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家长了解儿童这一首要心理需求,才有助于你克服向孩子屈服的心理

2021-12-27 18:32:57孕产
孩子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表达了他的全部生活和人格,不了解这一隐蔽的背景,就无从理解他做到事情。

孩子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表达了他的全部生活和人格,不了解这一隐蔽的背景,就无从理解他做到事情。——【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周末,妈妈答应带着5岁的女儿莉莉去动物园玩儿,由于路途遥远,他们乘地铁去,地铁上人满为患,妈妈只能带着女儿站着,旁边一位叔叔看到给女儿让了座位,坐了还不到十分钟,莉莉吵闹着喊道:“我要吃冰激凌,我要吃冰激凌”。

妈妈说:“现在地铁上没有,等我们下了车给你买”,莉莉根本不听,还是不停的吵闹:“你是个讨厌的妈妈”,妈妈一下子感觉到自己很没有面子,感觉周围的人都用别样的眼光看过来,于是妈妈终于忍不住了,只好屈服 ,拉着女儿在中途下了地铁,向周某的麦当劳奔去。

妈妈很纳闷儿为什么孩子这么不听话?而莉莉这种理所应当的心理是很多孩子的心理。

有的孩子在超市大喊大闹,家长不给他买想要的玩家就撒泼打滚儿,大多数父母为了面子或者避免孩子继续哭闹不得不屈服。

有的孩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一旦有一天他的要求被拒绝了,就开始产生逆反心理,于是使出哭闹的招数来引起家长的关注,有的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哭闹得更厉害,又开始屈服了。

你是否也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却也束手无策呢,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呢?

相信《正面管教魔法书》能帮到你,这本书的作者艾米·麦克瑞迪是美国正面管教育儿机构创始人,正面管教理念主要发起人之一。

二十年来,作者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的实践,始终坚持通过电视节目、脱口秀、论坛、在线课程等多种形式推广和帮助家长们用积极、正面、平和、有效的方式和孩子互动。她的书也得到了“正面管教”系列作者简·尼尔森博士的真诚推荐。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32个“良好行为养成术”,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负责、坚韧和尊重他人等你我都很欣赏的品质。

我们都知道坏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换,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替换掉那些坏习惯。作者告诉我们,家长要想改变孩子自以为是,理所应当的心理需要让孩子养成以下几个良好行为。

首先我们来分析下阿德勒关于儿童心理的3个需求:

儿童心理需求总结:

001儿童首要的目标是获得归属感和地位感

当孩子感到了与家人的情感连接,也就能获得归属感,这样,孩子就会感觉到自己在家里是有地位的,并能适应环境。当孩子能为家庭做贡献,并感觉到自己的力量就会获得地位感,当他不能从正面的方式获得,就开始从负面的手段获取。作为家长,我们要积极引导孩子对于归属感和地位感的需求,归属感来源于他生命中重要的人的积极关注,孩子的地位感来源于他对自己能力及贡献的确认。

002儿童所有的行为都基于特定的目标

当孩子任性发脾气的时候,他不仅仅是为了要他想要的玩具(或者棒棒糖等等),他为了争取自己的地位感和归属感。但较小的孩子并意识不到这些,所以会通过哭闹,打滚儿,发脾气甚至撒谎获得这些。

003行为有偏差的孩子往往是受挫的孩子

孩子哭闹,打滚儿,发脾气实际是想告诉家长“请你关注我,我需要归属感”,“请你帮帮我,这件事我很无力”。

当我们了解了孩子对于归属感和地位感的心理需求以后,更有助于我们纠正孩子这种理所应当的心理。

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克服向孩子屈服的心理呢?

作者还给我们提供了以下七种具体措施。

从小处着手

首先你要找出在哪些事情上可以向孩子屈服。比如在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这件事上。

制定规矩

告诉孩子具体要求,每天看电视时长不能超过1个小时。

坚持原则

制定了原则就要严格遵守,只有遇到特殊情况才能妥协,比如孩子生病身体不舒服时可以多看一会儿。

接受失望

比如你答应好孩子周末要去动物园,但是周末时突然下起大雨了,这次外出游玩的活动不得不取消了,不要担心孩子会失望,相信他能接受这种变化,我们也可以制定其他计划。

坦诚相待

比如你之前已经答应了带全家人去度假,但由于经济状况有变,你应该把实际的财务状况告诉孩子:“抱歉,家里的经济状况有点紧张,我们不能去度假了,等情况改善了我们再去吧!”相信你的孩子,他会理解了。

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把突发状况等不利的处境转变成有利的机会,比如:“今天下雨,动物园我们去不了了,我建议去博物馆吧,或者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树立榜样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我们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如果你在孩子面前抱怨,无理取闹,讨价还价,经常发脾气,孩子也会模仿。

所以,作为家长首先应该了解孩子对于归属感和地位感的需求,然后才能以积极的方式满足孩子的归属感和地位感,这样才能防止他们出现那些两我们大人头疼的偏差行为,需要做的是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

作者首告诉我们,不要惩罚孩子,惩罚孩子的恶劣行为,只能让孩子暂时配合我们,并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具体家长应该帮孩子养成哪些良好行为才能克服理所应当的心理呢?我将在下一篇文章具体介绍《正面管教魔法书》这本书中的具体五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