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鱼缸法则”,家长别再限制孩子的发展,学会放手很重要 鱼缸需要注意的问题
家长们都知道教育好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是大人比小孩更能学到东西。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变化,也要求监护人不断学习新的技能。
孩子小的时候语言表达不清楚,家长有时候也犯迷糊,等孩子稍微大了一点,孩子学会了撒谎,等孩子再大点孩子就有自己的想法了,为了让孩子放弃家长看起来的想法,家长是绞尽脑汁。
虽然每一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好的发展,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能做到放手。
家长“前怕狼后怕虎”,逼迫孩子放弃自己的想法和决定。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只要在被限制的环境中,就不会更好的发挥。
限制给人们带来了思想的停滞和退步,让人们放弃自己的想法来换取所谓的“安全”。
人们想要发展的更好,就要有一个自由的环境,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只要你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孩子就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一、什么是“鱼缸法则”?在美国的一家公司里,一进到办公室就会看到一个漂亮的鱼缸,鱼缸里养了几条特别好看的小鱼,说来也怪,养了好几年,小鱼还是小鱼,一点都没长大,时间长了,人们认为这种鱼就是小鱼,不会长大。
有一天,董事长的调皮孩子来找父亲,看着这些漂亮的小鱼,于是很兴奋的想把小鱼抓出来,但是却不小心把鱼缸碰掉在地上,鱼缸碎了,没有办法,只好把小鱼放在公司外的喷泉里,过了一段时间鱼缸买回来了,人们把小鱼捞上来,让人惊奇的是,小鱼长大了,由原来的三寸变成了一尺。
后来才知道原来小鱼并不是“小鱼”,只是因为鱼缸太小,小鱼为了生存自己选择不长大。
对于孩子的教育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想要孩子发展的好,就要放手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不要总是劝孩子放弃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总是拘泥于一个“小小的鱼缸”。
二、“鱼缸”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鱼缸里的小鱼,因为鱼缸太小,为了生存小鱼选择不长大;就像孩子为了听爸爸妈妈的话、为了安全,也选择不去做、不去想。
1. 限制孩子的思维
孩子一生下来并不都是不喜欢劳动和思考的,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家长在这期间引导孩子是最重要的原因。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能够自己做出好的决定,所以总是帮孩子把以后的路铺好。孩子只要按照父母安排的走就不会出错。
这些往往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孩子不需要动脑筋就可以得到结果,长期以往,孩子就会不愿意动脑思考,什么都依赖家长。
2. 限制孩子的动手能力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小孩子,这个小孩子自然而然的就变成了金疙瘩。
全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有的家长会对孩子说“只要好好学习,什么都不用做”,在家里就是一个小皇帝、小公主。
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懒癌患者”,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甚至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仅有的兴趣爱好,被爸爸妈妈以耽误学习而告终。
孩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为了孩子的发展,家长限制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3. 限制孩子的梦想
琪琪很喜欢唱歌,在家总是能看到琪琪站在阳台练习唱歌,但是最近没看到。
后来才知道琪琪妈不让孩子唱歌,觉得孩子就要以学习为主,其他的都可以不做,认为唱歌没有前途。就这样琪琪在妈妈的严厉打压下,只好放弃了唱歌。
其实哪有什么是没前途的呢?只是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空间,不能自己做选择,如果孩子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努力想把他学好的。
孩子的梦想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生活的动力,如果没有太大影响,家长还是应该让孩子保留对梦想的坚持,而不是直接断了孩子的希望。
其实生活中不缺这样的家长,我之前也犯过这样的错误。
一次孩子说“妈妈你看,我能帮你扫地、洗完,那是不是说明我长大了”。
我说“是啊,你长成男子汉了”。
孩子看着我继续说:“那我以后是不是可以自己选择我喜欢的兴趣班”
听到孩子这样问我,我突然意识到,我对孩子的控制应该要少一些,孩子慢慢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我们还是强制性的控制孩子,那孩子以后都变得,不再思考、甚至会变得不会思考。
三、打破“鱼缸”家长要怎么做?
小勇从小就被爸爸妈妈看得很严,除了学习什么事情都不让小勇做,担心小勇会受伤,时间长了,小勇就觉得自己笨手笨脚,什么都不会做,有时候就是自暴自弃的状态,其实孩子生下来都一样,并没有什么心灵手巧,很多孩子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家长的教育改变了孩子。
所以家长想要孩子全面发展,就要勇于放手,给孩子自己体验和学习的机会。不要总是限制孩子的一切行为,孩子只有自己做了、经历了才能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就像一件事情,我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一样,只有让孩子自己亲身经历了,孩子才会有自己的见解。
小鱼需要更大的空间才能长大长壮,孩子更是如此。作为家长,我们总是为孩子做好一切,孩子自然而然的就学会了接受“成品”,而把自己变得“差劲”,最好的教育就是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学会选择。
俗话说“绝对的自由是混乱”
自由并不代表家长一味地放纵孩子。而是时刻关注孩子的状态,对孩子的某些好的行为和想法,提供引导和支持;对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想法,及时的阻止和打消。
1.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们不能常常陪伴在孩子左右,当孩子一个人面对一些事情时,孩子要有最基本的思考能力,思考面前的事情要怎么做。而不是遇到事情第一反应就是告诉家长,让爸爸妈妈帮自己想办法。
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当他们面对需要自己做决定的事情,不至于考虑不周而导致不好的结果。
2. 给孩子自由,适当的引导
家长们往往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就不断的拼命挣钱。很多家长总是一句“为你好”,就把孩子的探索欲打消,真的能够给孩子最好的吗?事实常常相反。
毛毛妈对孩子一直都是“散养”的方式,但是后来时间长了,毛毛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毛毛自己“有想法”,今天想学唱歌,明天想学钢琴,毛毛妈都满足孩子了,可孩子到头来不仅学习成绩下滑了,报的兴趣班也没选好。
其实毛毛妈对毛毛放手并没有错,错的是毛毛妈对孩子完全自由。
俗话说“绝对自由是混乱”,孩子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并想不到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家长要对孩子做出的错误选择,可以适当的引导或干涉。
就像孩子小时候拿别人的东西,家长就必须制止,否则后果会更严重。
3. 给孩子发言的机会
不要总是认为孩子的观点不好,不给孩子发言的机会,听听孩子怎么说,学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孩子的想法也许是更好的。
家长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知识的日益增长,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里学习更多的知识。
4.让孩子学会选择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知道,我们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不能一辈子在孩子身边,孩子总有离开我们的一天。
为了让孩子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不应该帮孩子决定一切,不能帮孩子做任何事。
只有让孩子自己学会选择,才是最好的帮孩子。在当今这个复杂的社会,学会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这关乎孩子的一生。
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孩子自己把握想要的人生方向。
或许有时候家长“放手”并不是很容易,所以家长要克制自己为孩子做一切的冲动,不要事事都要为孩子想好、做好,孩子有了自由的空间,才能好好的发展。
打破“鱼缸”,给孩子心灵的自由,才是作为父母最聪明的决定。
相关文章
- 孩子报兴趣班,家长要学会“合并同类项”法则,学得精又省钱
- 家长放手才能让孩子学会负责,可以帮忙,但要有底限
- “腼腆”型孩子,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 致家长:我们陪不了孩子一辈子,不如早点学会放手
- 学会分析儿童核心能力,让孩子发展更全面
- 学会自我反省,孩子才会不断进步,但这4个动作,需要家长协助
- 孩子“人来疯”?要警惕是“表演型人格”,聪明家长会这样引导
- 孩子“有个性”,家长应该放手尊重,还是要有所限制?
- 孩子“条理性障碍”,家长不要心急,善用“四象法则”可轻松应对
- 孩子“重复刻板行为”让家长头疼,学会3种方法,让孩子远离自闭
- 孩子不会写作文,家长烦恼!父母找到4原因,3招带孩子轻松学会
- 孩子不愿意表达,家长要学会接纳他的情绪,告诉他如何解决
- 孩子不爱写作业,因家长“崩溃式辅导”?家长要学会克制自己
- 孩子不爱说话,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引导,让孩子学会自己表达
- 孩子什么都不想要?家长要警惕,你的孩子很可能过度“自我压抑”
- 孩子做错事,家长对孩子骂“你怎么这么笨”,警惕“贴标签效应”
- 孩子出现“被动人格”,家长帮助孩子学会主动,就是学会选择成功
- 孩子又乖又懂事?家长要开始警惕了,小心“儿童亲职化”现象
- 孩子发出“空、空”咳嗽声,青岛家长需警惕,严重可能引发窒息
- 孩子吃饭难?问题其实在于家长,这几招学会吃饭不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