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成长永远需要对症下药 7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从6岁开始,孩子开始进入“第二叛逆期”,随着小升初这件大事,他们的情绪变得更加不稳定。
而7岁的孩子,大多已经上了小学,情绪变得更易自控。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成长当然欣喜,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在7岁前养成的毛病,现在也越来越突出了。
7岁娃的生理、心理特点7岁儿童的情绪稳定性和有意性进一步增强,产生了一些比较稳定的情感,并且也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并能运用语言来调节情绪。
不过面对情绪的异常,他们通常只会使用回避策略。比如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去面对跟其他小朋友的冲突,而是选择避开冲突,去寻找其他更有乐趣的事情。
正因如此,7岁孩子的个性会显得更加内敛、沉静,有的孩子甚至表现得异常敏感,对人对事表现出退缩、害怕的负面情绪。
跟5岁孩子依恋母亲不一样,在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他认识到、感受到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更具力量的“父亲”形象成为他们更为依赖的对象。
很多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孩子到了这一阶段,似乎对“小”的东西很感兴趣,他的字迹变得小了很多,还变得喜欢专门琢磨细小零件、玩具。
而且他写字的时候喜欢趴在作业本的一边,一只眼睛几乎凑到作业本上去。
其实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和大脑配合的发育到了这一阶段,但同时如果养成不良的习惯,视力会有所损伤,这就需要家长反复耐心提醒孩子注意保护视力了。
7岁,验证习惯的力量孩子到了7岁,爸爸妈妈们最显而易见的是,之前帮助孩子培养的习惯,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渐渐在显示出力量。
我们都说,孩子的道德秩序感的建立要在6岁之前形成。到了7岁,规矩意识在孩子心中内化,他会不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学校章程,听大人的话。
反之,如果6岁之前没有讲规矩,没有对孩子说过“不”字,他的世界观已经慢慢形成,这时候再去纠正他,会比6岁前难得多。
7岁孩子的阅读能力大大增强,但是如果在之前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那么能力的增长也只能成为他接触电子游戏的桥梁。
7岁被很多老师称为“橡皮擦年龄”,因为这时候的孩子追求完美,写好的字有一个笔画没有对,都会用橡皮擦改了又改;常常做事非常拖延,为了做好作业写到晚上十一二点。
这就要求孩子养成列计划的习惯,把一件事情拆分为几个小目标;同时家长也应该适当放低要求,经常鼓励“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减轻他的心理压力。
如果孩子之前是爷爷奶奶带的,6、7上小学了回到爸爸妈妈身边,爸爸妈妈初期可能会感觉非常不好带,因为孩子的内心自己有对比,从以前的习惯纠正过来也十分困难。
这就要求家长更加耐心、细致地对待自己家里的小朋友,给孩子营造理解的、宽容的、接纳的氛围。
7岁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很多孩子在6岁前养成的习惯,在家里看不出来,但是真正到了上小学,需要学知识的时候,需要交际的时候,家长才发现一堆漏洞需要补:
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的课听不下去;
作业记不住,经常要爸爸妈妈发微信问老师;
跟班上的其他小朋友总是打架,表现霸道;
遇到一点小事就爱哭,觉得受了欺负……
很多妈妈就会觉得,3岁就看老,孩子个性到了7岁已经固定了,现在再试图改变是不是已经晚了?
有句话说得好: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我们说6岁前给孩子培养习惯,当然较为容易一些,但是7岁是个“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年龄。
这同样也需要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
如这时候他一方面具有强烈的领地意识,另一方面完全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家务,那么家长就可以规定他打扫自己房间的卫生、铺床、擦桌子、整理抽屉。
这时候的孩子性格比较沉静,读书刚好也很适合把心静下来。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进行阅读的训练,跟孩子同读一本书,各自交流读书的经验。
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讳言“爱”,告诉孩子你对他的爱,相信再敏感多疑的孩子也会逐渐卸下自己的心防。
相关文章
- 孩子胆小、怕事,可能是“被害人心理”在作祟,父母要对症下药
- 对症下药解决不孕难题
- 一说去幼儿园就又哭又闹?原因多半这3点,家长应该“对症下药”
- 变心的女人还能挽回吗 揪出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 孩子做作业磨蹭,原来有这么多原因?教你几招对症下药
- 孩子偷钱的原因复杂多样,深入了解孩子的行为动为才能对症下药
- 孩子怕生需对症下药,怕生也要提前预防,三招让孩子练胆量
- 孩子抄作业,是“不会”做还是“不想”做?家长需对症下药
- 孩子缺乏学习动力?都是“多巴胺”在作怪,对症下药很重要
- 孩子被喊“肥猪”?看高情商父母如何“对症下药”
- 孩子闹夜怎么办?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 宝宝便秘症状需区分,要先分清虚实才能对症下药
- 宝宝消化不良需对症下药
- 教育孩子就是要“夸”?家长别盲目听从,育儿要学会对症下药才行
- 止住宝宝的哭声需对症下药
- 育儿书单分享,学会了新手爸妈才能对症下药
- 避免被孩子整崩溃,让孩子高效完成功课应“对症下药”
- 2—18岁,孩子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
- 什么是孩子的潜伏期?潜伏期孩子心理特点有哪些?家长重视过吗?
- 公益线上|跟一杯咖啡共同学习《把握0-9岁儿童心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