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妈妈,姥爷又偷偷抽烟了”,小时爱告状,长大会背信弃义不?

2022-01-08 02:00:59孕产
这些告状的话,相信每个家长都不陌生,尤其是3~7岁之间的孩子,更是告状的高发期,密集的告状,让很多朋友都感到头疼。

“妈妈,他抢我的小车。”


“爸爸,今天晨晨又没听老师的话。”


“妈妈,姥爷又偷偷抽烟了。”

这些告状的话相信每个家长都不陌生,尤其是3~7岁之间的孩子,更是告状的高发期,密集的告状让很多朋友都感到头疼。

不支持他告状吧,怕孩子是非不分, 或者是受到了欺负家长还不知道;

鼓励他告状吧,又怕孩子失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怕他习惯了这种行为方式,长大后成为被人不齿的告密者。

真是左右为难!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告状呢?

孩子的告状行为看似一样,其实从内容上仔细分析,却可以分成很多种不同的类型。掌握其背会形成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正确应对。


第一种告状类型:告发型

先说这个最让家长担心的类型。

告发、告密是任何人都不喜欢的行为,孩子小时候喜欢告状,长大会不会成为告密者呢?

不能简单地得出结论。

事实上,大人的告密行为背后总会有争取利益的目的,表现出的形式一般也是寡廉鲜耻、搬弄是非等不正派的行为。

而小孩子的告状,多是因为是非判断的能力和独立处事的能力比较弱导致的。

换句话说,孩子告状并不是为了好处,而是因为已经出现了对错的意识,但是还没有维护对错的能力,所以才经常向成人寻求肯定和帮助。

这和成人的告密行为有着本质的不同。

但是也不能完全不以为然,要针对孩子的告状内容做出客观的判断。

2017年,宁波市一名小学生把巧克力带到了学校,被同学发现后告诉了老师,结果老师的处理方法却是惩罚了举报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校规校纪明明规定,不允许带巧克力上学。

因为据那个被举报的小孩说:“他叫我把巧克力给他吃,如果不给他,就告诉老师。”

大家看,这种告状就不是出于是非对错的判断,而是典型的为了谋取好处。

带巧克力本身确实不对,违反了校纪的规定,但是举报人的目的显然并不是为了维护规则。

所以,当时网友也是一边倒地支持老师的做法。

同样,如果孩子来和家长告状,目的是想借助成人的力量来“整”同伴,以达到“损人利己”的效果,那我们一定要严肃认真地教育孩子,让他明白什么是正派的行为和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第二种告状类型:告家人的状

这种类型在年龄小一些的孩子身上常见。

比如,告诉妈妈“哥哥又穿鞋进屋了”“姥爷又抽烟了”“爸爸吃饭前没洗手”等等。

为什么孩子会像一个“小侦察兵”一样对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进行监视呢?

因为这时正是儿童建立“是非判断标准”的敏感期。

儿童一般会认可家庭中最权威的人说过的话,并认为这些话不能违背。

当其他成员的行为和这些标准冲突时,孩子就会觉得无法理解和无所适从,从而在内心中产生焦虑,所以想要立刻得到权威的肯定。

应对策略:

如果孩子总是来向你告这种状,那恭喜你,你在孩子的内心中是非常被认可的,这时候你首先应该立刻肯定孩子的想法,消除分歧带给他的内心焦虑。

面对这种“告状”,态度上也一定要严肃认真,不要害怕损伤家人的面子而敷衍孩子。要让孩子明白你跟他是站在同条一战线上的。

要知道,告这种状的孩子真实目的并不是想要制止别人,而是想求证这种行为到底是不是真正正确的。

至于别人改不改,其实对孩子来说并不太关心。

当然,最好和家人提前做好约定,当孩子指出这些错误时,犯错的人要当着孩子的面及时改正,以保证孩子的是非观能够和谐统一。

第三种告状类型:看到小朋友的缺点来告状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幼儿园和小学的初期。

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看到小朋友不好的行为,便会和爸爸、妈妈讲。

这种告状背后的原因是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认可。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爱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现象。越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反而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而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关注和夸奖,这会让那些遵守规矩“默默无闻”的乖孩子产生一种不公平的内心感受。

所以,他们才会用看似告状的方式来和爸爸妈妈讲这些事情。

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别人不好,而我才是遵守规矩的好孩子。

应对策略:

对于这种类型的告状,父母首先应该及时肯定孩子诉说的内容。

比如:

“没错,萌萌上课说话是不对的,你这样做才是正确的。”


“推搡小朋友是不对的,你能够耐心排队是正确的。”

要在回应孩子的话语中,让孩子体会到他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

同时,也要重点把评价放在具体的事情上,把孩子的注意力从“告状”上转移到探讨事情本身的对错上。

除此之外,对于这种类型的告状。父母还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孩子学会从别人的错误中反思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缺点。

儿童的自我反省能力和自我批判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他们需要依赖和别人做对照才能得出结论。

因此,当他发现别人的错误时,父母也可以趁机提醒他,看看自己身上是否也有需要改正的类似问题。

第四种告状类型:和小朋友发生冲突来告状

这也是在集体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告状类型,而且父母们多少也有些打怵。

一个处理不好就容易让冲突升级,变成家长和家长之间的战斗。

那对于这种类型之间的告状该怎么办呢?

原则上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争执,而不是有了争端就找老师或者是家长。

毕竟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孩子之间很少存在故意欺凌的现象。

多半是因为一些分配公共资源引发的矛盾。比如说滑滑梯的顺序,玩玩具的时间等等。

应对策略: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介绍给他一些排队和分享的理念,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孩子确实会故意以大欺小,以强压弱。

这时就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勇敢的站出来,义正言辞的维护自己的权利,学会用语言震慑对方,同时也能引起老师和其他伙伴的注意和帮助。

当然,鼓励孩子自己先去面对问题,也要告诉孩子,家长永远是她最可靠的底线,如果他尝试后始终解决不了,爸爸妈妈也肯定不会让她受到伤害。

孩子总要离开父母的保护,幼儿园和小学是试错成本最小的阶段,让孩子尽量在这时多积累与同伴交往和妥协的经验,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长大了才能更好的适应群体生活。

总体来说,孩子告状的背后有很不同类型的理由,该关心关心、该肯定肯定、该放手也要放手,先判断出告状内容的类型,再做出反应,才能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