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对孩子要求越严越好吗? 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好吗

2022-03-15 17:04:23孕产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觉得对孩子越严格越好, 一切照章办事,孩子才能有效的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古语就有“严师出高徒”。 我们来看下面的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 郎朗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在郎朗小时候,父亲郎国任每天的工作就是严厉监督郎朗练琴,不允许丝毫懈怠。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觉得对孩子越严格越好, 一切照章办事,孩子才能有效的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古语就有“严师出高徒”。

我们来看下面的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郎朗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在郎朗小时候,父亲郎国任每天的工作就是严厉监督郎朗练琴,不允许丝毫懈怠。除了无休无止的练琴之外,父亲还监督郎朗学习英语,当别的孩子在玩耍时,他整日都在艰苦练习。

对孩子要求越严越好吗?

小时候的郎朗,对母亲十分依恋,郎国任认识到这个问题,为避免影响练琴,父亲不允许郎郎的母亲去看望他。

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好吗

郎朗从小就承受着身边和精神上巨大的压力,这从他嘴上无数次起满了水泡可以看出,他完全没有像别人那样多彩的童年。

郞朗取得现在如此成就,除了他的天赋,与虎爸郎国任对他的严厉督学是分不开的。

第二个故事:

万历皇帝,是统治明朝最长的一个皇帝,他统治的时代是明朝最为富足强盛的时代。

从小万历皇帝就师从张居正,万历皇帝对张居正也当做父亲来尊重。但在其去世后不到两年,就抄了恩师的家,甚至差点鞭尸。因为在世时的张居正对他过分严格,一直怀恨在心。

据说有一次,张居正给小万历讲课,小皇帝把《论语》中的“色勃如也”,误读成“色背如也”,张居正严厉批评他说“应当读‘勃’!”

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好吗

小万历十分惊恐,此后每天上课,犹如惊弓之鸟,唯恐再次犯错。

还有,小万历最喜欢一年一度的花灯节,但是张居正说太铺张了,立马取消了花灯节。小万历虽然心里不愿意,但也不敢反对。

成年后的万历皇帝有时候勤于朝政,生活简朴,但是,他又是史上最贪财好色,懒于朝政的皇帝。

他的性格中有非常矛盾的一面。这与小时候的严厉管教造成他性格中压抑的一面,是分不开的。

以上两个故事的家长或老师不可谓不严,他们严格教育下的孩子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郎朗成为了蜚声海内外的钢琴大师;万历皇帝开创了明代最富足强盛的王朝。

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好吗

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也看到了严格要求对孩子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但同时也看到,过于严苛的教育给孩子也会带来情感上的伤害。

受严格管教的孩子,挨批受责的机会多,他们的自我约束控制能力相当强,他们过分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举止是否适当,唯恐有丝毫出错,有的发展为讨好型人格。

郎朗有一次没有帮老婆拿行李箱,登上了微博热搜,遭到了网友讨伐。之后,求生欲满满的郎朗又晒出一张为妻子夹菜的照片,又被网友吐槽。

且不论郎朗的行为是否正确,但拿不拿行李,是他们夫妻之间的私事。郎朗虽然作为公众人物,也完全没有必要为这件偶然事件向其他人说明。

可见,郎朗过分注重自己的举止是否适当,与小时候严格要求分不开。

另外,受严格管教的孩子,他们压抑着愤怒情绪,表面上唯唯诺诺,但仇视心理与攻击倾向十分强烈,所以常在暗地里破坏阻挠、泄怒发牢骚。

万历皇帝在老师张居正在世时,表面尊重有加,实际上心底已聚积了一座愤怒的火山,在恩师死后就抄了他的家。可见,他对老师的愤恨已达到极限。

心理学家贝克说:“对子女督促过严的父母,也许可以逼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却也会使子女养成不安、依赖、胆怯、敢怒不敢言的性格。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严苛,不能越雷池半步,到了"苛政猛于虎"的程度,只有冷冰冰的制度背后,却忘了还有人性需要关爱,还有感受需要关注。

人的行为的背后,一定会有感受。对孩子的教育既是行为的养成,也是心灵的塑造。

行为的养成需要制度规则,心灵的塑造离不开爱的滋养,这个过程应该是温暖的,有陪伴,有感动。

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好吗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健全的人格。人格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过严或过宽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要做到严格与宽容并举,才能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这个尺度怎么把握呢?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的说来,我觉得要因人因事和因时而异。

因人而异。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性格。比如,对于自控能力较强的孩子,就不能过于严。,我们要适当放宽松,特别是敏感缺爱的孩子,更多的是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

因事而异。对于非原则性问题,在教育孩子时,可以适当的宽松。

比如有一个孩子,妈妈规定,晚上必须10:00之前睡觉,但孩子每晚睡觉之前要看书。孩子有时要求多看几分钟,大人这时就要体现弹性。

因为在孩子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时间规则,所以可以偶尔适当放宽要求。

对于原则性问题,比如,考试作弊,这时就要依据严格的制度,该惩罚就惩罚,让孩子承担起责任。

因时而异。对孩子的要求,要考虑孩子的年龄,考虑到孩子的能力大小。

不能一味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孩子整天会生活在恐惧中,从而产生自卑心理,阻碍孩子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武侯祠中有句言: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意思是说如果不能正确了解形势,治国或宽或严都会失误,这句话用来谈教育孩子,也是极为恰当的。

家长在把握分寸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若不能了解孩子,盲目的严格或宽松,都会造成教育失败。

因为,教育不是刻板地创造一个机器,它是对人心灵的塑造,是一种艺术,正确的态度是要宽严相济,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