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走进孩子的心,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父母怎样走进孩子的内心
这幅画的主题是《缝娃娃的小女孩》画面整体色调较暗,女孩周围色彩相对靓丽一些,整体基调比较安静,略带忧伤。
小女孩端坐在画面中间,背向大家,浓郁的短发,白底蓝色横纹的裙子。
女孩身体比例适中,头相对较大,身体比较瘦弱,纤细的胳膊,一手抱着娃娃,一手拿针准备缝可能破掉了的娃娃。
野餐布上散落着彩色的纽扣、袜子、帽子等物品。
显示女孩比较关注自我,性格较内向,喜欢安静,爱美,非常注重女性优雅的气质,头脑中想法比较多。
对自我认知也比较清晰,做事细致认真,遵守规矩。
女孩比较柔弱,自我力量感不强,有些压抑内心的情绪,防御心理较重,不愿意别人了解自己,有些逃避、退缩。
浅绿色的草地上点缀着零星的花朵,天空是灰色的,画纸两侧飘着两朵云,可能女孩此刻有点烦乱、焦躁,还有些抑郁情绪。
野餐通常是一个家庭的活动,但画面上只有女孩自己,陪伴她的是一只需要缝补的娃娃,和一只被丢这一边的玩具熊。
女孩可能感到自己被家人忽视了,有些孤独和哀伤。
娃娃通常是孩子自我的延伸,她的兔子娃娃破了,需要缝补,可能是她的心理感受到了某种伤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修复。
女孩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修复自己的心理创伤,有很强的自愈能力,这是值得鼓励的。
但小牙膏还想对女孩说,勇敢讲出你的“故事”。
除了绘画,你还可以向父母去诉说。
表达你的各种小情绪,表达你想要父母更多的陪伴,很多事情需要你讲出来父母才能意识到。
父母也需要对孩子多一些关注,多一些耐心。多听听孩子讲述他的经历和遭遇,给予孩子真诚的回应。
像这幅画,孩子在表达“我受伤了”,那么父母可以询问孩子“需要我做些什么来帮助伤口愈合呢”。
有时候孩子会给出答案,有时候他会转到其他话题上,重要的并不是问题的答案。
而是父母的回应,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
我曾听到过一对父女这样的对话:
女儿:我的心碎了。
父亲:那怎么办。
女儿:用胶带粘上。
父亲:你现在粘好了吗?
女儿:粘好了。
女孩转身又投入到自己的游戏中去了。
影响家庭环境的事情有很多,因为篇幅有限的问题,其他的家庭技巧并没有过多的赘述。如果你也有家庭孩子自我提高上的问题,那么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牙膏教育,在线咨询我们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帮你解决家庭教育的小问题!
相关文章
-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注重好孩子内心感受,让情感交流更有力量
- 避免感情生疏,外出打工的父母,如何让孩子感受父母的爱与关心?
- 孩子出国留学时,作为父母心里是怎样的感受?
- 孩子总是大哭不止,别急着训斥,好的父母懂得走进娃的内心世界
- 父母文化水平太高,孩子是啥感受?网友:心酸,研究生都能教
- 父母用错方式的爱,非但让孩子感受不到,甚至还会让孩子怨恨自己
- 父母给孩子爱的教育,用爱思考生活的美好,会感受到幸福就在身边
- 父母要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更体谅和感受到爱?
- 父母要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更体谅和感受到爱?
- 7种心情+5种感受=自闭症孩子的父母
- 信任能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父母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信任呢?
- 家长偏心 孩子心知肚明 用行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公平的
- 聪明父母是这样与孩子交流,孩子心服口服,看后不后悔
- 青春期孩子怎么培养独立?心理学:父母也要考虑孩子的感受
- 孩子内心强大来自于父母的爱
- 孩子和父母不在一个频道上?看看是不是没有面对他的感受
- 孩子被骂还要求抱抱?了解娃的“心理暗示”,才能让娃感受到爱
- 心理学:父母的过度溺爱,可能会让孩子形成自恋性人格
- 父母让孩子感受的压抑和委屈,即使随着时间流逝,也难以烟消云散
- "话痨"型父母培养的孩子社交能力更强 如何跟学语期宝宝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