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越吼孩子,孩子却越想抱你? 为什么越骂孩子他越要你抱
你越吼,孩子越想抱你
小区里面,几个孩子一起玩。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看别人过来抢他的玩具,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咬了对方一口。被咬的孩子哇哇大哭起来,小男孩一脸无措地看向妈妈。
看对方孩子哭得那么厉害,那位妈妈赶紧把孩子拉过来,在屁股上拍了几下,大声吼道:“怎么可以咬小朋友呢?你知道错没?!”
刚刚一脸无措的孩子一下子就哭出声来,一边哭着一边伸手求抱抱。
妈妈吼孩子,孩子追着妈妈抱。这样的状况,兔妈不是第一次看到。
为什么孩子打不走,也骂不走?
孩子是“受虐狂”吗?
当然不是。
是因为孩子在恐惧、委屈、害怕的时候,他们只能向父母寻求安抚和帮助,因为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
小男孩玩具被抢,他觉得不安,而妈妈的“吼”又让孩子感觉到恐惧、没有安全感,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妈妈的帮助。
就像一个需要不断续水的杯子,孩子需要持续的关爱和照顾,而父母就像孩子的一个大蓄水池。每次遇到一些小小的不安,都可能就会让杯子洒出一些水,这个时候就是需要蓄水的时候。
梦梦有一次看到一个带着一些暴力的动画片,妈妈觉得对孩子不好,就禁止她再看了。梦梦非常生气地冲妈妈吼:“这是我喜欢的动画片!你凭什么不给我看呀!你这个臭妈妈,坏妈妈!我讨厌你!”
梦梦妈妈听到孩子这么说话,既生气又委屈,也开始冲着孩子吼,说孩子没有良心,自己对她那么好,还这么跟自己讲话,而且好几天都不想理女儿。而梦梦却反而变得非常听话,言行之间尽是讨好,并且不断地跟妈妈道歉。
孩子打不走,也骂不走,被批评了,会觉得是自己不对;妈妈生气了,孩子会觉得是因为自己表现不好才导致的;即使有时候很生气,也还是会第一时间跟妈妈道歉,甚至讨好。
孩子是吼不跑的。可这代表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吼孩子,让孩子杯中的水流空吗?
不!
空杯子的孩子和蓄满杯子的孩子
3岁之前,特别是1岁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也是孩子最最依赖父母的阶段。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那些杯子总是能够被蓄满的孩子,他们拥有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知道就算自己杯子里的水洒了,也很快就会有人来蓄上。慢慢地长大,他们也学会通过别的方式来蓄满自己的杯子,他们知道如何自己安慰自己,知道寻求朋友的帮助,也会通过建立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蓄满自己的杯子。
而那些空杯子的孩子,他们缺乏安全感,要么焦虑、黏人,要么退缩、自我封闭。他们没有信心探索更多、尝试更多,即使去尝试了,也是鲁莽行事。杯子空得久了,就觉得不会有被蓄满的一天了。于是长久长久的没有安全感,然后就会通过讨好或者控制别人来获取关心。
怎么才能不吼孩子?
不要总是对孩子的行为带着“应该和不应该”的看法,而是要看到当下的孩子。
文章开头的故事,显然那位妈妈认为“孩子是不应该咬人的,应该是听话的、懂事的,不给自己惹麻烦的。”带着这样的信念,不论妈妈吼孩子,还是给孩子讲道理,甚至去打孩子,可能都无法阻止孩子再次咬人,而且会空掉孩子的杯子,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因为根本的问题没有被关注和解决。
而能够真正“看到”孩子的妈妈,会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感受,知道孩子的恐惧,知道他怕自己的玩具被抢走,怕自己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玩具。这样的妈妈会去安抚孩子,告诉他:“没关系的,妈妈会帮你保护好玩具。”然后去向对方小朋友和家长道歉并且解释清楚原因。
只有看到真实的孩子,及时给孩子空掉的杯子蓄水,随着孩子安全感的增加,类似咬人的行为才会慢慢减少。
万一吼了孩子怎么办?
现在,我们知道不吼孩子在养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我们不断努力的。但是,生活中避免不了会出现“吼孩子”的情况,比如孩子出现某一种危险行为,必须要去制止,除了吼实在没有别的方法了。
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才能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这就在于我们吼完之后的态度了。如果我们吼完了孩子,事后还是不停地数落孩子,那么就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我们的吼是为了阻止孩子的行为,所以当行为停下来之后,我们就应当对孩子保持温和的态度。
我们要及时跟孩子道歉:“对不起啊,妈妈刚刚吼你,是不是吓到你了?”
当孩子看到我们的态度,就可以确定妈妈仍是爱自己的,并没有讨厌自己。然后,孩子就可以安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了。他可能会不满:“妈妈,你太凶了!我不喜欢你!讨厌你!”
这个时候不需要辩驳,允许他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他把不满的情绪都发泄出去。你可以假装生气地跟他游戏:“啊,既然你这么讨厌我,我就要把你抓住。”或者滑稽地表现:“啊,我的宝宝讨厌我,我可真是太难过了……”
这样,孩子的情绪很快就释放出去了。
孩子打不跑,也吼不走,他们用力地爱我们。而我们,也应该给他们最需要的爱!
吼孩子、打骂孩子,都不是真正的爱。
相关文章
- 不是我想吼!当妈妈“心情式育儿”,心疼孩子后请抱抱妈妈
- 吼完不说话,你完全想不到“吼”式教育下的孩子受到了哪些伤害
- 吼完孩子又马上后悔?别在“吼叫式育儿”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 吼完孩子就后悔,真想锤死自己!怎么办?
- 孩子上幼儿园就哭闹?家长的3种错误行为,孩子会越来越不想去
- 孩子为啥总抱怨“不公平”?可能因为爸妈太想把“一碗水端平”
- 孩子会走却总是让抱,家长先别急着拒绝,试着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
- 孩子关键时刻就掉链子,越想要的越做不好?警惕“瓦伦达效应”
- 孩子刚满月,孩子奶奶总想抱孩子,该怎么办?
- 孩子刚满月,孩子奶奶总想抱孩子,该怎么办?
- 孩子爱美会越来越虚荣?!好好打扮孩子 远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 孩子离家出走,暴露了育儿路上最大的矛盾:越想控制越控制不了
- 孩子被骂后还求抱?在孩子爱你的年纪,不要让你吼叫伤害他
- 孩子说粗话批评教育行不通,越吼越说,家长不妨试试这一招
- 想让孩子喜欢做一件事情,为什么孩子却越来越避之不及呢?
- 想让孩子快乐,又必须用吼的方式让孩子写作业,我们是做错了什么吗?
- 想让孩子越来越聪明?父母做好3件事,非常关键
- 越简单的育儿方法,孩子更容易接收,才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我也不想吼孩子,可是忍不住啊!”
- 一哭就抱会宠爱孩子?你想得有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