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孩子哭诉:别人不喜欢我!家长需了解孩子气质,才能轻松育儿
今天早上不到6:00,我们家小宝起床了,“妈妈,我想看书”“好呀,我们一起吧!”大约10分钟后,她突然说:“为什么总是有人送给姐姐礼物,妈妈我也想要礼物,为什么别人不送我礼物?是不喜欢我吧?”这句话咯噔一下提醒了我。
我发现她看的那本书正是别人送给大宝的,大宝平时喜欢参加一些活动,获得过很多奖品比如漂亮的芭比娃娃,成套的书籍,小型机器人、实验启蒙玩具等等。大宝性格外向善于沟通,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很多朋友都很喜欢她。
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不同的孩子认知方式和个体人格差异会有所不同,再加上年龄有差异,先天气质不同,如果周围的人用同种标准衡量孩子,会让孩子产生自我否定的想法。我不能让孩子有这样的失落感,需要深入了解孩子,因材施教,增强孩子自信。
一、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别人不喜欢她呢?1. 孩子在家长的不断对比下否定自己。
很多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时候,总把“别人家的孩子”当做标准,也想让自己的孩子,既要听话懂事,又要成绩优秀,在不断的比较中,对自己的孩子造成了无形的伤害而不自知。知名的教育陈美龄曾经在视频里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验,她说:“永远不要拿孩子和别人去比较,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在一期《少年说》里,一名叫袁璟颐的中学生,站上勇气台上吐槽自己的妈妈,总是拿她班上那个样样第一的学霸女闺蜜比较,看不到她的努力。
与她的日常对话永远围绕着“别人家的孩子”展开。她与妈妈对话中,出镜率最高的,也是自己的闺蜜学霸。
在现场,袁璟颐的同学们表示都很喜欢她,她平时乐于助人,待人热情,积极组织班会活动,号召力很强。而在妈妈眼中,女儿的善良、热情、带给别人的感染力,在成绩单面前,统统微不足道。
2.孩子们性格不同,父母没有因材施教。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见到孩子都好比操作一台机器一样,希望孩子的动作可以完全契合他们的指挥。可是他们忘了孩子是一个有思想、有意识的独立个体,他们有各自的特质、各自的优点,而非千篇一律。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提出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匆匆而来,问孔子说:“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比较正确的主张,我可以立即去做吗?”孔子说:“不可,还是要询问你父亲和兄长的意见。”
子路走了以后,冉有走了进来说:“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我可以立即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应该立即去做。”
这个场景被孔子的另外一个学生公西华看到了,他奇怪的问孔子:“先生,同样的问题,您为何有两种回答?”
孔子说:“子路爱逞强,做事考虑不周,所以我希望他能够多征询他人的建议,遇事三思而后行.冉有性格犹豫,为人谦虚,我希望他能够遇事果断一些,所以我建议他立即去做。”
3.父母中了一种叫做“投射”的毒,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会过分指责孩子。
投射,是一个心理学的常用概念,就是当我对于自己本身的一些经历有负面感受时,我们通常不敢直面自己这个特质,而会把我们的特质转移到其他人身上,一旦看到其他人有同样的特质或者感受时,我们就会很敏感的发现这个特质,然后指责别人。
我发现,容易刺激我冲女儿发火的状况,都是因为女儿在性格上表现出来跟我一样的一面,比如我是一个做事很毛躁的人,并且因为这种毛躁曾经让我吃了很多亏,所以不希望女儿重蹈覆辙。每次女儿表现出来很毛躁时我就会过分的敏感,狂躁控制不住要发脾气。
一般来说,任何小孩在面临一些事情时表现出倔强或胆小的一面,即使再温和的孩子都会有倔强的时候,作为父母过分激动或指责的原因是你有可能是在孩子身上做了过多的投射。
二、养育孩子时我们有哪些策略呢?策略1、了解孩子先天气质。
林文采博士在《心理营养》书中提到“先天性质是指孩子在出生时就带有的性格倾向,早一点观察到孩子的性格倾向,父母就可以和他孩子轻松相处,养育也会更有策略。”
了解先天气质分为哪些类型?人的天生气质可以分为四大类型:乐天型、忧郁型、激进型、冷静型。每个人身上都会具备以上四种气质,只有其中一种在我们的性格中占比最大,因而显现为我们的主导气质。从哪些方面能看出孩子属于哪种先天气质?孩子越小越容易观察,特别是在0~3这个阶段,长大以后反而喜欢模仿,使得性格的表现有了更多的后天成分。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观察孩子气质:心思敏感细腻敏感是忧郁性孩子所有性格的由来,正因为这个特征忧郁的孩子,看到听到感受到和想到的都比其他的孩子要多。忧郁型的孩子对人的观察同样敏锐细腻,他无需刻意就会自然捕捉到人与人相处的一些很微妙的信息。
比如我们家姐姐和妹妹同样做了一件事,我的反应可能会有一点不同,心思细腻的妹妹经常会指出:“妈妈,为什么你对我们两个不一样?”我经常佩服她的洞察力,她无需刻意就能觉察到不同。
做事情的专注度比如忧郁性的孩子一旦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就会投入比较多的感情和精力。如果是画画,乐天型的孩子画一会就想离开,去吃零食或者和爸爸妈妈互动一下,忧郁型的孩子则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比较能坐得住,专注度极高。
我家小宝3岁的时候,姐姐在早教中心画画,她拼命哭,渴望进去画画,后来拗不过就让她去体验了一下,没有想到她在教室里坐了将近30分钟,当时我们都很诧异她怎么做到的,现在想想是她天生气质的原因。
有完美主义倾向,做错事善于自省。忧郁型的孩子会有完美主义倾向,做事也会比其他人更认真、细致,对自已要求较高,再加上专注度高、理解深刻的特点会让此类的孩子学习和做事效率较高。不过,这类孩子“善于自省”很容易变成“过度自身”或者“过度自责”,对完美主义的追求,会让孩子觉自己不够好,自信心不足。
策略2、给予孩子肯定和认同。
前面讲了忧郁型孩子心思细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家长在养育这类型孩子时需要在肯定和认同部分下点功夫,同时据研究表明:父亲对孩子的肯定、认可、赞美,在孩子心里分量都特别重,如果爸爸愿意去欣赏孩子并且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出来:“你很棒,爸爸好爱你”孩子会充满自信,真正源自内心的自信,让孩子明白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
策略3、认清孩子的长处,弥补孩子的短处。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人必须悦纳自己,扬长避短,不断前进”。一个成功的人,他一定懂得发扬自己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他能够发掘自身才能的最佳生长点,扬长避短,脚踏实地朝着人生的最高目标迈进。
一个意大利男孩,从小酷爱足球,他一直希望自己在足球上有很好的发展,然而身体不断地发胖使他放弃了足球梦。他转身了第二个梦想——唱歌。在名师的指点下,他不断进步,并且成为了茂名的歌唱家。他就是帕瓦罗帝。认清自己的长处,注意扬长避短,能够始终重视自己的长处,这也是因材施教的体现。
策略4、低声谈话的方式比高声更有效。
平时我们经常会发现一种这样的情况:父母用高嗓门训斥孩子,孩子的哭声不仅不会下降,而且分贝会越来越高。美国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最好的谈话方式就是低声的谈话方式,在谈话过程中声音的分贝越低,越可以让人心情愉悦,越能起到说服人的作用,心理学中称之为低声效应。
从心理学和物理学角度来讲,父母选用低声的方式更容易和孩子沟通成功。
父母提升与孩子沟通,可以给孩子传递我现在很理智的信息。因受此影响,孩子也可以保持一个理智的状态。低声谈话的方式更容易引起孩子的重视。父母低声和孩子沟通就能够给孩子心理上一个暗示,我们现在谈话很重要,一定要郑重对待。 低声谈话能够保护孩子的尊严。很多父母不分场合的训斥孩子,让孩子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即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却碍于自己的尊严,选择在众人面前对抗,进而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策略5、用心留意孩子喜欢做的事
林文采博士在书中提到的“如果我们在育儿的过程中找错了方向,孩子也能长大,但可能不会长得那么好,因为孩子没有办法把自己最精彩的部分展现出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父母的需要留意孩子的兴趣爱好,积极引导孩子,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最近上映的《零零后》电影中的池亦洋,他曾经是一个调皮捣蛋的男孩,平日里他带领孩子们一会儿挖地道,一会儿上树,一会儿唱国歌,很快乐也很自信。但是一到上课他坐在最后一排,天天手撑着脸,总是做不完作业,天天挨批。后来他遇到橄篮球并疯狂的热爱这项运动,被国家队成功挖掘,然后他带着队友打进国际赛,为国争光。
父母如果能够给孩子无条件的接纳重视,给予孩子肯定、赞美和认同,用心留意孩子的点滴,用自身作为模范教导孩子如何处理生活,孩子自身的生命力就可能被激活,他就能有能力发展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从而感觉活的快乐和有价值。
相关文章
- 孩子喜欢抢风头,是自我实现需要的体现,家长要避免孩子过度张扬
- 孩子喜欢脏的东西,家长不要拦着,孩子需要“脏”式教学
- 5岁大的孩子老是喜欢在家翻东西吃怎样改掉这个毛病?
- 5岁孩子在超市推车撞倒小妹妹,家长的教育让大家称:有教养
- 5岁孩子简历逆天,引发众多家长焦虑!专家:早期教育≠超前教育
- 5岁孩子被活活打死,打孩子的家长到底有多可怕
- 5岁男童触电身亡,单亲妈妈后悔不已,家长如何教孩子用电安全?
- 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家长的坚持造就孩子的成长
- 孩子5岁不到,书法可以学否?有经验的家长能讲讲吗?
- 孩子5岁前有这些表现 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以后会不孝顺
- 孩子5岁啦,不愿意上兴趣班?轻松教你一招搞定他
- 孩子“条理性障碍”,家长不要心急,善用“四象法则”可轻松应对
- 孩子一哭,家长就没原则没底线?快来看看育儿陋习,你中了几条?
- 孩子不会写作文,家长烦恼!父母找到4原因,3招带孩子轻松学会
- 孩子不喜欢写作业,家长的态度,影响孩子的一生
- 孩子们都喜欢吃的泡泡糖,吞到肚子里对身体有影响吗?家长要重视
- 孩子内向不自信,上课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家长该如何引导?
- 孩子喜欢“咬指甲”怎么办?家长要注意方法,越暴力越改不掉
- 孩子喜欢乱涂乱画是“涂鸦敏感期”到了,家长要加以重视引导
- 孩子喜欢告状会被孤立?家长必看,如何有效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