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你是不是又在骗我”?父母“哄骗式”的教育,伤了多少孩子的心 父母骗自己的孩子

2022-03-14 23:28:11孕产
由于父母工作忙,童童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性格上难免有点娇气。周末的时候,父母会把童童接到身边生活。可在爷爷奶奶身边生活习惯了的童童在妈妈身边并不是很听话。小的时候还好,发脾气妈妈哄哄她就好了。

由于父母工作忙,童童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性格上难免有点娇气。周末的时候,父母会把童童接到身边生活。可在爷爷奶奶身边生活习惯了的童童在妈妈身边并不是很听话。

小的时候还好,发脾气妈妈哄哄她就好了。

比如:妈妈给你买冰激凌吃,带你去淘气城堡,给你买新的芭比娃娃……

这样的许诺一说出来,不管事后实不实现,童童当时就不再哭闹了。

“你是不是又在骗我”?父母“哄骗式”的教育,伤了多少孩子的心

可现在童童已经8岁了,她已经能分辨出大人说话的真假语气。

一次,妈妈对童童说:“童童,你要是去报少年主持人培训班,妈妈就带你去上海迪士尼乐园。”

“你不是又在骗我吧?”童童不假思索地问。

“没有,妈妈怎么会骗你呢?”

父母骗自己的孩子

“上次你说给我买泰迪熊,不就没买吗?”童童反问道。

“那个小熊太贵了,要好几百呢,最后不是给你买了大熊猫吗?”

“那个大熊猫我不喜欢,你非要买。”

“这次妈妈一定不会失言,只要报了那个少年主持人培训班,就去迪士尼乐园,而且还是坐飞机去。”妈妈兴致勃勃地说。

童童受到迪士尼乐园的诱惑,乖乖地听了妈妈的话,每个周末准时去培训班,认真地学各种发音。

可是妈妈的承诺却一直没有兑现,总是于“工作忙”推脱童童。后来慢慢地妈妈也忘记了有这回事。

这次,童童对妈妈彻底失望了,吃晚饭的时候,童童跟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去迪士尼乐园了,以后你说的话我也不再相信了。”

这时,妈妈才突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跟童童说:“再给我一次机会,妈妈现在就去订机票。”

可是童童大声地说:“别订了,我已经不想去了。”

父母骗自己的孩子

对于家长来说,“哄骗”是一种教育孩子听话的方式,总是可以实现让孩子变得听话的目标,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家长一而再,再而三的“哄骗”,让孩子提前拥有了成人般的漠然与无奈。

家长“哄骗”孩子背后的原因

■ 工作繁忙

现代的社会压力,迫使每个人要在进行着超负荷的工作,尤其是有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家长面对的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因此,在辛苦工作完一天后,回到家后,总想休息一会,但是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的情形时:

孩子缠着说:“妈妈,星期六可以陪我去游乐园玩吗?”妈妈总是以“现在工作忙,等有空再去玩”,或者说:”下个星期六,再带你去。“

大部分的家长都会选择这种省时省力的“哄骗”方法,来摆脱孩子的纠缠,但是长期的采用这种方式教育,对亲子关系的培养会造成一定的阻碍。

■ 认为“孩子还小,哄一哄就过去了“

在家长的心里总认为孩子还小,比较单纯,对于父母说过的话,一会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父母骗自己的孩子

其实,孩子的记忆力很好,即使他们会偶尔忘记父母的承诺,但是终有一天,孩子会意识到父

母没有兑现诺言的事实。

哄骗带给家长的是一时的便利,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百害无一利的。特别是长期以往地对孩子进行哄骗教育,孩子的心理和精神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哄骗式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1、降低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经常看到一些父母哄骗孩子的场景,比如:当孩子不想吃饭的时候,妈妈说:“乖,等会吃完饭,带你出去玩。”当孩子不想写作业的时候,妈妈会说:“赶紧把作业写完,我给你买冰淇淋。”等等,这些父母作出约定式承诺的后就没有下文了。

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并不懂事,但是父母们长期习惯地用各种理由哄骗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所说的承诺都是随便一说,根本是不会实现。

这就好像小时候经常听到“狼来了“的故事一样,一次会相信,二次半信半疑,第三次就再也没有信任可言了。

哄骗式教育孩子,时间一长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不可信任,父母慢慢失去权威,这样不仅会阻断与孩子之间的亲子沟通,还会对降低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及安全感。

2、削弱孩子内在的驱动力

现在的孩子独立性本身就比较差,做起家务来总是拖拖拉拉的,有一些父母为了养成孩子做家务的习惯,会用一此金钱奖励,来哄骗孩子付出劳动。

比如:当孩子不想扫地,妈妈说:”孩子,把地给扫了,奖励你五块钱。“

孩子要跟着妈妈去上班,妈妈说:”孩子,你乖乖在家,妈妈下班后给你买好吃的。“

父母骗自己的孩子

孩子当时听到父母这样话,被美好的愿望所吸引,老老实实听话,完成父母所说的,心里却盼望着父母承诺的实现。可是家长呢?把自己所说的不当回事,认为哄骗孩子无所谓。

父母骗自己的孩子

哄骗只是暂时能起到效果,长久以往,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只是口头说说,并不能实现,孩子也开始出现敷衍了事,不积极完成父母交代的任务。

3、导致孩子出现撒谎行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孩子年龄小,自制能力比较差,周围的环境和家庭的环境都容易使孩子改变学习轨道。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心理学家曾经设计过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是想验证经常遭遇父母哄骗的孩子是否会更倾向于歪曲事实;

他们共招聘了186名儿童,随机分配到两个实验组(谎言和没有谎言)

最终结果证明:”谎言组有80%的孩子说谎,而且年龄越大就越会说谎。

由此可见,父母总对孩子实行哄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孩子容易养成撒谎的习惯。

哄骗教育,对孩子只有百害无一利,当父母跟孩子承诺又不兑现时,孩子很容易就会想“爸爸妈妈说话不算数”“爸爸妈妈是个大骗子”。

那么,关于父母的承诺,该如何以履行呢?

★ 要么不承诺,承诺了就要兑现

父母再与孩子相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比如哭闹等,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轻易许下并不打算兑现的承诺来哄骗孩子。

如果真心想用承诺的方式来让孩子平静下来或者是开心起来,那么父母就要说真话,对孩子的许诺一定要兑现,给孩子做出榜样。

如此一来,孩子也会像父母 一样,对自己说出的话负责,而且也会更愿意与信守承诺的父母的交流。

★ 没有把握的事,不要随便向孩子许诺

当孩子向父母提出某项合理的要求,比如想要一架钢琴,想要到国外旅行时,但是由于经济条件或者其他原因,父母一时间没有能力帮孩子实现愿望,就不要说“等爸爸妈妈发工资了就买给你”“等过些时间就带你去”等糊弄孩子的话。

而是应该向孩子应有诚恳的说明原因,讲清道理,并对孩子表示歉意,这样孩子是会体谅父母的。

拒绝向孩子承诺没有把握的事情,远比开“空头支票”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