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奖华裔女科学家:成功的钥匙不是智商,不是情商,而是Grit? 每当你找到成功的钥匙
作者丨沐歌
决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如果身为家长的你们还这么认为,那就OUT了。
美国天才奖华裔女科学家安吉拉·李·杜克沃斯辞去企业管理咨询行业的工作后,到纽约的一所公立学校教七年级学生数学。
她很快意识到IQ并不是将成功的学生和那些挣扎过但失败的学生区分开来的唯一标准。在这里,她解释了她自己的理论——成功的先兆是”毅力”。
那是什么呢?Grit(坚毅)。这个单词在古英语中的原义是沙砾,即沙堆中坚硬耐磨的颗粒。
上周参加了一个高峰教育论坛,这个词也由在座的各位前言学者广泛提出。
而近几年来,Grit(坚毅)更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被整个美国教育学界所席卷。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所以本文今天就想来跟大家探讨一下“Grit”是如何影响孩子成功的?
01
Grit是什么?
“ Grit(坚毅),是对长远目标的激情和坚持,是持久的恒劲,是你对未来的坚持。她不是持续短短的一日、一周或一个月,而是几年甚至几十年地努力奋斗着。她是把生活当成一次马拉松,而不是百米短跑。最终的目标是让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Grit是一种包涵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的性格特征。”
这段话出自美籍亚裔心理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Angela Lee Duckworth女士2013年发表的题为《毅力是成功的钥匙》(原名:The key to success? Grit )的TED演讲。
而此演讲一出,关于grit的几篇文章便在朋友圈中开始疯转,标题大多包含“美国教育新热点”、“席卷美国”、“美国最时髦的教育理念”等字眼。
不过我却觉得,与其说这是美国最时髦的教育理念,不如说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最普及的教育实践,只是叫法不同,但换汤不换药。
Grit在中国其实早有很多的近义词,比如“天道酬勤”、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而为了高考寒窗苦读十余年的中国学生,为了考上一个好大学,付出了全部的激情和坚持,成长路上排布着一望无际的考试,和模拟考试。又有哪个中国学生不懂得坚毅之道?
但为何在具有很多新奇教育理念的美国,有很多精彩教育演讲的TED,Grit这个貌似在中国稀松平常、妇孺皆知的理念却被美国教育界称为“最时髦的新发现”,这么受欢迎,甚至引起大家的疯狂追捧呢?
Grit无疑给了中国家长和老师们强大的理论支持:
《毅力是成功的钥匙》的演讲中提到,在芝加哥公立学校的样本里有1000多个初中生接受了调查。在考试成绩、家庭收入、在学校的安全感等诸多指标之中,grit对学生毕业概率的影响程度是占绝对优势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在辍学边缘的人。
而性格教育的追随者、美国KIPP学校的创办人戴维•莱文也将grit做为教育的核心理念。KIPP在全美20个州拥有162家连锁学校,会对学生一一进行包括grit在内的七项教育指标的评估。这七项指标分别是:坚毅(grit)、激情(zest)、自制力(self-control)、乐观态度(optimism)、感恩精神(gratitude)、社交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和好奇心(curiosity)。
Grit研究的创始人——安吉拉·李·杜克沃斯是这所学校的合作人之一,她将grit看作所有七项指标中最重要的一个。
02
KIPP学校
上文提到的KIPP学校是美国的特许公立学校,KIPP的意思是“知识就是力量”(the 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学校致力于提高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开设了多样化的课程,并注重教学绩效,对教师建立了激励机制。
KIPP的两位创始人曾是美丽美国的项目老师,他们办学的初衷是:“他们期望能有一所学校弥漫着追求成功的文化氛围,家长、学生、老师都有强烈的使命感——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为此,KIPP推行集体主义,创设了自己的3R理念和五大支柱。在学校推行这些政策的时候,那可是名副其实的“三令五申”。那“3R理念”和“五大支柱”是什么呢?
3R:
1、严格(rigor):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和学习都必须持严格的态度;
2、关系(relationship):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较之以前更为密切;
3、相关(relevance):教学内容必须和实际生活相联系。
五大支柱:
1、高期望:要求所有学生都要为上大学作好准备;
2、选择与承诺: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必须签《卓越承诺书》;
3、更多教学时间:包括每日延长课时,周六和暑假上课;
4、强有力的领导:校长拥有学校的人事权和财权;
5、用成绩说话
KIPP在美国很受瞩目,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金牌案例,因为他针对贫困学生的教育问题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将某些地区的大学升学率从只有25%提高至85%。对于有志于学业的孩子来说,这是个天堂一样的地方。
03
坚毅不是成功的钥匙,
坚毅需要一把钥匙
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吗?如果这样,那中国那么多农民,勤劳善良,却为何还生活地很贫穷?跟成功也沾不上半点边。
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将人类的教育信念分为两大类:学业成就信念和人类发展信念。但无论是上述的grit理念,还是奉行着grit的KIPP学校,都明显流露出学业成就信念的倾向。
所以,这样可能将成功有点窄化为学业成功了。
因为教育资源的限制,势必有一部分人在学业上无法成功,不成功的人如果为此付出了同等的努力,那对他来说将要承受怎样的否定和心理打击?甚至否定了那些在学业上灵感欠佳的人的其他潜力。
而那些学业上取得了成功的人也未必一帆风顺。KIPP的第一届学生中75%的人并没有完成大学学业,这些学生在顺利升学后,就和高考对中国学生的影响类似,心理和情感建设远远没有成熟。
这种目标单一的高压应试教育对人性格和精神成长的破坏恐怕是一致的,为此KIPP也做出了调整。
这说明一个问题,这些因着努力奋斗而取得了学业成就的学生,并没有获得“true grit”,一旦他们进入大学,之前的拼劲就消失殆尽。为什么?
对于学生来说,恐怕就是他们不知道grit为什么这么重要,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像北大徐凯文教授提出的“空心病”。他提出,很多北大的学生一进入大学就患上了“空心病”,严重者甚至自杀,因为他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优秀,优秀的尽头在哪,人生的目标和意义在哪。
他们的优秀只是在迎合学校、家长的要求和命令,以及在同伴压力的驱使、社会文化的熏陶下而得。他们的努力并非出于真正的知行合一,也并未寻找到努力的目标和意义,而是不得不这么做。
而在如此塑造grit的过程中,更可能形成一种双重人格。在某些条件下,坚如磐石;在某些条件下,放浪形骸,反而是对自控力极大的负面影响。正如很多学生一高考完就撕书,一上大学后就堕落,也是这个道理。
而与学业成就信念相对的是人类发展信念。我觉得:
相比于比较分数和金钱,建立自己的成熟度和快乐更重要;
相比于自上而下的强制要求,学生们自下而上的自然生发更有意义;
相对于培养大学生,人类发展信念更倾向于培养完整的人;
相比于关注未来,我们应该更倾向于关注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比于让孩子成功,不如让他们成长。
所以人类发展信念下的grit依然很重要,但也仅仅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杜克沃斯女士说“坚毅是成功的钥匙”,但我觉得,坚毅更像是车,载你上路,帮你加速,带你翻山越岭,也让你无心看风景。坚毅能让你通过各种各样的关卡和阻碍,但坚毅肯定不是旅程的开始,不是开门的钥匙。
正如爱迪生说:“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很重要,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
坚毅不是成功的钥匙,坚毅需要一把钥匙。
这把钥匙并不直接解决“我可以”的问题,它首先解决“我愿意”的问题。那把钥匙就是爱迪生所谓的“灵感”。
正如人们总拿成功人士的坚毅说事,但其实没有一个成功人士是天生坚毅的。人们往往是在自己有天赋、喜欢或擅长的领域里获得了使命感之后,从而意识到了相应的责任感并担负她,并自然而然的意识到坚毅之重要,并真正开始尝试坚毅之道。在此之前,坚毅充其量是一个实现短期目的的手段。
04
True grit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真正的坚毅。真正的坚毅需要灵感。而灵感的获得需要坚毅地寻找。
而寻找坚毅所需的灵感的过程中的坚毅,才是确认了灵感之后的坚毅的基础。换言之,这句绕口的话可以缩写为:坚毅是坚毅的基础。
第一种坚毅我们天生就有,而第二种坚毅需要很多磨练才能取得。
其实,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就没有停止过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索。小时候的我们喜欢新鲜有趣好玩的东西,敢于去尝试,也不惧怕犯错。
但随着各种各样的约束,可能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可能是受到老师或父母的呵斥,可能是来自同伴“异样的眼神”的压力,所以慢慢地,我们开始恐惧错误,恐惧体验,恐惧一切有吸引力的东西。久而久之,面对很多事情,我们很想做,却不敢。在认识到第二种坚毅之前,很多人的第一种坚毅就此被腰斩。
其实,真正的坚毅不仅包涵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的性格特征,也包涵自我选择和判断。这种自主性的最佳表征,就是兴趣。
而毅力又是可以培养的。父母们也应该学习如何调动孩子的长期积极性。
这里杜克沃斯女士有一个建议我觉得很好。让孩子有机会去追求至少一个很难的事情。最好是一件有严格纪律和规则,需要长期练习的事。比如钢琴、芭蕾。
做得怎样并不重要,尽可能去努力才是重点。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许会很焦虑,但是当她克服障碍时,她就会真正爱上这件事,并且找到发自内心的坚持下去的动力和自信。
其实这里说的就是“延迟满足”,但任何阶段的学业成就都是某种程度的即时兑现。所以有时延得还不够迟,就无法回应我们关于自我实现和人生理想的种种困惑。
很多人只看到“一万小时定律”中重复训练的部分,却忽视了之前寻找和确认的部分。
整体上,灵感的寻找过程需要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和学习风格,适宜的才是最好的。
托尼·瓦格纳说,教育需要童年时有意义的玩耍,青年时寻找的激情以及成年后使命感和责任。
具体探寻两个方向,一是外部世界,二是自我内心。
越了解外部世界,知道越多的事物,我们的选项更多,更容易做比较;而越了解自己的天赋智能,越了解自己的价值取向,越容易知道自己的兴趣方向。
这两个方向都极其复杂微妙,需要坚持探索,遵从自己的心意去选择和尝试。当有一天,你像被雷劈中一样的发现一件事就是你一直想做的,甚至愿意鼓起勇气,付出代价去做的时候,你离真正的坚毅就不远了。自己探索来的grit带着自己的激情、坚持和责任,具有持久的韧劲,而被强加的grit却可能适得其反,让你更加脆弱。
我们回过头再来看Duckworth女士对grit的定义,“Grit是把生活当做一次马拉松而不是短跑”。然而人生真的是一场马拉松吗?我个人更倾向于下面这个视频给出的说法:
2012年开始,65%的人将从事从未出现过的新职业。而很多职业也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所以我们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将要走的甚至都不是斯科特·派克意义上“少有人走的路”,而是一条条没有人走的路。如何正视自己的恐惧,获得成长的勇气,是我们必修的一课。
所以,未来的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成功”,你做好准备了吗?
部分资源来源:百度百科、《美国“天才奖”华裔女科学家谈教育,成功的先兆是“毅力》、畅销书《改写未来》、KIPP官网”等。
作者沐歌:出版社新媒体主编,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多家平台签约作者,专注家庭教育,育有1岁男孩的90后宝妈一枚。公众号:快乐小希说(ID:kuailexiaoxi1990)
相关文章
- 科学家研究发现,父母生活中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智商翻倍
- 40年研究了5000名天才儿童,科学家发现了天赋的秘密
- 哈佛大学科学家说:这10件事将帮助你培养极其聪明和成功的孩子
- 科学家发现儿童瘫痪中肌肉挛缩症的可能治疗方法
- 科学家找到了让儿童吃更多蔬菜的简单方法
- 科学家揭示了预测儿童语言能力的早期行为
- 科学家放话:提高X能力加速怀孕,这样搞,别乱来!
- 科学家研究指出:儿童焦虑症应首先鼓励使用认知行为疗法
- “孩子分房睡年龄期限”害人不浅?4个权威科学家告诉你真相
- 【育儿思考】妈妈,我要当科学家,不要当动车长
- 为什么婴幼儿和科学家一样聪明,都拥有超强的学习与模仿能力
- 培养聪明好学的孩子,父母需要刻意为之,脑科学家2个步骤来助力
- 孕前如何科学家进行营养保健
- 巧克力吃多影响孩子健康,妈妈不允许?科学家的建议,你能接受吗
- 最年轻的科学家火了:别人的15岁,不要小看孩子的创造力
- 脑科学家:父母沉迷早教,孩子会变成催熟的番茄,很美却失去风味
- 著名脑科学家: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运动、阅读和游戏
- 运动让孩子更聪明?脑科学家:这是真的
- 音乐真能让宝宝变得更聪明?科学家专业分析,音乐有哪些神奇作用
- 天才和笨蛋于一身的阿斯伯格er丨谢耳朵高智商低情商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