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总“爱告状”,需不需要制止?了解孩子背后“动机”是关键

2020-01-20 22:00:04孕产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现在已经开学两个星期了,孩子们也在校园里经历了两个星期了,校园往往意味着孩子们离开父母去经历一段一段时间的小集体生活,他们要学习着独立,学习着如何交朋友。那么他们经历这样的"集体生活"时,是不是有一个特点,就是"爱告状"呢?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现在已经开学两个星期了,孩子们也在校园里经历了两个星期了,校园往往意味着孩子们离开父母去经历一段一段时间的小集体生活,他们要学习着独立,学习着如何交朋友。那么他们经历这样的"集体生活"时,是不是有一个特点,就是"爱告状"呢?

我的姑姑曾经和我说过,她的女儿刚进入小学时,有一段时间,十分喜欢"爱报告"。放学后就会跑着过来说"妈妈,班上有朋友骂我,还推我。";玩游戏起了争执也来哭诉"妈妈,她不遵守游戏规则,还说我。";和朋友闹矛盾了,也来报告"妈妈,她不和我玩。"。

在这个时候,我的姑姑并没有下意识的觉得是孩子受到了欺负,她说"这个年龄的孩子总是'爱告状'的,他们不见得是真的受欺负了,而是自己潜意识里意识到自己做错某些事情了,或者期望受到关注和保护。"

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为什么孩子总"爱告状"?孩子"爱告状"的心理是什么?孩子受了委屈,渴望得到保护。

孩子处于4-10岁的阶段时,处于"前习俗水平"阶段,这一阶段强调服从个人强权,也就是说孩子将父母、老师作为权威,一发生什么事情,就会寻求大人尤其是父母的保护。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容易和小伙伴产生小冲突或小争执,他们自然就容易受到委屈,当然也会寻求最有安全感的父母"告状",希望得到父母的保护。

潜意识认为自己做错事情,想要逃避责任,避免受到惩罚。

其实有些时候,孩子们的"告状"说的并不是实话,而是他们自己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不想要被父母或老师知道,担心受到惩罚,所以选择先"告状",先推卸到别人身上,转移注意力,以为这样就可以逃过惩罚。对于这样的心理,家长们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及时纠正这样的错误心理。

追求自我表现,想从父母或老师身上得到肯定。

在孩子10-13岁时,已经进入了"习俗水平"阶段了。在这一阶段,家长和老师作为个人权威减弱,而在学习、社会规范的权威性加强。孩子们逐渐成长后,会发现向家长或者老师提供"秘密情报"时,会得到小表扬或小肯定,变成"好孩子"。而孩子总是希望得到重视和肯定的,所以可能就会慢慢的就会变得"爱告状"。对于孩子"陷害型告状",一定要旗帜鲜明地予以纠正。

遇到手足无措的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

有时候,孩子们的"告状"也仅仅只是寻求解决的办法。记得有一次我姑姑家的女儿和她的小伙伴争抢玩具时,被小伙伴打了,可她最后却哭着跑去跟我姑姑"告状"说她被抢了玩具,再也不和小伙伴玩了。

事实上她采取了错误的方式来获得玩具,最后导致被打而且玩具也没得到。这时的告状,也仅仅只是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她应该也有意识到自己行为并不是正确的。

嫉妒他人,企图通过告状来贬低别人。

然而也有些时候,孩子们的告状,只是因为自己内心的不平衡,或者由于内心的小自卑,嫉妒他人比他更优秀,所以他选择通过告状来贬低别人,以至于让自己内心得到平衡。这样的心理家长要十分注意,当小孩子的"告状"中有贬低他人的言语时,就应该采取手段对孩子进行纠正。

接着了解一下身为家长是否应该制止孩子这种"爱告状"的行为呢?

我的答案是应该制止,但是应该要采取聪明有效的办法制止,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这样是不对的,应该怎样怎样改正,因为在这时的孩子只知道自己被批评了,听不进任何道理。

所以无论孩子处于什么样的心理或动机告状,身为父母,都要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让孩子知道自己行为是不好的,应该及时改正,让他自己选择慢慢停止"告状"。

那么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改正"爱告状"呢?首先在倾听"告状"时要认真和耐心,不要打断或者斥责孩子,也不要偏听偏信,先要弄清事实。

因为打断或斥责孩子会让孩子认为这是一种质疑,当然也不能孩子说什么就信什么,应该弄清真相后再针对问题来解决。如果孩子们一时说不清楚真相,也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回想发生的事情,然后可以适当地安慰孩子,为孩子们提供帮助,慢慢的孩子们会学着如何处理这些事情的。

接着若是孩子的"告状"有理,不要急着肯定或者否定。

先通过"你觉得对不对?""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等这些问题让孩子学着独立思考、独立处理,然后孩子说完也要给出自己的建议,让孩子知道这类的事情应该这么处理,慢慢的他就会学着自己处理事情,相信随着孩子自己处理问题能力的增强,他们的"告状"行为也会越来越少了。

当然身为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鼓励他们交流和表达,让孩子体验到被重视的感觉,这样他们会更乐于交流,在交流中,经过合适的疏导,他们会养成适当的行为模式和良好的性格,通过"告状"得到关注的想法也会慢慢减少,"告状"的行为也会慢慢减少。

再者,当孩子"告状"是为了逃避责任时,父母不应该只是一味的斥责,打骂,惩罚孩子,而是应该在了解真相后,跟孩子坐下慢慢交谈。

仔细询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觉得这样做应不应该?""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才对?",在孩子的回答中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想法,在了解后也要给孩子建议,让孩子明白应该怎么做。慢慢的孩子也会明白不应该逃避责任,也会慢慢的减少因为逃避责任的"告状"。

再次,,当孩子因为嫉妒他人而选择"告状"贬低他人时,这时父母应该时常鼓励孩子。

多多夸奖表扬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清楚知道自己也很棒,很优秀。

当孩子自信了,也就不会嫉妒他人的优秀,反而会向优秀的孩子学习,成为更优秀的人。

最后,如果孩子是因为受委屈而"告状"来寻求保护的,比如在和朋友的玩乐时,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抢了,这时身为家长自然有办法为他出头。

但是家长要知道,帮了一时,帮不了一辈子。所以应该怎么做呢?应该握着他的手跟他说,"为什么不去跟他们说'我们一起玩玩具吧'?"或者"主动跟他们说'等等玩完玩具记得把玩具还回来。'"让孩子学着用好的办法解决眼前问题,让其慢慢减少"告状"行为来求保护。

孩子们的"告状",只是成长中的一个阶段,希望家长们能好好阅读文章,了解孩子"爱告状"的真正心理,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孩子的问题,相信在家长们的努力下,孩子们都会成为越来越优秀的人。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