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学渣”父母易发怒,心理学家,学会这4招,改善亲子关系
“本文由孕育岛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果果自从上小学后,就感受到了学习的压力。
父母说想要保持好成绩,就要从小开始积累,因而一直对果果的学业要求非常严格。
果果很听父母的话,每天都努力学习,学习成绩也还一直处于不错的状态。
不过这次期末考试果果考砸了,数学平常都能考九十多分,这次却只考了85分。
果果看到自己的成绩也吓了一跳,最害怕的是父母的反应。平常做作业时,只是算错了一题,妈妈就会教育半天,这次估计…
果果的害怕果然没有意外,在得知女儿的成绩后,妈妈第一反应就是非常生气,上来就是一通质问。
果果吓得不敢大声说话,小声说:“我也不知道,确实认真学习了,就是碰到了很多不会的题。”
听到果果的回答,妈妈更愤怒:“上课认真听了,作业也做了,还有这么多不会的题,我真的不理解,你肯定在学校没认真学。”
“本来觉得你是个自觉的孩子,现在看来不管是不行了,以后在学校学了哪些知识,每天回来向我汇报,说不清楚就让老师特意监督你,听到了没?”
果果妈本来以为以孩子的性格,会马上答应这个要求。可果果非但没吭声,反而哭了起来,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低着头好久都没说话。
后来果果妈回想起来,才觉得自己的做法不太合适。
孩子考砸了,自己也很难受,作为妈妈非但没有给予安慰,反而添油加醋,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
01育儿过程中,碰到孩子成绩差就情绪崩溃,其实是种不自觉的“暴力”实际上,上面所说的果果妈这种处理方法,根本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对孩子使用“暴力”。
说起暴力,可能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争执、辱骂,甚至殴打。
大部分家长都会觉得这种暴力行为不可取,平时自己也会尽量避免,最多就是用语言教训孩子。
可父母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平常教育孩子的话里,其实就隐藏着语言暴力。
也许只是一句“你连都不会?”就会伤害孩子脆弱的自尊心。
父母从来都认为自己说的话是为孩子好,其实有些话很伤人,已经属于暴力的范畴,很轻易地导致人痛苦。
父母要教育孩子,用用词上也要认真斟酌,看是否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02包含如下特征,就属于语言暴力1)道德绑架和批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道德标准,有些人自我要求高,有些人自我要求低。
如果父母的道德标准高,可能会要求孩子达到同样的标准。
不过孩子的认识能力和自制力有限,不能马上达到父母的标准,但这并不代表孩子就很差劲。
如果孩子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父母就对其进行否定甚至打击,就是不合理的。
▼具体例子:
比如让孩子去炒菜用的油,孩子不懂,以为哪种菜油都可以,所以就买了菜籽油回来。
看到孩子买了菜籽油,妈妈心里很恼火,说:“我炒菜习惯放花生油,你买菜籽油回来干嘛?”
孩子看妈妈突然发脾气,就会觉得很惊慌。
事实上,妈妈一开始说的就是买炒菜用的油,并没有明确说要菜籽油。从信息源上,就犯了理所应当的错误。
到最后还指责孩子,就带有强烈的愤怒情绪了,并未对孩子进行公正的评判。
2)拿孩子与他人攀比
大人自己没本事,才爱拿孩子去比较。
这种攀比其实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属于评判的一种形式,会对个人构成伤害。
说起比较,还是妈妈们用的比较多:
①比谁家孩子成绩好:你家孩子考九十几分就已经很好了,我家那孩子这次没拿一百分,她必须得去补习班。
②比公司的福利:你们就五险一金呀?我们可是六险二金,年终奖还特别多。
③比老公工作稳定:我老公是铁饭碗,你们每天加班,真的太辛苦了,为你们不值。
妈妈们的比较倒是一时爽,换来的确实孩子长久的痛苦。
比较不会让孩子开心,一旦过度反而加重心理负担,别说督促成长了,多半会因此产生叛逆和怨恨心理。
3)教育时没有目的性
人会习惯性地逃避,比如逃避感情,逃避思想,逃避行动。
大部分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总是想当然,而不去想为何这么做,目的是什么。
往往让自己陷入“不得不做”的负担中,失去教育的本质和初衷。
比如为什么要做饭?因为家里有小孩要吃饭,所以不得不做。
为什么要骂孩子?因为孩子不听话,不得不给他点教训。
为什么去网红店打卡?因为大家都这样。
4)忽略孩子的实际能力提出过高要求
明明别人不愿意,或能力达不到,有些家长还要用逼迫、威胁的方式使其达到自己的期望。
如果孩子不配合,就会受到惩罚。
在社会中,强者通常会用这种方式为自己谋利。
作为父母,最主要的责任是教育好孩子,方法有很多种,而强迫是其中最不体面的方式。
比如孩子饭没吃完,妈妈规定,不把饭吃完就别想去玩。
孩子考试没有考好,暑假就别想出去玩了,每天补课,直到成绩提高为止。
父母总觉得孩子做得不够好,期望他们能再努力一点,超越更多人。
实际上,这种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的父母,大部分都忽视了孩子的真实感受和需要。
03心理学家:试用这4招“非暴力沟通”增进亲子感情既要起到教育作用,又要不伤害孩子,父母要坚持做到非暴力沟通。
▼究竟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到:依照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谈话和聆听,能让人们和谐相处。
非暴力沟通包含四个重要因素: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可做出以下详细解释。
1)观察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对于正在发生的事情,要留心观察才能说出结果。很多时候人们对一件事的判断,更多的是评价,而不是客观表达。
如果不将两者进行区别,批评就很容易让人觉得反感。
2)感受
这具体指用心去感受,并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
最重要的是做到立场客观,这样表达心里的情绪,才会让孩子感觉到被理解。
简单来说,这需要同理心和表达能力的综合,父母要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表达方式也要温柔而坚定。
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才能真正感受到父母是“为自己好”,也更乐意接纳父母的建议。
3)需要
当我们听到批评的话,通常会有下面几种反应:第一责备自己,第二责备他人,第三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第四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就拿孩子成绩不好这件事举例子,父母教育孩子说:“妈妈爸爸这么辛苦工作,就是希望你能努力读书,以后过好日子,你现在成绩这样,对得起我们吗?”
父母这样说,孩子肯定会觉得内疚,这就属于第一种反应。
如果换成“妈妈不想凶你,成绩也不是硬性要求,可是妈妈的梦想就是因为没有好成绩这个跳板才没有实现,你不是喜欢XXX吗?如果能努力这几年,就会更容易获得。”
有的父母会觉得这话不管用,是因为孩子已经被之前的教育方式“摧残”了。
只要你真心诚恳地跟孩子交流,慢慢总会获得理解。
4)请求
如果对一件事有看法,就要敢于发表真实的意见,希望别人在哪些地方能够改变。
教孩子表达自我请求时,要告诉他说明得越清楚,越容易得到想要的回应。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才。其实如果能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是最好的,不要随意动用武力或语言暴力。
不要给孩子过多压力,能健康成长才是关键。
非暴力沟通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用心,家人间通过这种方式表达爱,才能建立和谐关系。
关键词:亲子、非暴力沟通、技巧、父母课堂、教育
孕育岛,一个专业的孕产、育儿团队,青云计划获奖者。专为孕期大小事和婴幼儿护理提供知识储备,在怀孕或育儿期间遇到的任何疑惑,都可以通过私信咨询,得到满意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