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世界粮食日背后的意义:这4个成长“关键词”,请一定要告诉孩子

2021-12-21 09:48:54孕产
对于孩子来说,最简单的劳动要求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忙做。作者:鱼飞飞(爸妈精读主笔)“妈妈,什么是世界粮食日?”一回到家,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就抛给我一个问题。我暗暗庆幸提早做了功课。

对于孩子来说,最简单的劳动要求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忙做。

作者:鱼飞飞(爸妈精读主笔)

“妈妈,什么是世界粮食日?”

一回到家,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就抛给我一个问题。

我暗暗庆幸提早做了功课。看着儿子求知若渴的小眼神,我清了清嗓子,为他解惑: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世界粮食日是为了纪念粮食对人类的作用设立的;

197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决定将1981年10月16日作为首个世界粮食日纪念日;

今年的10月16日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

我们的孩子,从小衣食无忧,对于粮食,没有很深的认识。

我们不妨以世界粮食日为契机,告诉孩子这4个与粮食有关的成长“关键词”。

01

劳动

金灿灿的水稻在挥舞的镰刀下跳跃着美丽的音符,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稻香味。

这不是哪个村的秋收场景,而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农场的水稻收割现场。

800多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农田里干得热火朝天。

自2006年起,学校就将干农活设为全校必修课程,用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学校会根据不同的时节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在农作物的生产、管理和销售环节,学生都参与其中。等农作物成熟后,再销售给学校的老师。

通过劳动锻炼,学生们深有感触:农民挺不容易的,我们更加不应该浪费粮食。

从“春种一粒粟”,到“秋收万颗子”,孩子们见证了一粒种子的成长历程。个中艰辛,只有参与其中才深有体会。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生命是由生活体验组成的。”

通过劳动体验,孩子们更加明白粮食之于生命的重要意义。

前不久,在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公开课中,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老师提出:在孩子的成长中,一定要注重“三动”的培养,其中“一动”就是劳动。

对于孩子来说,最简单的劳动要求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忙做。

李玫瑾教授认为,家务劳动关系到孩子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心性的发展。

只要是孩子能做的事情,都可以让他做,而且在孩子的成长早期一定要“派活”。

3∽4岁,引导孩子做简单的家务:

4∽7岁,给孩子指派更多具体的任务:

6∽8岁,放手让孩子独立做更多事情:

7∽9岁,教孩子安全使用一些电器:

8∽10岁,让孩子参与制定家庭计划:

02

珍惜

在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5》中有一期,节目组给出的早餐是馒头、鸡蛋和白粥。

由于吴尊的两个孩子长期在文莱生活,不太习惯中国的饮食。

Max刚吃了一口,就把馒头递给了吴尊,吴尊接过馒头就吃了下去。

neinei尝过馒头之后,也觉得不好吃,她好奇地问吴尊:“你喜欢吗?”

吴尊很自然地回答喜欢。

neinei不理解,明明是不好吃的东西,为什么爸爸还要吃进肚子里?她又问吴尊:“为什么你什么都吃?”

吴尊一边吃着馒头一边跟neinei解释:

很多人要吃很多东西,都没东西吃,你们不能浪费;有些人只吃白粥,没有馒头,没有鸡蛋,什么都没有,所以你们要乖。

对于neinei这个年龄来说,爸爸的解释她不一定全部明白,但在接下去的节目中,姐弟俩对待食物的态度认真多了。

不禁为吴尊的教育方式点赞。

吴尊没有哄骗孩子们,说馒头有多好吃,而是让孩子们明白: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还有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

2019年7月15日,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年度报告称:2018年世界饥饿人口数量8.2亿,饥饿人口连续三年未出现减少,且肥胖人口仍在增长。

儿子在听到世界上还有8亿多人吃不饱饭时,他眼里的震惊溢于言表。

在儿子的世界里,“饥饿”是不存在的。

小时候,他一边吃饭一边玩耍,他知道,就算没吃饱,等下奶奶还会追着喂他。后来大了点,他挑食、剩饭、剩菜……

当天吃晚饭时,儿子第一次自己去盛饭,并碎碎念:“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

这顿饭,他吃得无比认真,一粒饭也没剩。

心理学家张怡筠说:“对待食物的态度,展现的是我们的幸福力。如果我们对赖以为生的食物都失去了珍惜之情,我们失去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及对自己美好生活的感受能力。”

03

感恩

纪录片《记住乡愁》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西藏自治区吞达村的村民普布次仁的儿时记忆里,每次吃饭前,长辈们都会念诵感恩词。

小时候的他并不明白其中的意义。

有一次,普布次仁在桌上乱扔食物,受到了父亲的严厉批评:“该吃的吃,不能浪费,你一定要知道这个道理。”

接着,父亲默默地把洒在桌上的食物,一点一点吃到嘴里。那一天,父亲惩罚了他,不仅不准他吃饭,还让他去田里干活。

在烈日的炙烤下,在田间辛苦劳作的普布次仁渐渐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他对父辈们所说的“浪费粮食如同浪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原来,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当地村民认为:人的一生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天地万物的付出,即便是一粒小小的粮食,也是自然的馈赠,是不可以浪费的。

当了父亲后,普布次仁把“不能浪费粮食”的规矩传给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孩子们在父亲的教诲下,清楚地知道:要对粮食心存感恩,绝对不能浪费。

在美国,很多家庭会在晚餐前做一个简短的祈祷,表达对即将要被吃掉的食物的感谢。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说:“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味真情;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享受幸福,享受生活。”

教会孩子感恩,将会成为他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04

专注

我们今天能吃饱饭,得感谢一个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他的杂交水稻解决了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说他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让中国人民吃穿不愁,还有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袁隆平的一生,都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

1953年8月,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后调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

他最初从事的是红薯育种研究教学,但当时国家粮食非常短缺,于是他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

这一做,就是一生。

从最开始的研究到显露成果,中间历时十几年。在这漫长的十几年中,没有成绩,不被认可,甚至被冷嘲热讽,但袁隆平并不介意。

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在田间地头,只为坚守自己心中唯一的目标。

袁隆平始终记得母亲对他说过的话:

上天给一个人的恩赐不会太多,一定要学会珍惜,不能太过贪心,也不能贪多,一旦认准了一件事,就要不辞辛劳的坚持下去,如此才能够收获成功的喜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今,年近90岁的袁隆平,几乎每天都还要去试验田“打卡”,观察杂交水稻的长势。

他在启程来北京参加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前,还去田里察看了水稻长势。

仪式结束后,他当天就匆匆返回湖南,他说:“明天我第一个动作就是到田里面去。”

袁老“一生只做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专注,造就了创世界记录的杂交水稻,也成就了最好的自己。

周润发在电影《无双》里说:“这个世界上,100万人里才有一个主角,而这个主角必定是把事情做到了极致的人。”

深以为然。

请告诉孩子:专注于明确的目标,排除干扰,并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你将成为最好的自己。

亲爱的孩子,愿你用劳动的双手、珍惜和感恩的心态、“择一事,终一生”的专注,谱写一曲瑰丽的成长之歌!

​作者简介:鱼飞飞,富书专栏作者,简单乐观的双子座妈妈,用温暖的文字记录孩子的成长。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