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怕事,可能是“被害人心理”在作祟,父母要对症下药
本文原创,所有权归“好奇萌娃控”所有,欢迎个人转载
朋友的儿子今年八岁了,虽然说品学兼优,但是有一点实在是让他觉得无法理解。那就是孩子一点儿也不闯荡,什么事情都要躲在自己的后面。尤其是最近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名为“接力赛跑”,也就是父亲和儿子组成一对,完成跑步会得到奖励。
但是孩子看到运动会上人山人海的样子,立马躲在了朋友身后。朋友很无奈的问道:“儿子,你怎么了?”谁知道孩子胆怯的语气吞吞吐吐说道:“要是跑步的时候别人推我该怎办?”朋友立刻无语,这孩子想的实在是太多了!
其实这就是被害人心理的真实写照,很多父母只是觉得孩子胆小而已,但完全没有考虑过他们的心理特征。所谓“被害人心理”就是孩子总觉得别人会害自己,这种恐惧源于内心深处。但是要知道所有的恐惧都并非是子虚乌有,定然有其根本的原因。
一、那么孩子的被害人心理从何而来?1. 平日被欺负形成的
有些孩子在生活中经常会被同龄人欺负,所以在他们的心理一直都有一道阴影无法忘却。每当回想起被欺负的情景时,他们就会不由自主的感到恐惧。所以一旦让他们参加大型活动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有人会害自己。时间长了他们就会把这种想法当真,从而不敢去做事。
2. 父母过多的打骂
父母的打骂也是可以让孩子形成被害人心理的。因为父母总是不分场合出手,让孩子拥有了一定的抵触心理。当孩子回想起父母殴打自己的样子时,他们就会放大自己的人格,使得自己看上去非常可怜无助。这种恐惧源于内心,并不是很容易驱散的,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会不断地卑微下去。
3. 环境的影响
环境的影响也是可能让孩子产生被害人心理的,换句话说,孩子看到身边的人被欺负的时候,他们也就会在想。是不是我也会被欺负?当我遇到这些人的时候会不会也被打?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不停的质问自己,该怎么做才能够不被欺负。可是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心就会变得慌张。
被害人心理一旦出现了,就很有可能无法改正。尤其是父母的忽略,会使得孩子这种心理越来越强烈。其实我们不妨多多注意一下孩子,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孩子的状态。有很多征兆都是可以影射出孩子拥有被害人心理的。
二、被害人心理的表现1. 总是慌张,焦虑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慌张,当你发现他们总是心不在焉的时候就应该考虑一下,是否跟被害人心理有关系了。被害人心理的最直观表现,那就是手抖,身子出汗,焦虑不安,嘴唇泛白。这些情况都是在证明这个孩子在内心中不断的挣扎,源于内心的恐惧一直都没有被消除。
2. 不由自主的退缩
如果孩子在做事的时候出现了不由自主的退缩,本能的促使他们会躲在你的身后的话。作为父母的你就应该想一想,孩子到底在害怕什么。是不是孩子在平时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还是平时太过于责罚他们了?如果孩子经常退缩,一定要进行心理开导,不然事情严重了就不好办了。
3. 不停怀疑自己,不敢上前
当孩子想要去努力争取一件事情的时候,可碍于某些原因,他们却不敢上前。并且嘴里总是喃喃自语,譬如“我该不该这样做?”,“这样做的代价是什么?”。其实一个孩子却并不应该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心理负担越严重的孩子就越容易成为被害人心理。因为他们担忧的事情太多,总会是有原因的。
所以当孩子出现被害人心理的时候千万不要忽视,找到源头,就有解决的办法。如果父母在这个时候不给予适当的教育,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胆怯,越来越不敢去追逐属于自己的人生。
三、面对被害人心理的孩子要怎么做?1. 及时开导
如果说孩子的被害人心理不算严重的话,我们可以及时开导他们。譬如把他们抱在怀里,并且温柔的对孩子说道:“爸爸知道你最近很害怕,但是男子汉大丈夫,咱们有什么事儿都应该挺过去!不要害怕知道吗?”其实有的时候父母给予的鼓励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了父母的鼓励,孩子会减少很大的压力。
2. 有必要去看医生,药物治疗
如果我们的心理辅导没有用的话,那么就要去看医生了。毕竟被害人心理会让孩子产生抑郁和焦虑的状态,这些状态是需要用药物治疗的。给孩子带到精神内科去好好看一看,做一做头部检查还有心理测试。如果孩子真的很严重,常常备用一些抗压药物,尽早治疗尽早缓解。
3. 替孩子解决麻烦
如果孩子是被人欺负所以才会产生被害人心理的话,那就主动找到欺负自己孩子的人,当面教育。这样是最能够让孩子减缓教育的方式,因为焦虑的源头一旦被消灭,孩子就不用害怕那个坏蛋总是找自己的麻烦了。有的时候孩子不说不代表能够忍过去,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出头,解决问题,这才是降低孩子被害人心理的主要方法。
当孩子出现被害人心理的时候不要太着急,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只要父母能够多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实就算是出现再大的问题也可以尽早防护的。怕就怕父母打着工作忙的旗号,放纵孩子不管,那到时候孩子真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了。如果真到那个时候,就不是钱能够解决的事情了。
如果说你的孩子也总是担心被人陷害的话,你会选择用怎样的办法开导他们?
我是一个萌娃控也是一位高级育儿师,关注儿童心理,一起解读成长的那些烦恼,如果你在我的文章里找到了共鸣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给更多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