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黛玉之死:死于玻璃心么?不,死于宠溺,解析《红楼梦》育儿观 红楼梦赏析黛玉之死

2022-03-15 05:26:18孕产
文 | 拯救知更鸟字 | 本文共2977字,阅读约需5分钟声明 | 本文由拯救知更鸟原创,欢迎转载与交流多数红学研究者认为,林黛玉到贾府生活后,因为寄人篱下产生了很强的自卑感,性格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个观点不对,我认为造成待遇性格变化的罪魁祸首是宠溺,而绝非寄人篱下。

文 | 拯救知更鸟字 | 本文共2977字,阅读约需5分钟声明 | 本文由拯救知更鸟原创,欢迎转载与交流

多数红学研究者认为,林黛玉到贾府生活后,因为寄人篱下产生了很强的自卑感,性格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个观点不对,我认为造成待遇性格变化的罪魁祸首是宠溺,而绝非寄人篱下。在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中,流传着一种不太公平的理念,即:“穷养儿,富养女”,被坊间简单粗暴的理解成“棍棒之下出孝子,宠溺之下出闺秀”,事实真的如此么?

男权过大的时代背景,催生了“穷养儿富养女”的理念

穷养儿富养女是有鲜明的时代背景的。男权时代,成年男人的权利实在太大,从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到家庭地位,男性的权利实在太太太大了。我们都知道,但凡手上的权利大了,人就很容易失去克制,所以多数家庭会在男孩子少年时期施以严苛的教育,这其中当然就包括棍棒。而对于成年后权利被全面压制的女性,古代家庭则会在教育上做一定的补偿,多是宠爱的。

红楼梦赏析黛玉之死

黛玉之死:死于玻璃心么?不,死于宠溺,解析《红楼梦》育儿观

既然“穷养儿富养女”是有时代背景的,那么这种教育理念就一定出过成功案例。没错,穷养儿最成功的案例要数汉文帝刘恒。这位史上叫得上号的成功皇帝,还被权威刊物《二十四孝》评选登上“中国十大孝子”,排名第二。

汉文帝刘恒上榜理由:至仁至孝,悉心照料母亲,亲自为母亲煎药尝药。之所以归入“穷养”之列,倒不是真的穷,皇家子弟,穷不起的。但刘恒青少年经历的教育方式更为残酷一些,就是被冷落和打压,因为他的母亲出身不好,母子两都很不受父皇待见,被分到偏远地区当王,长期被父亲冷落。

红楼梦赏析黛玉之死

去年,北大一才女发表了一篇写哭整个朋友圈的文章——《卖米》,讲的是为了维持生计,她与母亲担米到集市去卖,顶着炎炎烈日,看着母亲为了几毛钱锱铢必较,心中满是痛恨,长大后知道了道理,理解了母亲的苦衷,便无比怜惜母亲了。

无独有偶,上文提到的那个权威评选刊物《二十四孝》也评选了一个和米相关的孝子,即仲由。可能大家很少看到这个名字,但一说到他的另一个名字,只要读过几年书一定都知道,他就是子路。没错,就是上学时候“背诵并默写全文”的那个子路,那个老是向孔子提些无聊的问题,让无数学子一看到“子路问曰”就想头撞墙的子路。

红楼梦赏析黛玉之死

子路怎么孝了呢?子路少年时期家里非常穷,挖野菜充饥是家常便饭,从小就立下了伟大而崇高的理想:要为父母提供丰盛的饭菜。青年子路开始去实现这个理想,每隔一段时间便远出买米,每次总要走上百里,背着米行走好几天,便有了经典的“百里负米”的典故。子路从孔子那里学成毕业后入职楚国王朝,桌上有肉,出门有车。但他却开心不起来,不是矫情,是他父母不在了。子欲孝而亲不待。

那么,富养女有没有成功案例呢?当然有。谁说女子不如男?姐可是传说!姐来展示高端操作!熟悉不?无蓝突进战士花木兰是也(这个梗来源于游戏《王者荣耀》)。少年花木兰确实是在“富养”“宠溺”的环境中成长的。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可见宠溺之深。那么木兰孝不孝?替父出征,不畏死伤,足见赤心。

现代富养的反面教材案例:重庆保时捷女车主

我们已经说了,“穷养儿富养女”的理念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充满古人的智慧,用于抑制男性过大的权利和补偿女性遭受的不公。今天的我们,女性权利比任何一个时代更强更大,男女权利大致平衡,所以富养女,宠溺女儿已经不合时宜。

今年7月份,重庆渝北区发生了一个小得不得了的交通事故。但这个交通事故却因为霸道蛮横的保时捷女车主的脾性而大噪一时。保时捷女车主违章操作,绿灯时在斑马线掉头被一台奇瑞撞到。违章的女车主不但没有收敛,还下车打骂撞她的奇瑞车主,结局大反转,奇瑞男车主不仅没有委曲求全,还一巴掌胖揍了保时捷女车主,帽子都被扇飞了。

媒体调查得知,这位蛮横霸道的保时捷女车主自小被宠溺娇惯,自小就呼和父母摘星星摘月亮,自我认知及其膨胀,在生意场上如此,嫁给“打电话就能删记录”的派出所所长后亦如此。事件发生后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此女除了极度严重的虚荣之外并没有什么过人的能量,外强中干。

红楼梦赏析黛玉之死

最佳宠溺案例:黛玉在贾府的失宠之路

保时捷女车主是一个宠溺和富养女儿十分经典的案例,但绝对不是最佳案例。因为我打算把最佳案例留给我心中的女神林黛玉。

许多人把林黛玉性格变化归罪于“寄人篱下”的悲悯,实在是冤枉了贾府这个“篱下”。我们知道,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一个很牛的“钦差大臣”,通过自己考试和奋斗入朝为官。林如海虽然非常疼爱黛玉,但工作繁忙,体弱多病,自知不能给黛玉最好的关爱。又考虑到黛玉自小没了母亲,便决定让黛玉到贾府,让贾母补个位,给黛玉做“依傍教育”。

划重点:黛玉是林家有且仅有的孩子,林如海对黛玉,是彻彻底底的宠溺,不曾叱喝,不曾批评,不曾打骂。父爱所能及的全给了,父爱不能给的也都给了。

黛玉到贾府之后,贾府可曾亏待过她么?可曾对她不公么?可曾有长辈批评教育过她么?都没有。满满都是爱意。一到贾府,贾母就将黛玉和宝玉这对活宝留宿自己的房内;人精凤姐早准备好了比贾府自家女儿还要丰厚的衣食住行;丫鬟是按着宝玉的规格配置的;大观园建成之后,黛玉分到的潇湘馆,绝对是个C位啊。

宠溺最大的危害之处是,一旦失宠,落差感将彻底摧毁心智。黛玉初入贾府,姥姥疼着,长辈护着,姐妹爱着,宝玉宠着,得到的宠溺相比于父亲林如海所给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但要知道,贾府是个超级大户人家,贾母再宠溺,她要兼顾十几二十个孩子,长辈们要处理纷繁复杂的亲戚关系,姐妹们都少年气盛,一言不合就翻脸。

寄希望于那位多情的宝玉哥哥更是不靠谱的,我们这位宝玉哥哥,是见到女子就怜爱,公平的很,不太可能会只宠溺黛玉一人。

父亲林如海向来宠溺,好在只有一个孩子的宠溺,也没有人和黛玉抢夺那份宠溺。到了贾府,远亲刚至,大家都关怀备至,渐渐的,黛玉得到的爱越来越平等。落差感越来越大,玻璃心越来越重,身心越来越弱。最后导致了悲剧。

富养不等于宠溺,棍棒不等于穷养

再说说“棍棒之下出孝子”吧!棍棒之下出孝子其实在古代真的不太流行,但《红楼梦》中的宝玉不幸成为棍棒教育的代言人。宝玉孝不孝?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宝玉身上有两种孝,一种是真诚的孝,一种是伪装的孝。

回馈贾母的那份赤诚之心,是真孝,而应付自己父亲那份小,绝对是虚假的。考取功名之后,愤然出家,这绝对是一份伪装的孝,他用功名满足父亲和家庭的愿望和要求,也用出家控诉了他自己遭受的不公对待。

要格外注意的是,“棍棒教育”和“穷养教育”是有明显分界的。棍棒教育是用权威来压制孩子,希望孩子唯命是从,按照长辈的意志成长;“穷养教育”则是一种环境教育,这种环境有助于唤醒孩子的斗志,增强孩子的坚毅品性。

同样的,“宠溺教育”和“富养教育”也有一定的区别,宠溺是不顾后果,不计成本的宠爱溺爱;富养则略有讲究,是当下一种相当流行的教育女儿的方式,讲的是要为女儿提供更为丰富,更为全面的教育条件,让女儿享受教育过程,赢在起跑线上。

拯救知更鸟认为,穷养还是富养,还是要考虑实际情况而定,根据家庭条件,孩子的特质以及所处的环境因材施教,灵活处置,万不可生搬硬套。而宠溺和棍棒教育,实在是要不得,《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最经典的名著(没有之一),恰是因为里面蕴含着无限的道理,黛玉式的宠溺教育和宝玉式的棍棒教育,绝对是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