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跟踪5000名天才儿童,美国教授总结出的成功育儿黄金准则
大家都知道莫扎特是世界级的作曲大师,但你知道他还是位音乐神童吗?这位神童究竟有多“神”呢?
可以说,在他话还说不利索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弹奏钢琴了!看看他开挂的音乐生涯:
3岁靠感觉在钢琴上弹出和弦;
4岁可以自己编曲;
6岁开始第一次欧洲巡演;
7岁写了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
8岁完成了自己第一部交响曲;
这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直到他35岁离世,莫扎特留给世人的作品达600多首,有编号的交响曲就写到41,而其余大部分作曲家的交响曲作品基本没超过9。
小莫扎特在演奏钢琴
看到这,多少家长捶胸顿足:自己家的熊孩子怎么就没这个天赋,别说作曲,学了大半年连一首曲子都弹不完整……还有的家长大倒苦水:孩子坐钢琴前超过十分钟就像在煎熬,每次不吼不骂,绝不主动练琴。
可“神童”之所以被称为“神童”,他就不是普通人,数量当然也是凤毛麟角,如果某位父母说要生个神童,那难度不亚于买彩票中头等奖。
与其祈求一个神童娃,不如细细留心:你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兴趣特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闪光点”。
今天我们就从一项针对超常儿童的研究中,
一窥教育孩子的一些重要原则!
SMPY(Study of Mathematically Precocious Youth)翻译成中文大概是“关于数学能力早熟青少年的研究”,是美国心理学家朱利安·斯坦利1971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启动的一个超常儿童研究项目。
斯坦利以“SAT(学术能力测验)数学测试”开启了首个标准化的天才甄选模式,后期研究者又增添了语言测试和其他评估项目。
随后这项调查成为了美国持续时间最长的针对超常儿童的纵向调查,它在45年里追踪研究了大约5000名在美国排名1%超常儿童的成就(这些少年天才基本上在青春期早期就考上大学)。
调查内容涵盖广泛,包括了他们从小到大在学校各年级的表现、大学的录取率、科研专利的获得率、进入职场的年收入等,结果发现这些孩子们都成为了卓越的科学家和学者、财富500强CEO、联邦法官、参议员,其中最著名的如数学家陶哲轩、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音乐家“Lady Gaga”斯蒂芬妮·杰尔马诺塔……
十岁的陶哲轩和著名数学家保罗·埃尔德一起研究数学问题
基于SMPY研究团队几十年来对5000名孩子的成长观测,项目负责人总结出了以下教导孩子的黄金准则,也许各位家长看完会有所收获。
1
给孩子经历丰富多样人生的机会
海明威说过:“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去哪里去,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
这句话现在还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最后都会成为你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
丰富多样的人生体验,不仅能够扩展孩子的眼界,打开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更能够培养孩子的胸怀和格局。
旅游、看展、野炊、做彩陶、看人偶剧、徒步等,多带孩子去体验和经历,将为孩子的成长注入不可估量的推动力量。当然,在平时忙碌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阅读、讲故事等方式,让孩子见识到这个大千世界。
2
充分发挥孩子的兴趣和能力
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兴趣特别浓厚,或是在某方面能力特别强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孩子充分发挥这种兴趣和能力优势的机会。
天才,有天赋的成分,但更少不了后天的努力和精进。很多家长发现了孩子某方面的特长,只是停留在“夸赞”或者“炫耀”的层面,并未给予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这是大错特错的,创造机会让孩子发挥特长,磨炼天赋,对孩子成长将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
3
不要只满足孩子的智力发展需求,更要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分数”固然重要,但若家长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一味地“唯分数论”,那么,即使将来孩子成功了,也未必能感觉到幸福。
记住,不要把孩子当考试机器或者炫耀资本,父母的爱会给孩子安全感,真正有安全感的孩子才会更强大。
4
培养孩子的“发展性思维(growth mindset)
你要表扬和称赞的是孩子付出的每一份努力,而不是他们的能力和智商有多高。
请把“你真聪明”、“你是最棒的”这样表扬的话换成“你为了准备好这次考试,每天都学到很晚,真有毅力”、“护士要抽血时,你一点也没退缩,还主动挽起手臂”等这类描述孩子努力的赞赏语言。
5
鼓励孩子接受挑战,并在失败中成长
爱迪生为了试验出合适的灯丝材料,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才成功。
那些卓越的人都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极度专注,任何阻碍或困难都不是他们随便放弃的理由,他们会不断调整自己,直至取得突破或成功。
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玩下象棋、带孩子参加一些竞赛性质的活动,从小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引导孩子建立正向思维,让孩子将来面对困境能够拥有一份努力逆袭的勇气和魄力。
6
避免给孩子贴上“神童”标签,造成情绪负担
“伤仲永”的故事,人尽皆知。虽然我们的某些天赋是由基因决定的,但想要在某些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绝非仅靠天赋。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尔·洛德威克认为,应该鼓励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而不是陷入“天才”“神童”式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天赋只是一个起点,能力的提升主要靠努力和不断的挑战。
7
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
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探讨孩子的需要。聪明的孩子经常需要更多挑战性的学习材料,更多的支持以及自由学习的时间。
小编说: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天才儿童,我们不能用非常规的标准去要求孩子,美国这项基于超常儿童的研究意义在于,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这些教导孩子的准则,可以为我们每一位父母借鉴并参考,并让我们明白即使是天才也离不开后天的家庭教育,努力提升自己的育儿水平才是王道!
相关文章
- 40年研究了5000名天才儿童,科学家发现了天赋的秘密
- 优生:天才儿童是怎样出生的?
- 天才儿童14岁创造世界奇迹,从他的父母看看我们是如何扼杀天才的
- 天才儿童是“被逼迫”的吗?
- 天才儿童的六大特征
- 别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了,这么做,你也可以培养一个天才儿童
- 哪类夫妻生天才儿童几率最大
- 孕育天才儿童的4大规律
- 孕育天才儿童的9个必备条件
- 怎样才能生天才儿童 生天才宝宝的条件
- 美国每年4300名儿童因化妆品进急诊,这些产品最危险,妈妈们可长点心吧
- 73年前美国出版的绘本,是外国儿童了解中国的优秀入门读物
- 美国每年上万名婴儿因高温提早出生
- 育儿避坑指南 | 著名儿童作家葛竞传授阅读诀窍,特实用
- 孩子到底该不该上幼儿园,育儿专家告诉你如何养出智慧儿童
- 童书榜|美国《学者》评出100本最伟大的儿童书,你的孩子看过吗
- 高压教育孩子的美国华裔“虎妈”,8年过去了,她的孩子成功了吗
- 45岁以上的女性若是出现这些症状,小心更年期综合征
- 45岁备孕成功经验
- 45岁高龄备孕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