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的3个叛逆期,让孩子把话说完,是父母最好的修养 父母对叛逆期的孩子说的话
看过一个达人秀节目,女子在达人秀上开始作画,笔法稚嫩拙劣,画了许久都看不出轮廓,没有耐心,不明就里的四位评委,不约而同地灭了灯。但在女子泼上白粉后,女子的作品瞬间震撼全场。
生活中的父母,像极了视频中的评委,很多时候,多点耐心给孩子,孩子会比你想象中优秀。
有这样的小故事:
妈妈的嗓子出现了问题,做了小手术,医生要求至少10天不能说话。
放学回家后的儿子,进门就嚷嚷:「我太讨厌我们的老师了,我再也不想上学了!」
图片来源:《念书的孩子》
如果是平时,听到儿子这么说,妈妈一定会严厉地训斥他,但想到医生的叮嘱,妈妈只好保持沉默。
气愤的儿子,向妈妈诉说着自己的委屈:「妈妈,今天老师说我的作业是抄同桌的,其实真的没有,为什么我的努力和进步,老师都看不见……」
见妈妈没有说话,儿子接着说了自己的委屈,说着说着,竟然哭了出来,妈妈依然没有说话,只是抱了抱伤心的儿子。
图片来源:《追逐繁星的孩子》
儿子很快安静下来,对妈妈说:「谢谢你妈妈,谢谢你听我说这些事,谢谢你理解我,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努力,让老师看到我的成绩。」
说完,就开心地去写作业了。
《少有人走的路》中说的:倾听是把注意力放到对方身上,它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
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让孩子体会到关爱和温情,孩子在说完话的一刹那,内心已经得到了滋养和疗愈。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安慰方式,就是先听他把话说完。
逛超市的她,买来两根甜玉米,回到家喊女儿和婆婆来吃。
女儿拿起一根玉米,就啃了一口,放回盘子,接着又拿起另一根,闻了一闻,又咬了一口。
图片来源:《小鞋子》
看到这个场景,气不打一处来的她,怒吼道:「你这孩子太不懂事了,玉米是你和奶奶一人一根的,妈妈平时不是教你要学会分享么?」
女儿吓得脸色苍白,吞吞吐吐地说:「我,我就想闻一闻,看哪个玉米香……」
「你什么你,你就想着你自己了,你怎么那么自私!」
听到她的苛责声,婆婆赶紧赶来,「孩子,奶奶吃不动玉米的,这些都归你……」
图片来源:《小鞋子》
听奶奶这么一说,女儿「哇」地哭出声了,一边抹眼泪,一边哭着说:「奶奶牙齿不好,我咬一口,看哪根玉米嫩,闻一闻,也是为了挑最香的给奶奶……」
大人总觉得轻易就能看透孩子,凭借自己的臆想,过多地打断孩子说话,甚至给孩子当头喝棒。
父母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扼杀的不仅是孩子的善意,更是孩子的心灵。
单纯的孩子,虽然懂得不多,但表露的情感却是真实的,他们毫无保留对家人表达的爱,一旦受伤,就会变得小心翼翼。
其实,在生活面前,父母从未长大,还不懂体会爱和被爱。
让孩子把话说完,别让你的呼来喝去,换来孩子的小心翼翼。
图片来源:《念书的孩子》
同事家6岁的儿子,上一年级的他,有天放学后,满头大汗地闯进办公室。
「妈妈,妈妈,我告诉你一件事。」
同事见满头大汗的他,关切地说:「怎么一脸的汗,让你不要跑了,你就是不听,以后不要再跑了,着凉了怎么办?」
图片来源:《风筝孩子王》
说完又是递温开水,又是擦汗。
「妈妈,我跟你说件大事!」
「你能有什么大事啊,赶紧写作业去吧!」
男孩不依不饶,继续说:「就是在今天下午的时候……」
「赶紧写作业去吧,别说了,妈妈要出去一下。」
对面的我,看见男孩失落的眼神,忍不住问他今天下午发生了什么大事。
原来,从没有获得跑步比赛冠军的他,今天下午得了第一。
男孩生气地说:「妈妈为什么不听我说话,我再也不想和她说话了……」
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疼爱有加,但真正尊重孩子的很少。
孩子成长路上无小事,比起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孩子更希望父母关注他的点点滴滴。
让孩子把话说完,倾听他们的心声,不要忽略他们的感受,养育孩子如同栽种花草一样,是需要时间来呵护的。
法国教育学家帕梅拉•德鲁克曼说:
即使孩子有不对的地方,父母也有责任倾听并且领会他们的动机。孩子有不同寻常反应时,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父母应该认真倾听孩子,并向他们解释这个世界。
比起让孩子听话,听孩子把话说完,才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01
可以说,孩子人生必经的三个叛逆期,是父母最好的成长期。
因为当我们陪伴孩子渡过这些叛逆期的时候,父母必须去学习,在这种激烈的成长期,父母跟着孩子成长的步子,变得成熟。
若父母能够读懂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学会尊重孩子,亲子冲突就不再是必然的结果了。
“叛逆期”是心理学家们的一个说法,代指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对独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叛逆期的三个阶段2-4岁 宝宝叛逆期6-8岁 儿童叛逆期14-16岁 青春叛逆期
其实很多父母都知道青春期叛逆期这个概念,而对宝宝叛逆期的认识是不足的。比如我以前跟朋友们聊天,谈到两岁多的儿子有点叛逆。
就有朋友打趣说,这么小就叛逆啊!他们觉得是不可能的,因为一般人认为只有青少年才叛逆,这是一个误区。
02
第一个叛逆期:
可怕的“小怪物”(2-4岁)
孩子从两岁的时候开始就会形成自我意识,这个时候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去展示自己的力量。
于是总是说“不”,他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你说的指令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
比如:“睡觉!”“不去!”“去吃饭!”“不吃!”“叫叔叔”“不叫!”等等,有时甚至懒得回答,直接甩头就走。
而且在这个阶段,孩子有一个明显的行为就是“打”人,记得那时候宝宝就经常动手打奶奶,因为他觉得奶奶是软柿子吧,反正打了也没事。
每次我看到了会进行一个干预引导,但是过几天又犯。
如果你不理解他的意思,他就会气急败坏。
有时候他们尽自己所能跟你讲一件事,但是父母没有听懂,要么搪塞过去,要么不理睬,这样只会让孩子着急上火,于是吵闹。
很多父母觉得这是孩子无理取闹,非打既骂,企图逼孩子就范,完全没有去顾及孩子的想法。
因为孩子才刚刚开始说话,词汇量有限,发音又不标准,所以要表达一个概念好难。有时候我都为孩子捏一把汗。
所以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必须有足够的耐心,需要平时多留心观察,去了解孩子的一些特点。这样能避免很多的冲突了。
帮助孩子渡过这个叛逆期,就要了解这个阶段几个主要的敏感期:
占有敏感期 3-4岁
特点:
孩子强烈地感觉到了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并且对你的大道理一概不听。
比如有一次,一个小朋友要玩他的滑板车,他不准,两个人差点打起来。
我把他带回家后问他:
“你觉得那个小弟弟怎么样? 好玩。 那你想跟他一起玩吗? 想 那他的玩具你喜欢吗? 喜欢 那你的滑板车可以借他玩 不行,那是我的” ……
不管怎么样都绕不过去。
我也还是尊重他的选择。
因为心理学认为: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拥有物质并可以自由支配时,才可能去探索物质背后的精神,才可能超越于对物质的占有。
而当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孩子自己时,交换就开始了,而这要靠孩子的自觉,家长不要过早地进行干涉。
可以给予引导,慢慢让孩子进行人际交往。
建议:
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愿,不要觉得孩子是老大就一定把玩具从孩子手里抢走送给那些小的。
在这个问题上,年龄和面子都不应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器。
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比如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房间或者区域。
在你进入他的房间或者区域时,一定要征得孩子的同意,尊重孩子的空间。
03
第二个叛逆期:
敢于反抗的小大人(6-8岁)
当孩子进入小学之后,思想在逐步走向独立,特别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们,此时已经有强烈的独立的思想意识,于是行动也开始独立。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
于是处处喜欢跟大人“唱反调”。既然孩子成长变化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就得跟着变!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几个明显的心理特征:
期望父母的认同!
这个阶段是孩子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如果你给予孩子正面管教的力量。
肯定孩子的优点,给予他鼓励和正面暗示,会对孩子非常有帮助。
因为孩子通过周边人的评价来感知自己,确定行为方向。
如果得到了认同,他们就会强化那些好的行为,力求自己变得更好。
但是也有很多的父母喜欢贴标签,导致“好孩子”往往会成为“问题孩子”。
“捣蛋”,“嬉戏”,“胡闹”,“吵架”往往是孩子的自我体现,不能一味地进行打击,反而需要父母的接纳。
当孩子只是在行为上没有控制好,在道德品质方面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时,完全通过引导就能改变,千万不要打上标签,将孩子推得远远的。
错误的教育方法只会让孩子走向错误的成长方向。
因为父母一直的否定,只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在父母眼中一无是处,反正我没有什么好的,随便你们说什么好了,于是便真的破罐子破摔了。
所以,父母一定要理性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办,那些优秀的品格我们还是要教给孩子,比如善良、谦逊、诚实勇敢等。
给孩子感受到尊重
不要总是跟孩子说,我尊重你的选择,但最后孩子的选择永远以落空而告终。
在这个阶段,父母的一言堂绝对是杀伤性武器。
涉及到孩子自身的事不妨多与孩子商量,也可试着逐步将自主权交还给孩子,并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时候,帮助和引导孩子朝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比如对于阅读习惯的培养,孩子不喜欢文学名著,那么妈妈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别的爱好?
然后沿着孩子的兴趣方向培养,孩子高兴,妈妈也轻松。
比如喜欢漫画的孩子,父母和可以跟孩子商量,读一些健康地漫画何尝不可?
关键是保持孩子的兴趣,增强他阅读的动机。
先打开了书本,然后再加以引导,涉猎更广泛才有希望。
如果不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过分地加以强制,往往会让孩子心情压抑,往往通过叛逆来达到目的。
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
很多孩子一到了这个阶段就变的“不听话”,而且学习也提不起劲儿。
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缺少真正的陪伴。
很多人的观念认为只要给予小宝贝亲密的爱与陪伴,等孩子上学了就可以放松一下了。
于是父母开始把重心又转移到事业上去了。
所以留守儿童以这个阶段的为主。
父母的缺位,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孩子把精力都用来对抗父母了。
其实,孩子在这个阶段,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
把孩子交给手机往往让孩子沉溺网络。
不如多陪孩子读读有趣的书。
有一位妈妈陪孩子读书读了一段时间,她感慨很深:
”之前总是抱怨孩子要玩手机游戏,平板游戏,其实根源在父母,我们没有陪伴他们一起游戏一起探索,
在觉得应付不了他们的时候就拿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塞手机给他们,读书打开了孩子们的想象之门,当他们看到书里生动的画面时那睁的大大的眼睛,伴随一声声的惊叹。“
有了这样的体验,亲子间的距离又近了。
04
第三个叛逆期:
青春期的成长痛(14-16岁)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初步成熟,而心理却未成熟,于是经常会遭遇各种挫折感,心情郁闷烦躁!所以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像一座座行走的火山,烦着呢,等着喷发。
而这个时期,因为孩子已经渴望像一个真正的大人那样生活,那样做自己的决定。希望得到父母的信任和期待。
给孩子一些积极地引导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远离家庭,走入社会,有自己的社交圈子。
他们通过社会来重新认识和定位自己。
孩子们有自己的社交,拥有自己的朋友,或者是有自己尊敬的长辈等,这些都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当然父母不要想着去干预孩子的社交圈,只能尽量给他一个健康的社交氛围,比如给孩子一些忠告,带他出去接触接触不同的人,让他自己去感受。
假期的时候可以带孩子去高校学府感受,有条件的父母还可以跟孩子一起游学一番。
给孩子自己的空间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很多父母是一无所知的,于是有父母去翻看孩子的日记本,偷偷翻看孩子的手机、QQ或者微信等。
最后往往导致孩子对父母没有信任,更加不跟父母交流。
父母如果此时强行干预,效果肯定是适得其反。
所以一定要试着跟孩子做朋友,真正理解他,尊重他,才能正确引导他。
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孩子们的世界和父母的世界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不要怕代沟限制了交流,但是更不能因为唐突干涉孩子,侵犯孩子的个人空间而产生矛盾和冲突。
父亲需要积极参与
青春期的孩子正值生理发育的高峰期,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分泌旺盛。
这种生理特征让男孩儿和女孩儿们身体内充满着躁动和不安。
有时候他们自己都无法控制自己。
比如感情的变化,注意力的转移,敏感焦虑等问题,往往导致孩子们过于偏激。
而这时,家长必须充分地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特点,积极地做好亲子沟通,在说话的语气上、事情的选择等方面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
不要什么事都给孩子安排好,因为你眼里的世界和孩子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要包办一切,而是要尽量多沟通,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孩子。
在这阶段,孩子更喜欢跟一个理性的男性沟通,而不是一个唠叨的女性。
所以父亲的理性和信任感此时更能赢得孩子的内心,比焦虑的母亲沟通起来要简单许多,所以在孩子青春期,父亲一定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
总之,不同的孩子每个阶段的心理发展都不一样。
所以父母一定要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特点调整教养的方式。
不要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孩子,要先从自己身上,从家庭找原因。
有一句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一定的道理。
在孩子最初的成长阶段,父母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要抓紧这做父母的有效期。
始终记住:越用心的父母养育的孩子,叛逆的问题会越少,而孩子人生的3个叛逆期,是父母最好的成熟期,多点学习,少点焦虑。
相关文章
- 听孩子把话说完,是为人父母最高级的修养
- 不是孩子叛逆,是父母常以自己好恶来判断孩子,你该“成长”了
- 孩子不听话是自己的原因?父母首先反思,5种语气助孩子更好成长
- 孩子开始“唱反调”?是到了“幼儿叛逆期”,根源主要在父母
- 孩子成长有什么规律吗?1-8岁孩子成长的8个关键期,父母可以了解
- 孩子的叛逆期,是为了走向独立的自己,作为父母的你该知道这几点
- 父母如何面对孩子的“叛逆期”?学会倾听,用沟通的方式引导
- 父母想要孩子“听话”?试试这五个技巧,专治孩子的小叛逆
- 父母把握好孩子一生3个阶段叛逆期,比上北大清华更有成就感
- 父母说话不算话,对孩子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别失去他对你的威信
- 2岁孩子有叛逆期?父母这几招可以让叛逆的两岁,变成优秀的两岁
- “不要你管!”叛逆期的孩子,能把父母气哭,明白3件事淡定当妈
- 《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全面了解敏感期,做懂孩子的优质父母
- 性格决定将来成长,孩子的“性格养成期”,父母该如何做?
- 让孩子把话说完,是一种素质,每个父母都应该做到
- 让宠物代替唠叨的父母,七只猫治愈了叛逆期的孩子
- 面对叛逆期的孩子,父母要学会倾听,利用非暴力沟通进行引导
- 叛逆一定没出息?,孩子的“暴躁综合征”,却是父母的福气?
-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父母引发孩子叛逆情绪的十大原因
- 叛逆问题少年,逆袭成世界首富:好父母,决定了孩子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