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的爬行训练,既能促进智商发育,更能锻炼孩子的运动协调性 爬行是锻炼幼儿的什么能力
在孩子能够爬行时有意识地进行爬行训练,不仅能促进智商发育,更能锻炼孩子的运动协调性
一个运动协调性好、运动能力强的孩子,在学校更容易收获自信,身体也更健康,学习也会更好。
相反,运动不协调的孩子,运动能力差的孩子,会更自卑。
曾经有一次,经过幼儿园门口时,看到小朋友们正在做广播体操,大家动作都比较协调、整齐一致,但是,有一个小朋友,动作笨拙,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显得很不协调。
孩子上小学时,每天放学在校外的空草地上与同学们踢半小时球,我在旁边观看,有一个孩子跑步样子很不自然,跑得也不快,一看就是不协调。
01
孩子运动协调性差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同年龄的孩子运动协调性会有这么大的差异。究其原因:
1.孩子的智力、体力包括性格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都遗传了父母的基因,这种先天遗传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家长的动作协调性差的话,就更要重视孩子的动作协调性的培养和锻炼。
2.活动量太少,现在的科技发达,手机、电视、电脑、游戏机早已闯入了小孩子的世界,尤其是手机占据了小孩子的大量时间,小孩子沉迷于网络等新鲜事物,从而缺少活动的时间,很容易导致协调能力差,这就需要父母留意了,不是不让小孩子看电视,玩手机,但要注意时间的合理搭配。
3.隔代教育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协调能力差,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等长辈带大,老人嘛,都是特别的爱护和疼爱自己的孙子孙女,生怕孩子受到一点的磕碰、擦伤。所以感觉到孩子稍有危险,长辈都会出面干扰,这样娇生惯养,导致孩子得不到自己锻炼的机会,协调能力变得越来越差。
4.最主要的原因是,错过1-2岁孩子手脑协调能力的关键期,没有有意识地进行爬行训练。
02
培养孩子的运动协调性,有很多方法,最重要的是不要错过1-2岁时孩子手脑协调能力的关键期,错过了,不仅会影响今后的运动协调性,还会影响智商发育。
1-2岁时是孩子手脑协调能力的关键期,就是在孩子能够爬行时,多练习爬行,这对培养孩子的运动协调性非常重要,切切不可错过。
自从有孩子后,我就很注重收看报纸上的育儿方法和相关知识,看到一篇讲在孩子两岁左右会爬行时多练习爬行,我依照去做,在孩子刚会爬时候,先在床上练习爬行,再后来在水磨石的走廊地面上,我将钥匙串或玩具放在七、八米外的地方,让孩子检回来,孩子很高兴爬过去。
经常练习,孩子爬行的动作更敏捷,速度也更快,这极大地锻炼了孩子运动协调性,为进入青少年时期的各项运动打下基础。
再大一些,跟孩子在床上“打架”,孩子也很喜欢,既锻炼身体灵活性,又密切亲子关系。
三、四岁时,经常早上让孩子坐在肩膀上,去淮河大坝上散步,早上锻炼的人多,空气好,有时还能看到火车经过淮河铁路大桥。
上学后,经常带孩子练习跳绳,玩皮球,双休日则练习一些体育项目,如短跑、折返跑等。
每天放学带孩子踢足球,现在孩子运动项目比较多,运动协调性和运动能力都比较强,羽毛球拿过学校冠军,足球是校队主力,多次参加区级、市级比赛,现在又喜欢上打篮球,乒乓球打得也比较协调,跑步也比较协调,还拿过三等奖。
1-2岁是培养孩子手脑协调能力的关键期,如果这个时期忽略了对手脑协调能力的培养,会让孩子的大小脑发育不同步,不均衡,也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商提高,对培养运动协调性极为不利。
03
关于婴幼儿的“爬”,您需要了解的关于爬行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国外研究:
美国的学者对比观察了会爬和没有学会爬的同龄婴儿发现:
会爬的婴儿不光动作灵活、敏捷,而且情绪愉快,求知欲高,充满活力;而爬行少或不会爬的婴儿,由于接触的新鲜事物少,往往显得较为呆板、迟钝,动作也比较缓慢,且易烦躁。
爬的重要意义:
动作层面——
1.头得到左右转动的机会,对颈部和脊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2.用手腕支撑身体的重量,能锻炼手腕的力量,今后学走跌倒时,宝宝比较善于用手来支撑身体,保护自己。
3.经常爬的宝宝,手指比较有力量,对今后拿汤勺吃饭、提笔涂画有益处。
4.爬是锻炼宝宝体力和训练走步等运动能力的基础。缺少爬行而直接学走路的孩子,走动时脚会有点偏内,走不稳当,主要原因是他的大脚趾缺乏锻炼和力量,脚跟先着地,步法就显得软弱无力了。
5.爬能训练宝宝膝、臂的动作协调和四肢关节的灵活度,而且大脑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发展,使宝宝的运动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6.爬对于宝宝来说,是一项较剧烈的、消耗能量较大的活动,多爬有助于孩子代谢机能的发展,吃得多,睡得好,从而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心智层面——
1.可以抬头转颈四处看,接受环境刺激的机会增多了,可促进大脑发育。
2.会到处爬了,能自主地移动身体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去,从被动到主动,自我意识和主动性得到了良好发展。
3.活动范围比以前大人抱着和自己坐着宽阔多了,想要探索世界变得方便了,眼界更开阔,好奇心大大地被激发。
4.宝宝爬着去把自己放置的玩具找回来,记忆力和注意力得到了锻炼,开始了解“自己和物品”之间的关联性。
5.学到了如何解决问题和因果关系,“这样动手动脚,比那样动更快”。
6.学到了自我激励,“动得越多,得到的玩具越多”,移动的技巧不断提高。
7.接触不同材质的地面,为了适应,需要学习和调整不同的爬行技巧,同时感受和了解不同材质地面的特点。
04
宝宝爬行发展时间及过程
宝宝的爬行一般要经历匍匐爬行、手膝爬行及手脚爬行三个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爬行的本领越来越大。
5—6个月
宝宝可开始训练俯卧、抬头,为爬行做准备。
7—8个月
宝宝可以开始训练爬行。
9—10个月
可以让宝宝自由自在的爬行。
10—12个月
宝宝经常爬爬对学习走路和掌握平衡很有好处。
05
宝宝学爬的三个阶段
1.笨笨的小乌龟:
一开始,宝宝就像动弹不了的小乌龟,努力挥动、扒拉着手脚,可重重的肚子怎么也不肯离开地面;慢慢的,小乌龟会匍匐着向前蠕动了;有的宝宝虽然拼命使劲,却用反了力气,身体竟然倒着退后。
2.一座小拱桥:
经过反复练习,宝宝终于知道、且有力量用手脚把身体拱成“一座桥”了,小屁股和小肚子都抬离了地面,宝宝开始有效率地爬行了。但是,他常常难免动作不协调,或者同手同脚,或者东倒西歪。
3.四轮小跑车:
宝宝终于学会交替使用自己的手和脚,保持平衡,协调移动,这好比给宝宝的身体装上了四个轮子,他将飞快地四处爬行。
六、训练前的预备工作
父母在训练宝宝爬行前做好相应的预备工作,不仅能让爬行训练更顺利,还能防止意外发生。
爬行服装
教宝宝爬行时候最好给宝宝穿连体服,爬行时就不会让宝宝的腰部及小肚肚着凉,同时衣服合体,不会影响宝宝爬行的兴致。要注意服装的前面不要有大的饰物及扣子,防止宝宝趴下时硌痛娇嫩的身体。
爬行装备
宝宝爬行时候肘、膝部分很容易磨破皮肤,可穿上护肘、护膝。
爬行地点
床上虽然干净,但是宝宝很可能会不小心掉下来摔伤。爸爸妈妈可以在家里的地板上铺上一块毛毯,让宝宝练习爬行。
安全小贴士:
①宝宝爬行时一定要有大人的看护,不要让他可以抓住或拉拽任何悬在餐桌边的桌布;
②把所有带棱角的家居做好防护;
③离地面90cm以下的易碎品拿开;
④桌子上不可放热东西,房间里不能放有毒的器皿;
⑤要保证地面没有电线拖扯,所有电插座都要盖上安全盖。
爬行训练,开始!
一般的训练方法:
1.用玩具逗引宝宝,使他能俯卧抬头抬胸,引导宝宝使用上肢把上身撑离地面,开始时宝宝也许只能肚子贴着床面匍匐爬动,但这已经是小家伙取得一大进步了。
2.训练宝宝用手和膝盖爬行,将宝宝的肚子托起,把腿交替性地在腹部下一推一出,每天练习数次。然后在前面放一些玩具来吸引他,宝宝会使出全身的劲向前匍匐爬行。开始可能没有前进,反而后退,这时要用力顶住宝宝的双腿,给他一点支持力,由此宝宝会逐渐学会用手和膝盖爬行的动作。
3.学会了用手和膝盖爬行后,让宝宝趴在床上,用双手抱着宝宝的腰,使得其两个膝盖离开床面,小腿蹬直,两只胳膊支撑着,轻轻把宝宝的身体前后晃动几十秒,然后放下来。
这样每天练习3—4次,会大大提高胳膊和腿的支撑力。当支撑力增强后,双手抱住宝宝时可稍稍用力些,以促使宝宝往前爬。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情况试探着松开手,用玩具逗引宝宝,并用语言鼓励宝宝,慢慢的宝宝就学会真正爬行了。
会爬宝宝的强化训练
宝宝会爬以后,训练要点就要转向宝宝对方位辨别控制和平衡能力的掌握上了。
1.转向爬。先把有趣的玩具给宝宝玩一会儿,然后当面把玩具藏在他的身后,引诱宝宝转向爬。
2.爬行小路。把一小块地毯、泡沫地垫、麻质的擦脚垫、毛巾等东西排列起来,形成一条有趣的小路,让宝宝沿着“小路”爬,体会不同质地的物质。
3.攀爬家具。从地面爬行进展到爬上椅子,这是建立立体空间高度概念的最佳练习机会,亦可强化手部和腿部的肌力。在攀爬时如撞倒亦无妨,从经验中宝宝可以学到如何避免危险的自保本领。
4.翻筋斗。1岁多的宝宝会试着弯下腰身,从两腿间探看世界,这时可顺便抓住其大腿和腰部,协助完成被动式的翻滚。翻筋斗可训练宝宝的平衡感,并使手脚力量更加强劲。
不会爬宝宝的特殊训练:
要是宝宝8个月以后仍然不会爬,就要做些特殊的爬行训练了。
1.俯卧练习:用玩具放在宝宝前面,鼓励他用一只手臂支撑身体,另一只手去拿玩具。
2.伸手抓物:妈妈用手拿着两个玩具,与宝宝保持一定距离,逗引宝宝用双手抓玩具。
3.踢腿运动:在床头上挂一些吹气玩具,鼓励宝宝用脚去蹬踢玩具,练习踢腿动作。
4.席子助爬:把家里的小席子卷成圆状(席子有弹性,方便展开), 让宝宝趴在席子上。将席子一边压在身下,妈妈推动席子,让宝宝随着席子的展开而朝前爬。
5.前拉后推:宝宝爬在地上或床上,一个人在宝宝前面,一个人在宝宝后面。前面的人牵宝宝的右手,后面的人就推宝宝的左脚。牵宝宝的左手时,就推宝宝的右脚。
6.腾空胸腹:让宝宝趴在床上,用毛毯兜住胸腹部,爸爸把毛毯提起,妈妈推动宝宝左手、右脚,前进一步后,换推动宝宝右手、左脚,轮流进行,训练宝宝用手、膝爬行。可以在目的地摆放宝宝喜欢的玩具或物品,促使宝宝努力往前,并保持对这个练习的兴趣。
父母训练备忘:
爸爸妈妈尽可能采用活泼的方式教宝宝学爬,比如,在前面放一个玩具,和宝宝比赛看谁爬得快等。注意要先训练宝宝向前的感觉,父母要有耐心,反复训练后,宝宝就能自己朝前爬行了。每次练习成功后,父母要给宝宝鼓励或奖励,以保持宝宝对爬行;练习的热情。
爬行是宝宝运动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宝宝的爬行训练对未来的平衡感的发展以及手眼协调能力、粗细动作发展都很有益处。
想要孩子良好的运动协调性,一定要不要错过1-2岁时运动协调性培养的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坚持适当的爬行训练,为孩子的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的话,以后孩子的运动能力会更强,能适应各种体育运动项目,也能成长为一个更加健康、聪明的孩子。
—— END ——
作者简介:君扬,热爱生活,喜欢读书,热爱一切美好的东西,在读书和写作中找到向上生长的力量。学习研究家庭教育12年,专注国学经典教育5年。科学育儿路上,陪千万父母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智远亲子诵读。
相关文章
- 孩子跳绳1年:协调性好了,学其他运动快了,脑筋也转得快了
- 别小看孩子写字难看这件事,家长要重视起来,和它的协调性有关系
- 开学前两周,学生体育课训练内容推荐——协调性练习
- 说说感统训练:智慧的根源来自婴幼儿期的感觉和运动发展
- 锻炼孩子脑部发育,应该从玩开始,12个益智游戏训练宝宝精细动作
- 锻炼孩子逻辑思维,适合0-1.5岁低幼儿拼图的4种玩法,玩出高智商
- 幼儿期孩子思维潜能挖掘,注意3个关键点,孩子思维活跃智力高
- 幼儿期的孩子面对早教的问题时,您觉得是孩子需要,还是家长需要呢?为什么?
- 宝宝幼儿期间需要学会的技能清单,看看你的孩子都会了么?
- 孩子“笨手笨脚”小心运动协调困难
- 孩子先会听再会说,保护孩子的听力发育很关键,训练听力有妙招
- 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开心,入园哭不哭不是标准,以下两方面更能看清
- 孩子幼儿园里被欺负,回来告状,父母巧用这3句话的挫折锻炼孩子
- 孩子说话晚是因为智商低吗?不一定,这些因素也会影响语言发育
- 幼儿园作业中秋节做灯笼是培养孩子还是锻炼家长
- 幼儿园发布的那些活动和任务,真的是锻炼孩子的吗
- 幼儿园老师:35个越玩越聪明的亲子游戏,锻炼孩子大脑,别错过
- 幼儿园能否自主大小便关乎孩子羞耻心,如厕训练可以这样做
- 幼儿园通知:天冷了,坚持上幼儿园不迟到才是对孩子最好的锻炼
- 爬行对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到底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