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从小培养孩子创造快乐的能力,五步循环法分享给你

2019-12-19 23:26:06孕产
我家小米乐刚满21个月,每次看着小米乐那清澈纯净的双眼和天真无邪的笑脸。我都会情不自禁去想一个问题,“我对小米乐到底有什么样的期望”?其实不仅是我,每一个父母都应该认真去思考,这个看似特别简单但却无比复杂的问题,“我对孩子到底有什么期望?

我家小米乐刚满21个月,每次看着小米乐那清澈纯净的双眼和天真无邪的笑脸。我都会情不自禁去想一个问题,“我对小米乐到底有什么样的期望”?

其实不仅是我,每一个父母都应该认真去思考,这个看似特别简单但却无比复杂的问题,“我对孩子到底有什么期望?”

不管你现在是否已为人父母,都可以闭上眼睛,默默思考1分钟这个重要的问题。然后拿出一张白纸上,不分先后,只要写下来你所有的期待即可。写完之后,认真思考,从中挑选出你一个最重要的答案。

当我和宝爸一起写的时候,刚开始我们两个写了差不多20几条。比如“希望小米乐以后能够学业有成,考上好的大学”、“希望小米乐以后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希望小米乐以后能够到处旅行增长见识”等等。

写完之后,我们才发现大部分我们希望的,都是我们曾经渴望拥有但没能实现的。还有一些虽然一瞬间感觉是期望,但深思之后好像又没有那么重要。但是有一条我们始终没有划掉,一直留到了最后,那就是“希望小米乐能够永远快乐”。

我相信作为家长,肯定也会对孩子有各种期望。但是如果只留一个的话,大部分父母可能都会像我们一样选择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永远快乐。

虽然在很多人眼中,快乐好像有些摸不着,很难实现。但是事实上,只要父母稍做努力,这个愿望就不难实现。

那如何孩子永远快乐变成现实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培养孩子随时随地创造快乐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乐观。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爱德华·哈洛韦尔在其所著的《童年,人生幸福之源:培养乐观的方法》,提出了培养孩子快乐的五步循环法。

五步循环法主要包含5个步骤,分别是“联结、玩耍、练习、精通和认同”。5个步骤之间环环相扣,周而复始,同时进行,贯穿孩子的整个童年时期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快乐和幸福。

步骤1:联结。最关键的一步,带来坚实的安全感。

联结通常是指父母双方对子女无条件的爱,这是快乐最重要的源泉。最早的联结发生在母亲的子宫内,一根脐带联结着母亲和胎儿。

记得当初小米乐宝宝是胎儿的时候,每天我带着她一起上班,聊天讲故事唱歌,感受着小米乐与我的紧密联系。

孕28周照四维彩超时,还是胎儿的小米乐调皮地翻来翻去,最后医生好不容易抓拍了一张小手托着下巴的正面照片。直到现在每每看到那张照片,宝爸和我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

当孩子呱呱坠地时,他就开始和这个世界产生联结了。如果孩子在成长早期阶段能够体验到强烈的联结感,特别是来自父母的联结感,那么他一般也会有较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而安全感和信任感能够进一步让孩子形成“我能行”、“我可以”或“我想做“的态度,这种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乐观性格的形成。

就像书中写道的,“有联结的童年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不用抱任何希望、不需要做任何要求。恰恰相反,家庭和学校必须为孩子创造充满联结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被关爱、受欢迎并得到公平对待”。

那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联结呢?书中也提到了建立联结的12要素,分别是无条件的爱、朋友邻居和社区、家务工作和责任、活动与运动、感受过去、对美和艺术的追求、亲近大自然、养宠物、观念和信息、结构和组织、精神生活、自我联结。其中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是以下的3个要素:

要素1:无条件的爱,带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对于孩子而言,一般情况下无条件的爱来自父母,当然也可以来自其他人。而这种无条件亲密的爱,会成为陪伴孩子度过童年甚至人生痛苦时光的重要来源。

但是现在很多父母都把爱建立在了对孩子的索取上面,就像“我爱你,是希望你以后如何如何”等,这样会给孩子增加很大的心理负担。有时,还会用全包围的爱让孩子感到窒息。

就像前段时间的热播剧《小欢喜》中的宋倩和乔英子母女,宋倩把生活的全部重心都放在了女儿英子身上。用自己以为的爱来爱女儿,却从来没有问过女儿真正喜欢什么样的方式。

当英子在高考志愿的选择中,在遵循自己的初心和违背妈妈的意愿中纠结时,妈妈宋倩却还在用自己爱的方式来辩解和道德绑架,“妈妈的生活中只有你呀”。虽然只有简单的一句话,但却戳中了很多妈妈的泪点。

而每次看到里面的英子,那双充满眼泪和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双眼,更是让以身为人母的我心疼不已。然后心里暗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让小米乐快乐幸福,做真正的自己。

作为父母,不管我们怎样表达爱,但要切记一点就是,爱的核心应该是无条件的爱,而不应该是道德绑架的爱。更不是我们必须要答应孩子的任何要求或者过度溺爱孩子。相反,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规矩意识,设定界限,学会合理拒绝。

我家女儿小米乐目前21个月,从她出生的那一刻起,宝爸和我就决定一定要努力成为好的父母。虽然好父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却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孩子在一天天快速成长,作为父母我们要懂得享受每时每刻,珍惜与孩子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爱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工作,也是需要一生去履行的重要责任。通过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父母也开始学会超越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要素2:观念和信息,帮助孩子更好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

在中国,从孩子读幼儿园开始,家长之间就开始各种比较。到了小学,父母和老师更加关注的也是成绩和分数。这样,孩子身上与众不同的特质就缺乏了足够的关注。

作为父母,我们不仅应该知道成绩并不代表着一切。更要明白相比于具体的分数,孩子思维方式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培养更加重要。

而我们越早关注孩子身上与众不同的特质,就越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在某个领域甚至更多的领域获得成功和乐趣。当孩子和学习建立了正面的联结,能够从学习中得到持久的乐趣时,他自然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就像书中写道的,“一味强调成绩而无视孩子学习时的感受,这本身就是错误的做法。如果孩子能自在地学习,勇于提问,他就会比那些害怕寻求帮助的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

记得我上初中时,因为觉得学习很枯燥不好玩,成绩自然也不是很好。但是初中二年级,我有幸遇到了一位刚刚毕业师范生当我们的班主任。当时他教我们语文课,并没有像之前的语文老师一样让我们背课文,还规定背不出来就不能去吃饭。

他用了一种在当时特别新颖的方法,也就是让我们自己从课文当中挑选出来自己喜欢的语句,大声读出来,然后他再深度讲解。

当他讲完之后,会让我们同桌之间进行自由讨论,然后再让同学们自愿进行个人复述,并很认真表扬和称赞每个读课文和复述的同学。

就这样,反复读,精彩讲解,再加上个人复述,本来感觉很无趣和晦涩的课文就不知不觉中能流利背诵下来了。

在他的教导和观念灌输下,很多同学都觉得如果尚有不懂或者题目做错,并不代表着我们学不会,而是意味着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

因为遇到了他这个好老师,我不仅对学习语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还对代数和几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一个人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得无尽的乐趣,成绩也开始突飞猛进。

就像书中所写道的,“父母和老师不但要尽心帮助孩子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习时能够身心愉悦”。

要素3:自我联结,帮助孩子做回真正的自己。

自我联结是由自己所创造出来,与精神联结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自我联结可以毁掉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

那健康的自我联结是什么呢?书中给出了解答,“健康的自我联结就是大多时候你感觉做真实的自己很舒服,你不用装腔作势或者假装成另外一个人。真实的你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感到轻松自如”。

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有很多期待,成绩好或听话懂事等。但是孩子表现得如我们预期的一样,内心就真的像我们期待的一样吗?

就像热播剧《小欢喜》中当女儿乔英子确诊得了抑郁症之后,宋倩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而是反过来跟医生说“她平时很活泼很健康”。

当时看到这段对话之后,我内心泛起了无限涟漪,感同身受。因为从小成绩较好,我也是一个在父母和众多亲朋好友的高期待下,伪装成他们喜欢的样子一天天成长起来的。

“懂事和成绩好”是外人给我最重要的两个“好”标签,但正是因为这两个标签,我从小学会了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当别人出去玩时,我在家里看书写作业。

当和父母去集市逛时,明明很想吃冰糖葫芦却装作不爱吃的样子。在家里,也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妹妹。

直到现在,虽然早已实现零食自由,但面对好吃的东西,还是喜欢把好的留在最后。就像吃牛肉面,肯定是先把面条吃完了,最后再吃牛肉。

现在,我已为人母,真心希望能够帮助小米乐做真实的自己,接受真实的自己,喜欢真实的自己。不用为了取悦或讨好某人去伪装自己,而是勇敢向别人坦露自己的缺点,也能优雅展现自己的优点。

那如何建立良好的自我联结呢?就像书中写道的,“创建健康的自我联结的最好办法就是,重视12要素的联结并不断巩固。之后,就要根据五步循环法,自尊心自然就会提升,而健康的自我联结只是副产品”。

步骤2:玩耍。快乐之源,让未来更成功。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通过玩耍能够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同伴一起玩也可以帮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同时还能教会孩子接受失败,重新再来的勇气。

在小米乐18个月时,一个朋友送了一套猴子平衡木给她。小米乐刚开始不会玩,每次都不能把小猴子站立起来。然后,她就叫宝爸或我帮忙一起摆小猴子。后来,虽然她还是没有很熟练摆小猴子,但偶尔一两次也能把小猴子站立起来。

当她没有摆好,小猴子摔倒时,会自言自语“没关系,没关系”,然后继续摆。现在,21个月的小米乐已经能够把16个小猴子全部站立起来,有时还能把两个小猴子摞起来。

每次当她自己把小猴子站立起来时,她都会特别开心叫“妈妈,妈妈,快看小猴子,站起来了”,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玩耍能够使人快乐,不管对孩子,还是大人,都是一种大大的精神奖励。因为在玩的时候,能够体验到心理学家米哈里·切克森米哈赖所提出的“心流”境界,也就是“一种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动上的感觉,会带来高度兴奋和充实感”。

作为大人,因为日常被工作和生活上的琐事所困,我们有时会忘记了如何去玩或者不愿意把时间花在玩上面。但是,如果我们真的开始很投入玩某个游戏时,也很容易陷入一玩就完全忘了时间的忘我状态。

暑假和同事一起去海边城市旅游,在海边看到别人在玩水上项目。虽然自己特别羡慕也特别想去,但是却被很多借口所阻碍比如这么大年纪了还去玩、万一掉水里了怎么办等等。

后来,在另外一个年纪比我大很多同事的鼓励和带动下,我开始尝试从最简单的水上浮桥开始玩。当我克服心理障碍开始走出第一步时,关注点就只在一块块漂在水上的木头上了。

最后当我顺利走完浮桥之后,我特别开心得大叫了起来。接着,又开始去尝试其它更高难度的水上项目,丝毫没有想到难度和时间。而是完全投入玩耍当中,玩得不亦乐乎。

玩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但是如果父母强迫他们去做大人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他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时,就不再是玩耍了。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保护好孩子玩耍的天性。

就像书中写道的,“童年应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没有什么比玩耍更能促进孩子得到大脑发育,更能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了”。而小时候会玩的孩子将来也会成为更快乐的大人,大人也应该像孩子学习如何享受玩耍带来的乐趣。

步骤3:练习。通往精通,提高成就感。

学习任何东西都要经历某种程度的痛苦,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要学会如何正视和面对自己的一次次失败。但是坚持练习特别是系统性的练习,会带来精通的结果,而精通则意味着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人生。

现在当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就有了很多家庭作业。不仅仅孩子要写,很多父母也会陪着写。有时,可能还要写到很晚。但是作业真的那么难吗?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那为什么到了很晚还写不完呢?大部分原因是孩子写作业效率不高,写作业的时候还想着玩的事情。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经常朋友圈吐槽儿子写作业要到很晚,作为老母亲的她,不管怎么说“赶快好好写作业”、“写不完不能睡觉”、“写不完就没收玩具”之类的话都没有效果。有时儿子急了跟她吵起来,她还差点动粗和气出内伤。

像我这个朋友的父母可能不在少数,包括我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也对学生说过类似的话,但是效果呢,基本没有。后来经过深思,发现其实是自己的方法有问题。因为不管对于孩子还是大人来说,一味说教和动用惩罚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导作用。

所以我们需要停下来认真思考,是不是我们传递给孩子的观念错了呢?我们很多时候反复强调“辛苦付出才有回报”、“先苦后甜”,但是这样也就传递了一种不好的信号。

虽然父母可能无意,但却会让孩子认为练习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代表着快乐的终结,枯燥乏味的开始。

但练习其实是连接玩耍和精通的桥梁,并不是快乐的终结者,而是通向快乐的必经之路。就像书中写道的,“训练可以释放孩子的天性,变成强有力的工具。父母应该积极乐观地看待练习。否则,你会沦为一个令孩子扫兴的家长,一个训诫者和惩罚者”。

那我们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呢?书中提出了9条建议。除了父母要放轻松、告诉孩子成功人士也是通过努力工作才获得成功、别把你对练习的焦虑传递给孩子等之外,个人认为作为父母我们可以认真考虑以下3个方法并付诸行动:

第一,回想自己的童年时光,不要让同样的错误发生在你孩子身上。比如哪些教育方式对你来说比较有用?哪些方式却对你丝毫不管用?然后尝试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管教方式。

第二,让孩子明白练习可以拥有更多的空闲时光,并达到精通和取得成功。就像写作业这件事情,如果能够高效先完成作业,孩子就可以心无旁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第三,不要用“懒惰”、“没用”等负面词语,要多用“你能行”之类的词来鼓励孩子。坚持不懈是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教给孩子的一项重要品质。面对困难,能够不轻易放弃,一次次尝试,直到精通。就像还不到20个月的小米乐坚持不放弃,学会了玩猴子平衡木一样。

作为父母,我们一定尽量不要去强迫孩子,而是要帮助孩子理解坚持练习的重要性。同时教会孩子进行系统性的练习,发挥孩子的特长。

步骤4:精通。动力源泉,激发内驱力。

自尊的根源不在于得到赞美,而在于精通带来的感受。但作为父母和老师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我们很多时候只是一味要求孩子达到精通,取得某个成就,但是却没有引导孩子去体验和享受精通带来的美妙感受。

就像书中所写道的,“精通和成就截然不同。精通是一种感受,而成就是一种衡量指标。精通的体验往往伴随着成就。精通和成就关系密切,但有时却不尽然。有些人获得了成就,但是他们却没有体验过什么是精通”。

精通感会给孩子带来乐观,让孩子相信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希望一直都在。同时精通感所带来的的真正快乐,也会使孩子从内心深处渴望再做一次已经精通的事情,不管这件事情有多难。

其实当经过一段练习之后,孩子们很快就能享受到精通某项技能所带来的快乐。就像我们小的时候学骑自行车,虽然有过摔倒或者灰心,但是当我们真正学会的那一刻,我们会情不自禁发出欢呼“我学会了”、“我做到了”。那时,小小的内心充满了大大的愉悦和满足。

作为父母,我们总以为孩子的自尊来自别人特别是父母的尊重,这当然也没有错。但是其实让孩子获得自尊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体验精通某一项技能或者某一项事情,所带来的对自身强烈认可的感受。

通过精通感的获取,能够很好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如果孩子养成了面对任何困难都能保持乐观的心态,那么他就能从困难中看到希望。同时积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乐观的心态就成了自我实现的最好预言。

步骤5:认同。获取归属,让联结更紧密。

作为大人,有时面对孩子暂时表现出的不佳表现,我们很容易说出“你怎么这么不争气”之类的话。但是却忘记了去思考当自己还是一个孩子时内心的渴望,还有去设身处地地考虑孩子的真正需求。

记得上初中时,自己成绩突飞猛进,是因为遇到了一个好老师王老师。其实王老师除了教学方法比较新颖之外,还有一点就是特别会通过认同的方式给同学们鼓励,“你真棒”、“我相信你一定能学会”之类的话。

就是因为王老师的一句“我相信你”,我不仅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还花大量时间自己学习。

甚至为了写一篇他布置的小作文“我美丽的校园”,还曾经反反复复从门口到教室走了四五个来回,认真观察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同时,还融入了自己的个人感情,看到盛开的花是什么心情,看到小路两边的四季青又想到了什么。

后来,作文写了好几千字,他还帮忙拿到市里参加作文比赛,得了二等奖。当我拿到奖状时,从内心除了对老师的感谢之外,更多的是对自我的认可和成就带来的喜悦。

就像书中写道的,“父母、老师和教练认可孩子的价值,这是大人对孩子最积极的影响力。大人很容易就忘了自己童年时对认同的渴望,其实现在的孩子同样需要”。

认同能够帮助我们学会区分无趣的成功和快乐的精通。一旦你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对你所喜爱的人有意义,就会充满动力,甚至像我写一篇课后小作文一样,竭尽全力。

除了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认同之外,帮助孩子建立自己对自己的肯定也同等重要。许多孩子特别是懂事和敏感的孩子,很容易为了取悦别人去做某件事情。但是久而久之,孩子会从内心深处压抑了自我,即时长大了也不一定能够清晰认识自己。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结合五步循环法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和自我认同。不仅要学会尊重孩子和给予孩子选择的自由,同时也要建立能够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家庭规则,并且努力学会在必须的时候对孩子说“不”。

为人父母的我们从内心深处都希望孩子能够永远快乐,就像我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小米乐一样,最希望的还是她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但是我们也要明白,不管我们再怎么爱孩子,总有一天他也会长大离开我们,开始自己新的生活。

五步循环法能够帮助我们从“联结、玩耍、练习、精通和认同”五个方面,帮助孩子学会保持乐观、自己创造快乐和帮助自己。这也许是作为父母,我们能够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最后,以书中的一句话做结尾,希望我们都能帮助孩子学会创造快乐的能力。“童年是父母为孩子播撒快乐种子的大好时光。父母不必成为无所不能的超人,即时只有一粒种子发芽,都有可能是孩子一生快乐的源泉或保持激情的动力,未来也会结出幸福的果实。这就是成长的艺术”。

作者简介:米乐妈妈趣陪伴,85后职场宝妈,用无条件的爱陪伴孩子成长,分享育儿过程中的各种乐趣。谢谢您的阅读!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私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