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每一段融洽的亲子关系背后,都有一对这样的父母

2020-02-02 20:00:04孕产
亲子之间良好的共情,不仅能让家人感到巨大的幸福感,也能提升孩子的智商和情商......“说!今天为什么在幼儿园欺负小朋友?这么小就成小霸王了?”每天晚上,隔壁总是传来父母的大吼和孩子的哭嚎声。孩子父亲脾气暴躁,说一不二,只要儿子犯点小错误,便会瞬间变成咆哮帝。

亲子之间良好的共情,不仅能让家人感到巨大的幸福感,也能提升孩子的智商和情商......



“说!今天为什么在幼儿园欺负小朋友?这么小就成小霸王了?”

每天晚上,隔壁总是传来父母的大吼和孩子的哭嚎声。

孩子父亲脾气暴躁,说一不二,只要儿子犯点小错误,便会瞬间变成咆哮帝。

犯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件事。

但很多父母都担心,这么小的错,孩子也会犯,以后长大了会不会成为没有用处的人 ?孩子这么小,这么严重的错都会犯,以后会不会变成坏孩子?

正是在这种焦虑的情绪下,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理解和信任就会大打折扣,以至于孩子的辩解很少能耐心听下去。

长期下去,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敏感、胆小、爱撒谎、难管理,甚至会让叛逆期提前到来。

Q

为什么我们和孩子不能好好说话,好好沟通?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不懂事,我们不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偏要对着干呢?

其实是因为父母不懂得如何和孩子进行共情。孩子越来越不能和父母保持在同一个频道里说话,从而使沟通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少,最后,处于箭拔弩张的状态。



共情,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保持良好沟通的基础。心理学家调查发现,那些懂得感恩,善良宽容,和父母关系融洽的孩子,都与父母间保持着良好的共情。



什么是共情?共情就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能相互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去考虑问题,并获得对方的认可,产生共鸣。

如果父母总是带着指责语气去训斥孩子,不懂得如何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后果其实非常严重。

之前看到一个短片《一句话,毁掉孩子的一生》。

短片里,从青年到老年,永远都记得父母曾经对自己说过的那些话:

我造什么孽了,竟然有你这样的儿子!

你简直一无是处,就是个废物!

你永远都不如你的哥哥!

父母不过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却伤害孩子至深,以至于到老仍然记得清清楚楚,每每想起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悲伤。

而这样的话,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我们身边。

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家里劳动力不够,很小就跟着爸爸妈妈去田里干活。每次刚下田,就会被镰刀割伤自己的手。

看到我受伤,妈妈总是一边心疼,一边开骂:你就是爱偷懒,每次刚下田就把手弄伤。

我疼得眼泪直掉,却只能忍着疼,在妈妈的指挥下回家烧开水。

其实那个时候,我年龄很小,手没有力,不懂得正确使用镰刀,所以,总是受伤。

但妈妈并没有站在我的角度为我着想,没有告诉我要怎么割稻子才不会割伤手,只会一味谴责。所以,几次三番后,我居然养成了爱撒谎的毛病。

这个毛病,到大学才改掉。



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方式,如果没有共情做基础,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特别是一些天生敏感的孩子,他们对父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会终生难以忘记。

所以,我们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今年6月份,在英国伦敦的皮卡迪利大街水石书店举行了一次讨论分享会。

这次分享会特别精彩,《泰晤士报》儿童图书编辑尼科莱特·琼斯、著名儿童作家萝伦·查尔德、插画家本吉·戴维斯与萨塞克斯大学心理学家罗宾·巴纳吉等名家们聚在一起,共同建立了一面“共情墙”,上面对儿童插画的细节和颜色对角色能传达给孩子的感受进行了分享。

这个分享会,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共情日,是共情实验室组织的一次纪念活动。

当时创立共情实验室,就是为了广泛利用阅读、写作和讲故事的方式,让4-11岁的孩子们建立起有效全方位的连接,培养他们的共情力,并引导这些孩子懂得理解他们、感受事物、发现自我,融入群体中,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通过近两年的发展,他们发现,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98%以上变得更具有共情力。

(共情实验室)

有时候,我们总是埋怨这个世界不够温暖,多了很多所谓的垃圾人。

但实际上,这些垃圾人的产生,正是他们在童年时代,没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导致他们过于偏激,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忌他人的感受,不计较事情的后果造成的。

真正能做到和孩子共情的,杨澜是其中一个。

她曾说:

孩子的事看似都是小事,但做父母的都要去认真对待,绝对不能敷衍,而且要绝对控制情绪,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诚和关注。

有一次,杨澜被校长邀请作为家长代表讲话。在准备讲话稿时,杨澜很担心自己讲不好,会给儿子丢脸。

于是走过去对儿子说:你可以和妈妈一起准备明天的讲话稿吗?

儿子一听非常高兴,一本正经地和妈妈讨论起来。

第二天,杨澜从讲台上下来,儿子抱住她用稚嫩的声音对她说:妈妈,你讲得特别棒!

杨澜不仅注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也很注重倾听孩子的意见。

带孩子出去旅行,她会和孩子沟通旅行的目的地,带着他们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观察动物们的表情和习性,一起体验旅途中的人文情怀和社交礼仪。

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她总是营造轻松自在的氛围,让孩子们在很放松的状态下,和父母自然而然地沟通交流。

后来儿子考上全美排名第三的哥伦比亚大学,自信开朗帅气地站在妈妈身边,特别阳光。



和孩子产生共情的能力,来自于父母是否真的在用心对待孩子的一言一行。

有人说:“无论你多么小心,你的孩子都会留下一些心灵创伤。”但只要我们和孩子保持着同步更新状态,能够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和思考问题,很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



专家指出,和父母之间良好的共情,不仅能让家人感到巨大的幸福感,培养孩子的高情商,也能提升孩子的智商。

有人做过调查,全国68个高考状元的家庭教育竟然惊人地相似,99%的受采访学霸都骄傲地说,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要求宽松、信任,像朋友一样。

如何真正做到和孩子产生共情,培养出暖心的宝宝呢?

阅读书籍。

带着孩子一起读故事书或者讲故事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很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语气神态来表演故事情节。

让孩子理解“痛”、“可怜”、“开心”“幸福”这些词句或者段落,代入情绪体验,获得共情力。

在英国的“共情实验室”里,创始人麦卡尼就利用这样的阅读方式,来让孩子们体验到更多的情绪,让孩子产生更多的共情力。


圆桌讨论会

从孩子四五岁开始,每周可以和孩子开展一次或者多次圆桌讨论会。

在会议上,可以从孩子身上挑选一些有意义的经历,让孩子深入地了解和体会经历过的事件带给他的感受。

如果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选择难民、战争、历史等话题展开讨论,让孩子懂得怜悯、善良、勇敢和坚强的意义。



在美国,经常会邀请5-8岁的孩子来参加圆桌会议,然后用各种话题,让孩子不断思考,并聆听他们的心声,让爸爸妈妈检视到自己的缺点,同时也能真正理解孩子的思想。

场景化引导。

和孩子保持共情力可以通过场景化来获得。

当我们和孩子在游戏的时候,最容易代入场景。比如说和孩子一起当医生护士,给病人治病;一起当交警叔叔如何处理交通违规行为等等,让孩子和角色保持着相同的体验,获得最佳的共情力。

除了游戏,还有生活当中的一些场景也能时时成为引导孩子的工具。

《妈妈是超人2》里,霍思燕带着嗯哼去给怀孕的小猫猫检查身体,霍思燕一边看着小猫猫肚子里的宝宝,不断地和嗯哼说:你看你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最喜欢踢妈妈了。

嗯哼立马就问妈妈:那你疼吗?

正因为霍思燕总是在各种场景下和嗯哼做共情,所以,嗯哼大王也成了全世界都有名的小暖男。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长城。

这个人格长城,需要以共情力做为基础。

父母是与孩子相处时间最长的人,让孩子懂得内省自己,分享心声,怜悯世界,体验挫折和成功,失望和快乐,难过和幸福。

才能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父母的认可和爱护,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能更容易纳入社会群体,找到自我,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成为比自己想象中更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