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面对“问题孩子”,家长要理智,“真爱法则”告诉你如何教育 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如何教育

2022-03-14 12:24:29孕产
文/教育畅谈朋友家的小宇今年13岁,刚刚上初一,因为父母做生意,平日里比较忙,从小对孩子教育缺失,导致小宇成了“问题孩子”,打架、逃课、不完成作业时有发生。为此,老师多次约谈家长,家长也表示很无耐。

文/教育畅谈

朋友家的小宇今年13岁,刚刚上初一,因为父母做生意,平日里比较忙,从小对孩子教育缺失,导致小宇成了“问题孩子”,打架、逃课、不完成作业时有发生。

为此,老师多次约谈家长,家长也表示很无耐。作为小宇的家长曾经感慨,在孩子小的时候忙于事业,把孩子交给老人来带,没有亲自管教孩子,经过这些年的打拼,事业上获得了成功,而孩子的教育却失败了。

对于小宇的成长之路,我作为他父母的朋友,还是比较了解的。小宇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隔代抚养问题,就像魔咒一样在小宇身上同样发生了,老人对孙子的溺爱没有摆脱得掉。小宇父母认为自己对孩子有所亏欠,做生意挣钱后,就在物质上补偿孩子。

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如何教育

面对“问题孩子”,家长要理智,“真爱法则”告诉你如何教育

就这样,小宇成了家里的“小霸王”,听不得批评。后来,孩子上小学成了“问题学生”,家长突然意识到这样惯孩子不行了,就开始对小宇进行打骂教育,家长即使采用这样的手段,还是没有对小宇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相反,孩子越来越叛逆,家长深深感到对小宇的教育已经黔驴技穷,无计可失。最后,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开始动摇,想让孩子自生自灭,放弃不管了。

近段时间,他看到几起未成年人犯罪的新闻后,对孩子愈发担心起来,便找到我,让我替他想想办法,该怎么样教育孩子。我说:“以前我就提醒过你,溺爱和打骂孩子都是不对的,你就是不听,结果才有今天的局面。”他说:“说那些已经于事无补了,你就说现在该怎么办吧!”我说:“对于孩子的教育,爱是不可缺少的,但关键是怎么去爱,你可以应用‘真爱法则’重新燃起孩子变好的希望。”朋友接着又问我什么是“真爱法则”,让我快点给他讲一讲。

如何理解“真爱法则”

其实,“真爱法则”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故事的主人公叫布赖恩,他从小跟随嗜酒如命的单身母亲生活,每天都是自己去上学,放学回来看到喝醉的母亲,心情十分沮丧。他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开始变得神情忧郁,落落寡欢。上小学一年级时,还被诊断出患有注意力不集中症和中度语言障碍。

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如何教育

那么,在缺少家庭温暖的情况下,是什么能够驱使他去上学呢?根据他的讲述,我发现让他能够顺利完成小学和初中学业,是因为他遇到了富有爱心的老师和校长。小学阶段,因为每年都有老师夸奖他的作业,他才得以坚持写作业。到中学后,当他失去学习动力时,校长得知情况,又开始照顾他,关心他,跟他谈话,才让他坚持到中学毕业并考上了高中。

布赖恩进入高中后,再没有人像以前那样关心爱护他了,他也因此回到了无人管教的生活,开始叛逆逃课,并与一些小混混走到了一起,最终因为参与一起群殴事件,把一个少年打成重伤,他被带进了少年犯管教所。在管教所里,他又遇到了一位慈爱的老师,在这位管教老师的关怀和教育下,布赖恩重新点燃了对学习的兴趣,获释后,被保送到一所中等学校完成高中学业,后来又考上一所文科艺术学院并获得全额教学金。读书期间因参加全美大学生艺术创作大赛荣获一等奖而闻名全国。

通过这个真实的故事我们会发现,让布赖恩能够顺利完成小学和初中学业的是老师和校长的爱,还有后来改变他命运的管教老师,也同样是用无私的爱感化了他,让他得以改邪归正,步入正途。这种爱是发自心底的,很自然地流露出来,没有歧视,是真实情感的表达,正是这种真正的爱才让布赖恩重获新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如何教育

因此,美国“儿童问题”专家、教育家威廉·哥德法勃对布赖恩的成才归功于“真爱法则”。他说:

爱,是一个孩子向前的全部力量,教育的秘诀就是爱,教育的捷径就是爱之路。很多家长老师对调皮捣蛋的孩子进行教育后看到没有任何效果,就认为这些孩子无药可救了,于是家长老师也就失去了耐心,放任自流,结果只能使孩子流浪在犯罪的边缘。

由此可见,爱可以化解孩子心中的迷茫,修补孩子心中的伤疤,但这种爱又区别于家长所理解的那种爱,这种爱是对孩子心灵上的洗礼,精神上的慰藉,让他们不再空虚,从而找回自己的人生方向。

真爱的背后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打骂

要问家长爱不爱自己的孩子,经常挂在嘴边的“为你好”已经说明问题。事实上,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确实做了太多的事情,不仅管着孩子的衣食住行,还为孩子的学习忙前忙后。要问家长的这些表现,是不是对孩子的爱,我们不可否认。还有家长管教孩子非打即骂,也是本着为了孩子好,这样的情况,能说家长不爱孩子吗?

1、家长“溺爱”的孩子心灵很脆弱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溺爱分为两种:一种是包办型溺爱,一种是纵容型溺爱。

不管是哪种溺爱,父母都带有一种内在的自我补偿心理。用武老师的话说,溺爱的父母将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到了现实孩子的身上。

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如何教育

比如前面我说的朋友家孩子小宇,他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父母对孩子觉得有亏欠,就尽量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这实际上就属于纵容型溺爱。

除此之外,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大部分家长都存在溺爱孩子的现象,只不过有些家长能够进行理智的把握,才会避免孩子被溺爱宠坏。

事实证明,被溺爱的孩子,他们的心灵都很脆弱,受不了一点委屈,受挫能力差。

2、家长“打骂”的孩子易身心不健康

虽然,教育专家都在极力反对家长通过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但现实中,还是会发生家长打骂孩子的现象,这种打骂行为,很容易造成孩子身心不健康。

母亲训斥她的孩子

前段时间,网络上就传播这样一段视频,有一位母亲,因为孩子一直在同学家玩,到吃饭时间了,也没有回来,结果孩子母亲找孩子回来时,在电梯里对孩子进行一顿打。

心理学上曾对273位母亲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6%的母亲从不打骂孩子,68%的父母会打孩子屁股,还有26%的父母严重体罚孩子。根据后面的跟踪调查,被严重体罚的孩子攻击性会更强。

显然,打骂孩子会造成他们心理上不可弥补的伤害,也容易让他们更加叛逆,成为“问题孩子”。

【恒畅】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庭教育育儿书籍父母必读育儿书籍 ¥22.8

男孩在父亲耳边低语,特写镜头

可是很多父母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总认为他们就是孩子,缺少社会经验,什么都不懂的幼稚孩子。这样的定位,显然是把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人格平等地位给抹杀了。他们得不到最起码的尊重,自然而然就会用更加的叛逆对父母进行反击,如此一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问题孩子”得不到及时的挽救,就容易走向犯罪的边缘,从而付出惨痛的代价。

前段时间,14岁男孩杀死10岁女孩的案件,真的是触目惊心。有消息称,男孩有时会被父母锁在家里,父母这样的做法,显然没有把孩子当成人格平等的人,很容易让孩子出现心理扭曲,因此走上歧路。

所以,孩子变成“问题孩子”,并不是孩子有问题了才想起教育,平时就应该多多关心孩子,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并且,家长还要认真反思自己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用真爱去弥补自己的过失,以朋友的身份去重新认识孩子,只有先做到平起平坐,才能有机会对孩子进行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