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总爱说“不不不”,80%的家长没听懂背后的含义

2019-10-22 21:52:05孕产
孩子总爱说“不不不”,80%的家长没听懂背后的含义

前几天一名微课学员在群里诉苦:「这娃真的没法带了!我太难了。」

原来是因为那天早晨,21个月大的女儿怎么也不肯吃早饭,妈妈把热腾腾的饭菜喂到嘴边,女儿却一直喊着「不要不要」。

好不容易拿小零食哄着把饭吃完了,准备先把孩子送到姥姥家,结果女儿往地上一坐,小嘴一撅:「不不不!」

妈妈着急了,眼看着上班就要迟到了,忍不住发了脾气,女儿也躺在地上大哭起来,折腾了半个多小时才出门。

结果是:上班迟到了一个多小时,耽误了重要的会议,被老板批评。

「要是偶尔一天也就算了,可是最近这段时间一直都是这样!问什么都说不要不要,全家人都跟着崩溃了!这孩子真是没法伺候了。」最后这位妈妈无奈地说。

她的遭遇很快引起了群里其他学员的共鸣,表示孩子月龄相仿,自己每天快被这些「不不不」魔咒烦死了:

「叛逆期这么快就来了?!特别爱和我唱反调!」

「我说东他就非要往西,我越说不可以他就越起劲儿。」

「简直没法伺候了,一个劲儿说不,没办法啊,只能顺着小祖宗来。」

其实小七老师想说的是,家长们不需要对孩子说「不」这么敏感。你的孩子有时候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拒绝和叛逆。

我们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不要急于否定和压制孩子,而是试着把「不」当成一个孩子思想独立的信号,去探寻孩子背后要表达的情绪。

当孩子说「不」的时候,并不是在拒绝你

一、孩子爱说「不」,是适龄行为

在孩子1岁半到2岁的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大爆发,语言也开始成熟,能学着说一些简单的词汇。通常在这个时候,孩子会开始乐此不疲地说「不」,以此来表达强烈的自主意识。

耶鲁大学40年研究成果显示,孩子的自主性从1岁半左右开始发展,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和唱反调,常挂嘴边的口头禅就是「不行」、「不要」、「不」。

有没有宽心一些?原来是适龄行为啊!就像6个月左右要开始吃辅食、1岁左右开始学步一样,说「不」,也是孩子的必经阶段。

特别是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不」就是个特别顺口、说来很简单、直接、好玩的词儿。

所以家长与其生气、苦恼,不如调整认知,放平心态,把注意力放在解读「不」背后的含义上。

二、简简单单的一个「不」字,背后的内涵有多丰富?

(1)孩子有自己的计划

比如妈妈招呼说「吃饭啦」,结果小孩来一句:「我不想吃饭!」

这个时候有的家长会生气:「我辛辛苦苦给你做的饭!你不吃拉倒,下午你饿肚子我也不管!」

其实,那一刻孩子真正想说的很可能是:「我现在还不能吃饭,我把手头的事忙完就来。」

他在客厅里游荡,心里正装着某个小计划,要把某件事做完才行——这件事可能只是转移一个玩具,也可能只是把绘本的某一页翻出来看一眼。但他没法表达这么复杂的意思,只能蹦出一句「不」。

(2)孩子感到害怕

有一次,我有个同学从外地来出差,我跟孩子说:「咱们要跟一个叔叔一起吃晚饭,是爸爸的大学同学。」

小家伙马上叫起来:「不要!我不要跟那个叔叔一起吃晚饭!就不要!」

如果这个时候我说:「那可不行,我们都跟叔叔约好啦!」或者「拜托你大方一点儿好不好!」甚至「你如果不跟我们一起去,那你就没晚饭吃了!」……

孩子或许不得不跟着我一起去,只是大家心情都不会太愉快。

但我那一刻停了一下,没有去回应和反驳他那个「不要」,而是说:「你是不是一想到要跟一个陌生的叔叔吃饭,就觉得有点紧张?」

孩子欣然说:「对啊!」

于是我跟孩子详细讨论了一下见陌生人的感受,并且说:「爸爸小时候也有这种经历呢,特别害怕跟陌生的大人一起吃饭。最后终于鼓足勇气去了,发现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经过几番沟通,孩子终于放下忧虑,同意和我们共进晚餐。

(3)孩子需要帮助

女儿的幼儿园老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次,老师请一个男孩帮忙,去把另一个小朋友带过来。男孩说:「我不去!」

她当时第一反应是很不高兴,心想,你怎么就不能去帮我这个忙呢。但是她停了一下,想看看这个孩子为什么说不。她问:「如果你去把他带过来的话,会有什么问题吗?」

小男孩说:「我去带他过来的话,他肯定坐着不动,可我又拉不动他!」

哦,原来如此。他有点畏难,需要帮助。

所以你看,很多时候,我们确实是听到了孩子说的话,但很多时候,我们也很可能并没有听懂他的话。

家长如何应对

一、家长自己不要经常说「不」

有位教育从业者说,她曾做过一次实验,就是全天开着摄像机记录一个妈妈带孩子的过程。回放时,那个妈妈自己都震惊了,她一天里对着孩子说了多少次「不」。

孩子的第一模仿对象就是父母,当她每天收到的信息里大量的都是「不」这样的否定词汇,那自然她也首先学会了说「不」。

有一次,我到了邻居家做客,她的两个孩子正在玩玩具。忽然,哥哥把一辆玩具车丢在地上,妹妹也学着把娃娃扔了出去。

妈妈没有指着他们的鼻子说「不可以」,反而告诉他们「娃娃会疼的」、「车车会坏的」、「我们要把它们收拾好」。

于是,孩子们把玩具抱了起来,心疼地抚摸了几下,随后在妈妈的指引下,放回在原位。

只有父母和孩子说话少用「不」,告诉他们一些正面的语言,孩子才不会再继续模仿这种说话方式。

二、利用游戏化解矛盾

当孩子说「不」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较真动气,不然就会演变成一场亲子间的斗争,让大家都筋疲力尽。这个时候不如选择用轻松的游戏方式化解,能够更好解决问题。

比如妈妈要求给孩子换尿布,孩子大声说「不!」,这时,如果妈妈强行把孩子抱起来,孩子肯定会哭闹。

那么妈妈可以说:「我们来比赛吧,看谁爬到卧室更快?」

然后,妈妈跟孩子一起爬,让孩子追赶自己,这样就成功避免了「不」,而且孩子还是笑着进了卧室,换了尿布。

三、巧妙利用孩子的模仿天性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爱模仿,因此面对我们希望她做的事情,我们可以巧妙利用他们模仿的天性。

有一次,准备出门了,我喊女儿:「宝宝,我们换鞋出门好吗?」

「不!」

于是我不再多说,只是把孩子的鞋拿出来放在旁边,然后自己坐下来开始穿鞋,还自言自语道:「我要出去玩了,我先把鞋穿好,这样才能出门。宝宝,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出去玩啊?我们一起穿鞋。」

这个时候,女儿就自己跑过来了,跟着我一起完成穿鞋的动作。

四、请求帮助

不知道大家有没发现,孩子特别喜欢大人请求帮助的时刻。如果我们把命令的语气变成请求,孩子就会特别乐意配合。

比如,当孩子玩完玩具,地上乱糟糟地,我们想让孩子收拾整齐,与其说:

「把玩具收回箱子里!」

不如说:「你能帮妈妈把玩具放到这个盒子里吗?」

五、帮助孩子拓展表达方式

小侄子在大概两岁的时候,口中除了说「不」,什么都不会。

这种情况,持续了大半年。但是随着姐姐给小侄子教会更多的词汇,并且引导他多说「要」、「可以」、「好的」,小侄子总说「不」的情况,也就逐渐减少了。

孩子在很多时候说「不要」,不一定是真的不要,很有可能只是一种说不的习惯。帮助孩子扩大语言表达方式,有助于让孩子逐渐摆脱总说不的惯性

其实说「不」只是孩子最初跟世界的一种沟通方式,只要我们细心聆听孩子背后的需求,你会发现他们真正想表达的东西五花八门。

不如从今天开始,不跟孩子较劲,用更巧妙的方式面对孩子的「不不不」吧!


关于育儿,或许你还有很多问题

没关系,小七老师一直关注家长们的需求

我们将不断推出能解决大家育儿问题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