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么叫都叫不动——孩子的自主性 叫孩子半天都不动怎么办
大家好,我是小杰,随着孩子慢慢的成长起来今天跟大家讨论一下“孩子的自主性”接下来我们看案例,还有分析。
案例
小惠上大班以后,变得越来越有主见,也越来越爱说话,但是却常常叫不动。即使是一件很简单的小事情,也得叫上好几分钟后她才愿意动一动。这个周末,爸爸带着全家去风景区游览,可能是因为连续假期的关系,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头,妹妹因为年龄小走得比较慢,所以小惠一下子就冲到前面去了。妈妈着急地在后面大叫人很多,小惠不要走那么快!”一连叫了好几次,小惠还是自顾自地一直往前冲,最后没办法,爸爸只好赶快往前走去把小惠抓回来。小惠之前还很听话、也很乖巧啊!为什么突然变得叫都叫不动,把妈妈的话当作耳边风呢?难道是她听不清楚,还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孩子总是要叫很多遍,可能的原因有很多,这在不同年龄都可能会发生,最容易让爸妈感到困扰的,其实不是两三岁的小小孩阶段,而是已经听得懂话的五六岁孩子。因为孩子已经可以对答如流,也知道爸妈在说什么,但就是不愿意配合、拖拖拉拉。其实,孩子在5岁半左右,就会渐渐有独立的想法,有时甚至凡事都想要按照自己的规则与方式做,但却过度追求完美,对一点儿小事过于执着。这时,即使爸妈要给予建议,或中断他的计划,也常常会出现不情愿的情况。但孩子已经不会像小时候一般的哭闹,所以只能消极地以假装听不到、故意不愿意配合来表达情绪上的抗拒。这其实是一个过渡阶段,由于孩子想要尝试自己的能力,想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控制身边的一切,但有时能成功,有时却依然需要依靠爸妈,这是一个在反复过程中寻找平衡点的历程。
不要一直喊“狼来了”
带孩子一定要放轻松,不要紧张与担心,更不要将声音提高八度说话,提醒孩子要小心、要注意。越是经常提醒孩子要小心,担心孩子会受伤,却又忽略孩子的能力,就越容易让孩子觉得这又没有什么,妈妈总是大惊小怪的。所以,当你再将声音提高八度说话时,孩子也就不会太在意。结果等到真正有紧急情况时,你再怎么大声叫孩子也不听,反而容易导致意外发生。
听到了,但没有听清楚
有时孩子知道妈妈在说话,但是因为妈妈说得太快又太长了,孩子听不懂就会觉得:“那不如等妈妈过来再说吧,反正做错也是会被骂!”当我们在给予孩子指令时,一定要非常的清楚,确定孩子可以听得懂,句子越简短,越使用肯定句,孩子越容易配合。因为我们都习惯在强调事情的重要性时,使用否定句来加强重要性,如“等一下,不要再把书包放在地上”,结果孩子只听清楚后面二分之一,可想而知,孩子又得挨骂了。
妈妈说话不算话
“明明就是你让我做的,为什么又骂我,下次我不听了!”为何孩子会出现这样的困扰呢?主要是因为不能理解反问语气造成的。例如如果说:“你再说啊!”到底是该说话,还是不说话呢反问语气代表刻意加重语气,让你做相反的事情,也就是说“你再说啊”这时加上重音与表情,就是“不准说话”的意思。但是,孩子常常被字面的意思所迷惑,误认为爸妈说话不算话,而觉得委屈、闹别扭。必须在这里提醒爸妈,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孩子要在7岁之后才能渐渐了解反问语气的含义。
我已经长大了
5岁以上的孩子会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想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做事情,想要看看自己是不是很厉害。这时,孩子不再像4岁时凡事都需要别人教才敢尝试,而会开始喜欢自己设计、组织出一个新游戏,在玩玩具时也喜欢将所有的玩具凑在一起玩儿。当然,这时也会有小小的冲突出现,当爸妈想要指导他时,他就会岀现小小的抗拒,自然很容易被爸妈当作不听话。
专家爸爸这样教你有多久没有听广播了呢?记得在小时候,我常常会听广播节目,特別是流行金曲排行榜。相对而言,现在的孩子常常暴露在大量的视觉刺激当中,不论是电视、平板电脑、计算机,都让孩子越来越习惯使用视觉来学习,也越来越少使用耳朵,所以现在的孩子普遍在听觉辨识上比较弱,当家长说话时,就容易搞不清楚状况。正因为如此,当爸妈要求孩子配合时,指令简短而明确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同一件事情,要反复说上四五遍孩子才会开始行动,这样很容易引起大人的情绪,也容易被贴上“不听话”的标签。当孩子叫不动时,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判断孩子究竟是听不懂、搞不清、不理人中的哪一种。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叫不听、当耳边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帮孩子做得太多了。即使孩子最后不行动,我们还是会帮他做好,结果却养成了孩子赖皮的习惯。
第一阶段 和孩子处在同一个高度
4岁以前的孩子,对于周边环境变化的察觉能力有限,在听觉定位上还不够熟练,因此常常会搞不清楚到底说话的人站在哪里。既然孩子连是谁在说话都搞不清楚,又哪有可能听清楚你说的内容呢?如果刚好电视正在播放动画片,那么孩子可能真的连听都没听到,更不用说配合了。记得和孩子说话时要面对面,不要站在他的后面耳提面命,却又把自己气得要命,请蹲下身子,尊重孩子的感受,让两个人的眼睛在同一个高度,让孩子可以清楚地看到你的嘴巴、听到你说的话。这不但表示尊重,他也才会心甘情愿地配合,不论是大人或小孩都是如此。
第二阶段 不说自己做不到的事
改变大人远比改变孩子来得容易,要想让孩子听话,最需要改变的就是我们说话的方式。说到做到是最重要的关键,当给予孩子指令,和孩子说话时,说到就要做到,千万不要说气话。例如,正要出门时,孩子就是拖拖拉拉不配合,我们常常会语带威胁地说,“如果你再不穿鞋子…就自己留在家里!”但是,你真的会让他一个人留在家里吗?基本上不可能,所以请不要说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那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觉得你说的话不重要,当作耳边风。
第三阶段 给孩子做决定的机会
当孩子5岁时,已经熟悉与学会运用自己的身体,并具备了良好的动作计划能力,也开始进入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时期。这时,孩子开始想要尝试自己做计划,并且尝试解决问题。所以,孩子会不太想要听你的建议,这不是叛逆、不听话,而是希望有自己计划的机会。这时,请在安全的情况下,给孩子自己做决定与计划的机会,并且让孩子自己承担结果。但请记得,当孩子在计划进行到一半卡住而寻求协助时,千万不要刻意拒绝孩子,而是耐心地提供建议。适时地给予孩子睿智的建议,当孩子成功以后就会更愿意听从你的建议了,也就会更听话了。
育儿小锦囊当孩子躲在房间不理人时
当孩子不想理人,故意将自己关在房间里,这时千万不要语带威胁地说:“你给我出来!"这会让孩子更加焦虑,而不愿意出来。孩子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往往是因为他面临情绪冲突,但又不敢乱发脾气所导致的。先确定房间是否安全,如果是安全的,请让孩子暂时拥有自己的空间、自己安静一下,等到孩子情绪稳定后,他就会自己出来了。当孩子情绪平稳之后,不妨和孩子订一个附带条件,可以让他在房间里待一会儿,但是不能将门锁起来。
相关文章
- 巧用“鸟笼效应”,轻松提高孩子自主性
- 要怎么做才能管住孩子,又不会伤害到他们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呢
- 成长中优柔寡断的女儿,妈妈:善用问句,锻炼她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 孩子上幼儿园大班了心理脆弱动不动就哭我该怎么引导?
- 孩子不爱读英文绘本?用“脚手架”法轻松培养英文自主阅读能力
- 孩子动不动就大哭大闹?这不是小事,得改!两招教你缓解孩子哭闹
- 孩子动不动就暴躁?培养孩子的“加法思维”,成为情绪控制者
- 孩子动不动就气馁、自残?孩子之所以这么脆弱,多是缺乏心理弹性
- 孩子动不动就离家出走:如何培养孩子的耐挫力
- 孩子是不可替代的学习主体,让孩子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 孩子看见玩具“走不动路”?无非是这两个原因,家长不要一味妥协
- 孩子看见玩具就走不动道?专业宝爸: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孩子眼泪多动不动哭,难道是“玻璃心”?错!是一种性格气质问题
- 孩子自主学习、热情不减的动机是什么
- 4岁孩子动不动爱生气,离不开这3个原因,最后一个解决方法很重要
- 7-9岁初入小学,怎样才能让孩子自主愉快的学习?
- BLW自主进食结合传统喂养模式,培养孩子自主吃饭实战经验
- “指读”教育法造成孩子“阅读困难症”,培养孩子学会自主阅读
- 一个二胎妈妈的愧疚:“努力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不再打孩子”
- 一位妈妈的心里话:“孩子,妈妈真的太累了!干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