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原创 | 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该管还是不管? 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
家长问:
“我的孩子拒绝与任何人分享他的玩具,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身为亲妈我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
不分享是自私吗?我应该怎么管教他呢?”
不分享真的是自私吗?
真不是自私!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幼年时期的“自私”,是他们成长的需要。
先给大家了解一个知名实验:糖果考验
糖果考验
瑞士苏黎世大学恩斯特·费尔主持的实验中,邀请229名3至8岁瑞士儿童参与3轮不同实验。
各轮实验中,每名儿童面临两种选择。研究人员向每名儿童分别展示一张其他儿童的照片,要求这名儿童在3轮实验中分别就如何与照片上的儿童分配所得糖果做出选择。
第一轮实验中,每名儿童获得一份糖果并需做出选择,把一份糖果全部留给自己还是平分给另一名儿童。
第二轮实验中,每名儿童获三份糖果,继而选择把两份糖果分给另一名儿童、自己留一份,还是与另一名儿童平分。
第三轮实验中,每名儿童获两份糖果,选择全部留给自己还是与他人各得一份。
实验结果发现:面对“利益”考验,不同年龄段儿童做出了不同选择。3至4岁儿童普遍显现“利己”倾向,不考虑其他儿童的利益;5至6岁儿童的表现相差无几;7至8岁儿童则有完全不同的表现。
由此,专家认为,人在幼年时期通常表现自私,尤其是在3-4岁时候,直到七八岁才懂得与人分享。
家长要明白一点,人类并非生来就懂得分享,需要经过后天的练习才能学会。在孩子还没学会分享之前,爸妈要做的不是指责他自私,更不是强迫孩子分享,而是要慢慢引导他学会分享,乐于分享。
分享是一种主动行为,而不是被动行为,不是为了分享而分享,而是一种发至内心的愿意的行为。
▶孩子为什么有不愿分享的想法呢?
2-3岁的孩子正处于物权意识的敏感期,这个时期幼儿的自我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
其实只是孩子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这些行为而不是大人所认为的“自私”表现,只是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间阶段,家长一定不要强制性的让孩子做到分享,要征求宝宝的意见,如果宝宝乐意跟别的小朋友分享,应及时的给予适当的鼓励;而如果宝宝不愿意分享,也不能勉强,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会慢慢的懂得分享。
在等待孩子长大的过程中,
家长也要做好引导。
不妨试试以下几点
1.尊重和培养孩子的所有权意识
宝宝到了物权敏感期这个阶段,需要理解孩子这种自我意识的执着,尊重他对自己物品的所有权,做到不强迫孩子分享;引导孩子对物品的所有权的认识,比如能让他明白,他自己的东西,他可以作主,但要碰别人的东西,先要征得别人的同意,如果别人不同意,我们就不可以碰。
2、教孩子理解他人感受
如果孩子常常不爱分享,平时多鼓励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想想别人的感受。创造机会跟孩子一起玩,当孩他想要你手中玩具的时候,你就说“不,我不给”。
当这小家伙觉得心烦的时候,你就可以晓之以理,让他明白“学会分享,大家才能开心地一起玩”这道理。
3、多和孩子分享你的东西
家长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多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东西,孩子就会在使用和归还物品的过程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另外,家长除了向孩子分享物质以外,还可以分享时间,分享故事,分享你的感受,你的想法,或者分享一些开心的事,难过的事,这样能让孩子认识到,分享不仅仅包括分享物品,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分享。
相关文章
- 孩子不喜欢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怎么办?
- 天行健春燕原创分享:越乖的孩子,长大越痛苦……
- 遇到东西就抢,孩子“强烈占有欲”的背后,是缺乏分享的精神
- 分享 | 孩子被打或打人后,你的反应太重要了
- 分享”是对孩子最大的道德绑架
- 分享不是“虚情假意”,家长要以身作则,让孩子懂得分享的意义
- 分享吐司的7种做法,5分钟学会,孩子早餐不用烦,一周不重样
- 分享被广大家长和孩子点赞最多的绘本书单
- 分享顾铭瑞教授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心灵开一扇窗》
- 原创干货!孩子读小学,我们家里这么做(开学家长会发言稿)
- 原创:孩子对什么都觉得是”理所应当“,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办?
- 孩子“偷东西”别抓,该如何教育才有效和没心理阴影?看看这攻略
- 孩子一上幼儿园就咳嗽,在家咋折腾都没事,到底是什么原因?有没有同款的,互相来分享?
- 孩子一上幼儿园就咳嗽,在家咋折腾都没事,到底是什么原因?有没有同款的,互相来分享?
- 孩子一出门就哭闹要买东西,家长应该如何做?
- 孩子一岁半,只要不满足他就发脾气摔东西,打他怕伤他,不打怕以后养成习惯,怎么办?
- 孩子上小学就化妆,妈妈到底是应该管还是不管?家长别太较真
- 孩子不愿主动分享,就是自私?这3点建议分享给你
- 孩子不愿分享别强迫,最好的分享教育是“自愿”而不是“勉强”
- 孩子不愿分享玩具不一定就是自私,拒绝“自私”标签,家长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