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那些从未被父母认可的孩子,有着最易碎的坚硬

2019-12-11 00:26:01孕产
只有彻底接受自己的真实存在,我们才能够有所变化,才能超越自己现有的存在样式。在新生命到来之前,所有的爸爸妈妈都是“新手”,我们没有机会学习如何做一个好的父母,我们把自己接受的教育搬来用在孩子身上,我们曾经最怕自己成为像“父母”一样的父母,而我们终究越来越像。

只有彻底接受自己的真实存在,我们才能够有所变化,才能超越自己现有的存在样式。

在新生命到来之前,所有的爸爸妈妈都是“新手”,我们没有机会学习如何做一个好的父母,我们把自己接受的教育搬来用在孩子身上,我们曾经最怕自己成为像“父母”一样的父母,而我们终究越来越像。

孕育、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往往就在我们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时候,甚至在不期待的意外中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我们惶恐、不知所措,于是我们想控制自己的孩子,让他牢牢地绑定在安全的环境中;我们指责孩子,让他们永远依附我们而不要长大。

有时候甚至只是我们不懂得该如何是好,而孩子就这样慢慢长大。

“一无是处”的孩子

木木的妈妈被老师叫到学校,老师表示木木很难管教,希望家长配合教育。

事情的起因是木木在上课期间大声重复老师的话,并多次顶撞老师。这已经是这个学期木木妈妈第四次来学校处理这样的事情了,家人总觉得是不是老师有意为难木木,于是和长期照看木木的奶奶取得联系,奶奶说:他就是那样啊,特别不招人喜欢。

深究下去,发现木木好像真的有很多行为问题。

木木,7岁,男孩,读一年级。

木木是个体质很差的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没有一个月是完整读下来的,几乎有半个多月都在医院里待着,让家人甚是头疼,所以父母对他很是小心翼翼,任何甜食不敢让木木吃,喝的也都会精挑细选,下课或者放学时间也因为怕他生病而限制他的活动范围与强度。但木木似乎并不领情,抽空就要出去“疯跑”,与其他小朋友追逐、推搡、打闹,然后咳嗽,然后生病,无限循环。

生活的其他方面木木似乎也让家人很费心。吃饭的时候饭粒总是撒的满地都是,喝的汤、奶一定会倒的到处都是;无论在家里是否已经上过厕所,出门一定会在树坑里拉屎或尿尿;喜欢闻臭袜子、喜欢拿别人脱下的鞋子玩,各种恶趣味…….

木木在班里没有好朋友,没人愿意和他玩,甚至会欺负他。前几天有三个身高体重都优于木木的男生,告老师说木木欺负他们,而当老师和木木爸爸妈妈询问孩子事情原委的时候,木木直接承认欺凌了三个男孩,再怎么问都不再说话。

除了生活、学习方面,木木的心理发展似乎也出现了问题,比如习惯性的面部抽搐、自言自语、强迫性摆放书本或者衣物、动作协调性很差等等。

已经不知道正常小孩子是什么样子了,印象中的木木总是遭人嫌弃,而他自己又好像总也做不对任何一件事。幼升小这个关键时刻,有太多的宝宝会有或多或少的不适应,加之家里突然添了二胎,木木有了一个可爱的弟弟,于是木木的妈妈顾不上理会他的状态就要进入照顾第二个孩子的焦虑之中。木木在种种“不堪”的行为中又加了一条,欺负甚至趁爸妈不在会伤害他的弟弟,比如惊醒睡梦中的弟弟或者咬伤弟弟的手指…

是什么让一个孩子“一无是处”?

是孩子真的“无可救药”还是父母不会管教?

一场痛苦的“旅行”

没有一个人是住在客观的世界里, 我们都居住在一个各自赋予其意义的主观的世界。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剖析一个人的发展历程是一场充满冒险的旅程,而木木的却是痛苦的。

木木的爸妈认识不到四个月就被一次意外打乱了原本的计划,这个意外便是木木的到来。发现自己怀孕的木木妈妈和毫无准备的木木爸爸迅速领证结婚。由于两个家庭的悬殊以及风俗习惯的不同,让两个深受北方“门当户对”文化熏陶的家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婚礼很不顺利,一切都在相互埋怨和哭哭啼啼中进行。

男方家境优越,文化程度高,社会地位高;女方长相甜美,家境贫寒,小学都没怎么毕业,在理发店打工。男方父母很不看好这个儿媳妇,而女方父母也不愿意,怕自家孩子嫁过去受苦。但双方都觉得有孩子了必须结婚,于是在礼俗上都希望对方听自己的,以示将来在家中的地位。沟通或是商量变的困难而意义复杂,所以两位当事人做了退缩,任由两家大人相互置气,争执不休。

木木妈妈每天都很焦虑、烦躁,脾气很差,面对的是自己的人生大事,也就顾不得还是个胎儿的木木。

怀胎九月,一朝分娩。

婆婆家的风俗是娘家照顾月子,于是孩子出生两天婆婆便给木木妈妈放下钱回了老家。木木妈妈认为是丈夫家的人看不起自己,所以才不管自己的月子,而这个丈夫不敢违逆妈妈,并也同样认为媳妇是矫情、不懂事,甚至会说“我妈都给留钱了,你还想怎么样?”。吵架变成了这个刚做母亲的女人的家常便饭,三天一打两天一闹,最后直接赌气回娘家坐完了月子。

“月子仇”就这样结下了。

木木从温暖的子宫出来的一刻,一切都是混沌的,他看不到世界,恐惧、无助随之而来,然而他听到的却是不停地争吵,感受到的是母亲的委屈、难过、怨恨,他觉得自己不被期待,觉得这个世界很危险,一点都不可爱。

8个月断奶成了木木“被抛弃”的关键点。

婆婆嫌弃木木妈妈不上班,嫌弃她成为儿子的累赘,这让木木妈妈不知所措,甚至有些认同。她需要改变,需要一份工资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给孩子断奶然后去工作就成了她唯一的选择。

木木与妈妈情感的联结大概就是这样被强硬的、毫无征兆的割裂,他被妈妈“抛弃”了。从那一刻起,木木就隔三差五的生病,体质好像差到无可救药。打针的时候木木哭的撕心裂肺,深深地恐惧在他心里生根,但只有在这个时候全家人都会陪着他,和他在一起。

再后来,木木被奶奶带回老家抚养。

奶奶很辛苦,不想带孩子却又不得不带,于是对木木有诸多不满,小到吃饭、上厕所,大到礼仪道德、为人处世,都让奶奶诸多抱怨。她从不避讳木木,在孩子面前对他的妈妈也是各种数落。

木木爸爸是传统道德束缚下长大的,对于自己的母亲他不敢反抗,对于自己的妻子他不会维护,对于这个让自己时刻需要处理关系的孩子他没有爱意。如果自己的妈妈变得歇斯底里,他就用打孩子来平息;如果妻子对他有诸多要求,他就会逃离家庭,用忙事业来打发时间。

木木就在这样的不认可、不喜欢、无人过问或是莫名恐惧的环境状态下成长起来。

无处不在的讽刺、挖苦、指责、打骂和永远不稳定、随时可能爆发的家庭氛围,让木木恐惧、自卑、焦虑、大脑不受控制。

孤独并不是来自身边无人。感到孤独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一个人无法与他人交流对其最要紧的感受。

走出“牢笼”治愈生命

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如何,决定着一切。

——卡尔·荣格

困住木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别人对他的看法,那像一个“牢笼”一样紧紧的束缚着他,他希望挣脱,并作出努力。

他知道奶奶喜欢干净整洁,于是他强迫性的整理书本、衣物;他知道爸爸希望他多才多艺,于是他自己学画画、学舞蹈;他知道妈妈很关心他,他就在单独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向她索要很多东西,要不停的买买买。

木木最喜欢吃火锅,因为只有在吃火锅的时候家人才在一起,有说有笑。

似乎一切努力都没有用处,无论他做什么都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满意,更不要奢求赞扬。

木木希望家人可以接纳自己,接受他来到这个世界的匆忙,理解他的无助,体谅他的恐惧。

他渴望爸爸每天晚上都能回家,能陪他玩一会,而不是久久未见或者突然大发雷霆。

他希望奶奶告诉自己什么能做,做了可以得到奖励,什么不能做,否则就会惩罚,而不是无休止的抱怨和情绪化。

他想劝妈妈给一些时间和空间让自己和爸爸待在一起,而不是妈妈“牺牲”她自己,委屈的和木木“绑”在一起。

正因为我们不能自力更生,所以只能把自己同另一个人连在一起,这个人也许就是我生命的拯救者,但是这种关系同爱无关。

——艾瑞克·弗洛姆

对于孩子来讲,父母像一个灯塔照亮他们的前途,他们不知道大人面对怎样的挑战,不知道他们所携带着怎样的情绪,他们只是单纯的来到这个世界,爱着在混沌的世界里看到的那个人。

一个不被期待的生命是悲凉的,每个看似玩世不恭、问题百出的孩子,背后也许就是一场痛苦的“求生”。

当然,说这些不是表达愤怒和指责,因为父母也不容易。

他们有自己的生命功课,有自己的遗憾、委屈、压力、痛苦、恐惧,有自己的快乐、梦想、期冀......

他们也要处理很多自己的问题,有时候他们顾不过来或者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只是希望他们能听听孩子的声音,真正接纳孩子,爱孩子。

因为,对于一个孩子而言,父母的认可,就是对他最宝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