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再这样,我生气了!”父母的威胁教育,起效一时,伤孩子很深

2020-01-15 19:00:03孕产
同事张姐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张姐会非常严厉的批评教育。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张姐常常会说:“再这样,我生气了!”而孩子因为害怕看到妈妈生气会在行为上有所收敛。张姐的这种教育方式可以说很有效果。

同事张姐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张姐会非常严厉的批评教育。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张姐常常会说:“再这样,我生气了!”而孩子因为害怕看到妈妈生气会在行为上有所收敛。张姐的这种教育方式可以说很有效果。

张姐对此也非常的推崇,毕竟这种威胁式教育相对于讲道理来说要简单很多,同时也很容易得到孩子的配合。不过近来张姐发现这种教育方式似乎有一些缺陷,因为孩子不像之前那样配合了。很多时候,孩子会不断的试探观察妈妈是否真的生气了,以及妈妈生气了是否会对自己作出惩罚。用张姐的话说:孩子好像皮了。

“再这样,我生气了!”相信这句话很多家长都说过,并且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法宝。而大多数时候孩子也会对家长的这种威胁式的教育方式予以配合。孩子担心父母们会生气,继而对自己进行处罚。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也并非是屡试不爽,从长远的教育来看并不十分恰当。

一、家长为什么喜欢使用威胁教育

王姐很反感威胁式的教育方式,喜欢和孩子讲道理,希望通过这种柔和的方式来得到孩子的回应。但是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愿意配合。早上的时候王姐催促孩子起床,否则上幼儿园就要迟到了,但是孩子在床上磨磨蹭蹭就是不肯起来。我姐说了很多道理,孩子都不为所动。最终还是王姐放狠话后,孩子才有所行动。王姐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感到困惑。

1. 威胁教育更省力

显然想要说服孩子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当孩子自我意识显现的时候,讲道理的方式常常不能够得到孩子的回应。而威胁教育相对来说会省心省力一些,并不需要家长们花费更多的心思。

2. 威胁教育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孩子的配合

这主要是因为威胁教育使得孩子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进而使得孩子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有所配合。因为害怕受到惩罚,孩子的行动力会有所提升。

3. 威胁教育对父母的教育素质要求较低

父母们似乎天生就会使用威胁教育,这种简单易行的教育方式,并不需要父母们具有多么高端的教育素质。所以出于教育懒惰威胁教育被父母们广泛使用。父母们缺乏对教育方式的探索,对于威胁教育更是倍加推崇。

虽然威胁教育对于家长来说是一种比较便捷的教育方式,但是对孩子来说并非如家长们所想的那样屡试不爽。威胁教育反而会对孩子的内心及行为表达上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二、威胁教育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

赵姐与孩子的关系非常的疏离。经常看到赵姐在前面走,而孩子默默的跟在身后,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的交流。孩子的性格内向,不愿意与父母们进行沟通。而赵姐对此并没有十分在意。赵姐认为家长的权威可以在威胁教育中得以建立,孩子对父母保有适当的恐惧,可以使得教育引导更容易被接纳。孩子越发地惧怕妈妈,整天郁郁寡欢。

1. 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

威胁教育时的孩子处于压抑的氛围中,心理压力较大,性格表现也越发的内向、孤僻。威胁教育使得孩子不敢向父母吐露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负面情绪无法在父母处得到疏解、性格越发的沉闷消极。

孩子动辄被妈妈批评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而且担心妈妈会真的不要自己了,说多错多,做多也错多,孩子干脆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

2. 影响亲子间信任感的建立

父母和孩子间的信任感因为威胁教育而逐渐被破坏。孩子害怕惹父母生气,在遇到问题时更加倾向于向父母隐瞒情况。孩子对父母的惧怕造成了亲子间的隔阂,亲子间的信任感被破坏,孩子无法信任父母。

3. 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

父母们推崇威胁教育。渐渐地失去了给孩子讲道理的耐心。这就使得孩子对于自身所犯的错误并没有充分的认识。迫于父母压力而进行的行为纠正,很容易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孩子对父母的反抗情绪在威胁教育中越发的凸显。

可见威胁教育并非是教育的万金油,面对孩子不听话的情况,家长们应该怎样正确的与引导呢?“再这样,我生气了!”的威胁教育显然是不适宜的。

如果孩子是一棵小树,那么就让他自然生长,必要时施以援手,而不是处处干涉、紧逼,这才是优秀父母应该做的事。有耐心、有悟性的父母,才能收获一个枝繁叶茂的孩子。

三、父母应该怎样正确的引导孩子

1. 保持和孩子的良性沟通

父母们有必要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就需要亲子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双向沟通需要父母对孩子的想法给予一定的尊重。听孩子说远远要比父母自己说更加重要。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倾向于自以为是的说教,这就阻碍了良好沟通的建立。

2. 采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引导

很多父母习惯于给孩子讲大道理,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虽然对于这种大道理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很多家长便会认为讲道理的方式得不到孩子的回应,其实这是因为家长们没有以孩子可以接受的道理进行教育引导。教育的主体是孩子,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更加能够得到及时的回应。

3. 立规矩的方式可以让孩子的行为有所收敛

父母给孩子适当的立规矩,可以通过规矩的方式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约束。让孩子的规矩意识,更加有助于孩子的行为规范。在立规矩的时候,家长们要原则清晰,底线明确,不因孩子的试探而轻易妥协。

莹妈寄语:教育孩子需要父母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思考,教育是没有捷径的。威胁教育并非具有教育的持久性。“再这样,我生气了!”的实质是一种教育的懒惰。当威胁教育失效后,父母与孩子间的相处方式也会受到影响。依靠孩子的恐惧心理来实现教育引导的目的并不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