有限的资源。
幼儿园的玩具需要不断地更换才能让孩子百玩不厌。所以,每当需要家长参与时,老师应把相关的要求明确向家长做一个介绍,让家长清楚自己要制作什么,怎么制作,制作后的作品大概会用在哪些活动中。同时,在家长参与制作的过程中,老师要经常以表扬、感谢的口吻与家长反馈,充分让家长感受到参与的乐趣。活动后,老师可将作品拍摄下来,存放到孩子的成长档案中,让亲子活动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留下闪光的一页。当孩子长大以后,翻开成长册,就能感受到家长一直以来的陪伴和不变的爱。
从家长的角度看,孩子是每个家庭中的焦点,家长对孩子期望值高,势必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也要调整心态,宽容地面对这些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只要抱着公平公正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的发展考虑,把一日活动做实做细,并及时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相信家长一定会对教师的工作满意和放心的。而家长则应多方面地了解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信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这样才能使双方在教育中达成一致,有望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相关文章
- 家长了解儿童这一首要心理需求,才有助于你克服向孩子屈服的心理
- 家长提醒:因材施教——不要盲目的复制别的孩子成功的经验
- 育儿专家讲述如何培养成功的孩子--Julie Lythcott-Haims
- 育儿仅仅是一门科学?大错特错!育儿其实是一门考验家长的心理学
- 育儿大V把6岁娃独留家中:规则和约定,不是家长体罚孩子的理由
- 育儿始于倾听,作为家长你有没有经常倾听?倾听对孩子有很大帮助
- 育儿家长看过来:斯金纳行为主义理论对英语启蒙教育的启示
- 育儿心理学:孩子争强好胜,并非是家长的锅,但家长是仅存的屏障
- 育儿是一门“艺术”,家长提前教会孩子这些,将来他会越来越优秀
- 育儿|家长每天6个“一分钟”,成为孩子最好的导师
- 2岁之前如何培养宝宝好性格?育儿师支了这4招,家长一定别错过
- 45年跟踪5000名天才儿童,美国教授总结出的成功育儿黄金准则
- 5岁孩子哭诉:别人不喜欢我!家长需了解孩子气质,才能轻松育儿
- “丧偶式育儿”是多少家庭的噩梦,家长这样做,还孩子幸福童年
- “激将法”育儿,家长觉得是给孩子动力,却不知你在慢性摧毁孩子
- “玩游戏”也能教育孩子,家长运用“游戏育儿法”,教孩子知识
- 「孕婴知识」育儿禁区家长要小心
- 为什么有些家长看了那么多育儿书,还是没教育出理想中的“优秀孩子”呢?
- 为啥这些小孩反过来教育家长还振振有词?你是不是踩了育儿雷区?
- 仟叶教育: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