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家有容易紧张、焦虑的孩子,父母要做到这四点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的焦虑

2022-03-13 20:02:28孕产
我家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总是比别人慢半拍,老师也是不大喜欢他。每次犯了错误就特别紧张、焦虑,还没等到我批评,他就做出一副很无辜害怕的表情,好像做了很大的错事一样。更不要说受到老师的批评,那简直哭得一塌糊涂。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的焦虑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的焦虑

我家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总是比别人慢半拍,老师也是不大喜欢他。每次犯了错误就特别紧张、焦虑,还没等到我批评,他就做出一副很无辜害怕的表情,好像做了很大的错事一样。

更不要说受到老师的批评,那简直哭得一塌糊涂。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学习心理学,自己生活过得也有些不顺,所以面对孩子的情绪,根本也从来没有放在眼里,总是觉得是他身上的问题,很少反思自己。


家有容易紧张、焦虑的孩子,父母要做到这四点

每次看到他这个样子,反而更生气,我都没开口说什么,就一副唯唯诺诺的表情,挺心烦的。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真的是一个面目可憎的妈妈呀。

有什么事情能让自己觉得孩子厌烦呢?当然是觉得没有面子了。觉得孩子不争气,在幼儿园的时候总是喜欢哭,觉得很丢脸。做游戏、跳操也不积极,老师每次反应孩子情况的时候,我心里比谁都急。

总是无数次地问自己,为什么别人的孩子,都可以,你为什么不行?为什么别人的孩子那么优秀,为什么你总是最差的那个,让妈妈很没有面子。


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总是以批评的口吻斥责孩子。在那么小的年纪,就总是受批评,就因为我的无知和生活的不顺,孩子却是受了无妄之灾。

为什么大人会忽视孩子的感受呢?

一:觉得孩子的事小,自己的事大,好面子。

我自己就是很好的例子。好面子,把孩子的感受不当回事儿。当孩子出现诸多的情绪不佳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反映在家长教育方面,家长的情绪会严重的影响孩子的行为。


如果家长总是批评孩子,他就会感觉没有自信,没有心理能量对抗外界,他们自己内心的力量,大部分都用来修补内心的伤痕了。而家长却不自知。

家长永远觉得自己的事情远大于孩子的,自己工作不顺可以冲着孩子发火,自己心情压抑,你可以对孩子置之不理。

孩子即使犯了小小的错误,家长就不依不饶地批评孩子。让孩子无所适从,从而越来越没有信心。


像我一样觉得孩子让自己没面子的时候,更是心里窜着火,总是发泄在孩子身上,这样的思维方式,这样的固执己见还来教育孩子,想想还是挺可怕的。

二:跟别的同龄孩子做对比。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从小父母就是拿我们和隔壁家的孩子比,等到我们成为父母,又是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

神一样的重复,没有任何改变,教育怎么能进步?

要知道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每一个成年人年纪一样,有的人当领导,有的人却只是普通的员工一样。

我们只允许自己和别人有差别、有出入,却不允许孩子比同龄人差,真的是很自私、很狭隘的想法。

这就造成了自己永远在否定孩子,跟孩子“贴标签”,告诉他,你就是一个很差劲的人。久而久之,孩子就更加没自信,更趋向于父母口中“差劲的孩子”了。


一个不被最亲近的父母肯定的孩子,还能有更大的心理能量来发展其他的吗?

那么,当孩子出现了焦虑、紧张情绪并且持续发生的时候,父母该怎么做呢?

一:反思自己的行为。

作为父母,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所谓“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这话真的一点都没错,孩子身上所有的行为模式,都折射出了父母的家庭教育。

包括父母身上存在的诸多问题。父母挑剔,不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不允许孩子犯错,孩子过得小心翼翼,生怕惹家长不开心,又是一顿责备。


这样的家庭,孩子都是在如履薄冰,虽然大部分时候都还好,如果犯了小错误,就触犯了家长是神经,又是一顿咆哮加责难。

回想起我们小时候,好像也是这个样子过来的。是我们内心真的接受父母这样的教育方式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所以,想想孩子的感受,就和当年的我们是一样的。对父母是“爱恨交织”,无以言表。

能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问题,懂得反思的父母,才能让孩子受益匪浅,对他的将来也是意义非凡。


美国自我心理学之父埃里克森认为:好的老师将对儿童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相对于父母来说,如果对孩子嘲笑和漠不关心,只会让孩子更加的自卑。

二:学习如何和孩子相处。

父母要学习如何和孩子相处,特别是那些比较敏感,内向的孩子。他们更害怕从父母那里听到一些否认和打击的言论。

所以对于这类孩子,父母更加的有耐心,孩子才可以从父母的言行和举止中,学习怎样成为一个有担当、积极向上的人。


相比于总是活在否定和责备中,谁都愿意被人肯定和夸奖,即使是一次小小的进步,对孩子来说,也是鼓励和奖赏。

因为每个孩子,因为遗传因素和个体差异的原因,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能力方面,肯定都是有所偏差。

但是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与自己预期的不一样,学习不佳、不开朗、动手能力差,被老师叫家长等等,父母觉得孩子应该都是优秀的,不能比别人差。


但是有些孩子就是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作为家长,就不能接受现实吗?是优秀重要还是孩子的身心健康重要?

总结:

所谓接纳孩子的一切,如果没有心理准备,这完全就是一句空谈。往往就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简单。父母不淡定孩子的各种表现,老师叫家长就意味着孩子的问题。


这些都是很片面的观点。对于曾经走过的弯路,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真的奉劝那些想把孩子培养成人上人的父母们,如果孩子真的很用心、很努力,仍旧是成绩平平,不如适当的放慢脚步。

不要那么的急于求成,每个孩子的节奏真的不一样。修炼自己的内心才是最重要的,接纳孩子优异的一面,也要接受他表现欠缺的一面。

这才是父母应该包容、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