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错了事,父母该怎么批评才能培养孩子的乐观能力?
育儿中的一大烦恼就是孩子老犯错误,这时候家长就为难了:不批评他,他不知道自己哪儿错了,将来还会再犯;可批评他,又怕孩子受伤害将来觉得自己不行,自暴自弃。
这些家长其实是心里有个误区,就是以为批评一定是对孩子的打击,会让孩子没自信。但我们积极心理学有一个方法,叫“批评出乐观”。就是说,如果批评得好,反而可以让孩子变得更乐观。这个方法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人乐观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说我坚定的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好,就会乐观。相反,这样的人很容易在现实面前碰到头破血流的时候,就自暴自弃放弃了。真正乐观的人是在遇到挫折之后,能正确的分析挫折发生的原因,发现其中哪些是自己能改变的,然后致力于改变它,努力把下一次变得更好,这才是真正的乐观,因为你心态的改变带来了行动的改变。
同样,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其实就是一次挫折。这个时候,你要给他引导,让他知道错觉的原因,这是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起人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提出的“习得性乐观”方法。就是说,不要把错误无限放大,说孩子总在犯错,在哪儿都犯错,你这个人就是错的;而应该是把他看成是暂时的、特定场景的,而且不涉及人格问题的一次错误。这样孩子才会懂得把这一次错误和其他的事情区别开来看待,只要把这次的错误修改掉,以后就会更好,从而他就会变得更乐观。
如果孩子犯了错误,那父母亲到底该怎么办?1、不要给他贴标签,把一次错误和整体区别开
比如说前几天一个儿子洗澡,洗了半天还不出来,洗完后爸爸进去一看,好家伙,他原来是在里边玩儿游戏,把卫生纸撕碎了扔在地上,又把洗发水沐浴露倒在洗脸池里,下水口都堵了,地上全是水。爸爸以前跟他说过的洗澡玩水可以,但不能玩卫生纸洗发水这些东西。当时,老爸那个生气脱口就想骂他“你怎么这么不懂事?爸爸说过的话,从来不记得,就知道浪费糟蹋东西”。
如果老爸说他就知道浪费东西,那就意味着孩子不仅仅是浪费卫生纸和洗发水,吃饭还浪费食物,做作业很浪费纸和笔,当然还会抓紧一切机会浪费钱。总之,这个错误孩子不仅仅是在洗澡这个场景犯,在其他场景也会犯。最糟糕的还是那句“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这是直接指责孩子的个人品质。因为品质是贴在孩子身上的标签,他会这么想,“原来我就是个坏孩子,我就是不懂事,所以我才会有犯这些错误,那我既然是个坏孩子,我将来还会犯更多、更大的错误”。这些都是在把孩子一次的错误给扩大,暗示他会一直犯错误,会在不同的场景里犯错误,因为他认为自己就是这么一个坏孩子嘛。
经常被这么说的孩子,怎么可能乐观呢?怎么可能会觉得自己未来会变好呢?所以,这个老爸当时立刻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下去了,换了一个方法批评他说:“你今天怎么把卫生间完成这样,你以前洗澡都挺好的,你这样浪费东西是不对的,你自己昨天还说老师叫你们吃饭别浪费呢?”这种批评方法指出了他哪儿错了,但是把他的错误限制在这一次的这一个场景里,因为老爸提醒了他以前洗澡都挺好的,所以孩子只是偶尔犯了这个错误,自己也知道浪费是不对的,所以他不是个坏孩子,也是教育他以后也不要在其他场景下犯这个错误。
这个老爸也没有指责他个人品质有什么问题,这样就避免了他对自己有坏的看法。儿子那个时候自己也知道不对,没做声。这个时候,老爸就要采取批评出乐观的第二步了,就是采取行动。老爸说:“来,我们一起来把卫生间收拾一下吧。”儿子立刻说“好”。然后高兴的跟老爸一起清理下水口,收拾卫生纸了。
这就是给他传递一个信息,犯了错误也不可怕,关键是要采取行动弥补错误,知道自己在挫折来临的时候,还有弥补的能力,孩子才能够真正的保持乐观。这个原则,不仅仅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有用,在他遇到其他挫折的时候,也一样的可以用。
2、要帮他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得出全面的结论
比如说今天孩子体育课,他跳绳不及格,回来很难过的说:“我体育就是不行,这次跳绳又不及格了。”你看他给他自己找了一个持续的大范围场景的个人原因。你要怎么安慰他呢?就是帮他找到一个暂时的特定场景的非个人原因。你可以说:“你其他项目不都及格了吗?你立定跳远还是全班第三呢!我觉得你可能就是跳绳练的不够,我最近经常看见你们班其他同学在练。”
这个就是举出事实帮他发现自己的这个挫折并没有那么可怕,并不是那么不可避免。所以接下来的话,你就要赶紧跟他采取行动,制定跳绳练习计划,而且执行这样的话,下一次他就会跳的更好,就知道自己的这个挫折果然是可以克服的。
3、采取行动,让孩子体验到自己不是无能为力的,他可以靠自己的行为把变好的希望变成真,真正的更好的现实
如果你不这么引导他,他就会认为自己天生的就是体育不好,那么就干脆放弃而不是努力去改变了。所以很多家长以为培养孩子的乐观就是不要打击他,尽量保护他不要犯错误,看见可能的错觉就绕着走,那其实是很危险的,因为将来他不可避免的总会遇到一些大的挫折,那时候,他可能会就一下子信仰崩塌了,原来世界这么残酷,我其实做什么都没用,还是放弃吧,这样一个浪头就把他打倒了!
所以,真正的乐观心态不是来自于避免让孩子遭受挫折,而是让孩子明白挫折来临的时候,他有能力改变自己,而且这个乐观的信念也不是靠父母灌输“你真棒,你一定行!”而是靠我们培养孩子的客观分析能力,因为孩子都比较情绪化,顺利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厉害的;遇到挫折就又给自己贴一个什么都不行的标签。而且是一直不行,在所有方面都不行。这个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就要引导孩子正确的分析。
总结这样的乐观是来自于事实分析和孩子的体验,这才是真正的乐观,所以孩子犯了错误不可怕,哪有不犯错误的孩子呢?这个时候,你应该意识到这是培养他乐观心态的好机会了。如果他养成了习惯,挫折来临的时候不慌张,能够面对反面的事实,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战胜挫折,那才是真正的乐观,那才是他一生幸福和成功的最可靠的基石。
只要掌握了这三点,你还可以创造出更多批评孩子的聪明方法,而且连你自己通过这些训练,养成了从批评中培养乐观、从烦恼中寻找机会的习惯,你肯定也会变得更乐观,因为养育的过程其实也是和你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相关文章
- 父母在做错事情,学会真诚的和孩子道歉,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好孩子
- 育儿干货 | 如何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专家推荐父母做这三件事
- 孩子撒泼、任性,可能是缺乏"延迟满足"能力,父母要及早培养
- 父母焦虑是掉入了家长陷阱,为成绩着急,不如培养孩子的核心能力
- 别让“霸道人设”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明智的父母培养倾听能力
- "话痨"型父母培养的孩子社交能力更强 如何跟学语期宝宝交流?
- 拼娃时代,父母别忘了培养孩子这几个能力
- 游戏是儿童参与社交的起点!父母可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 真正聪明的父母,都在帮孩子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 孩子不接受批评,作为父母有5件事要做
- 孩子做事摇摆不定?父母要警惕“布利丹效应”,培养孩子决绝果断
- 孩子做错事推卸责任,可能是“受害者心理”作祟,父母要正确引导
- 孩子做错事父母别急着否定!做到这几点,坏事或许也能变好事
- 孩子做错事,不发飙的父母有么?
- 孩子做错事,父母对孩子吼“你怎么这么笨”,警惕“贴标签效应”
- 父母要求孩子:“做错事不准找借口”。轮到自己却变了......
- 1岁男孩学走路摔成颅脑损伤:孩子摔伤后,这4件事父母不能做错
- 大数据告诉你:父母经常做这些事,培养出来的孩子成绩更优秀
- 少儿创意美术|水粉写生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事物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 幼儿自杀事件频发,父母保护不及,脆弱的孩子到底怎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