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新手妈妈,咨询亲子育儿课老师,为啥我家孩子总不爱吃辅食 小孩子不爱吃辅食怎么办
讲个笑话。
有个新手妈妈,咨询亲子育儿课老师:“老师,为啥我家孩子总不爱吃辅食?”
老师耐心地询问,尝试提供帮助,但是辅导了一次又一次,却没有任何效果。
妈妈很焦虑,询问得愈发频繁。老师干脆让那个妈妈把刚做好的辅食拍照片发来看。
看了照片,老师沉默了,然后提示那个妈妈说:“你要不要自己尝尝看?”
妈妈一头雾水,但还是照做了。一口下去,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压根不是孩子有什么问题,根本就是那个辅食太!难!吃!
这是件真事。当事人老师就是传播师的助教,幼儿情绪卡片的创始人谭露。当时她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把我差点笑死,同时我也对如何成为一名好的育儿老师有了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得实实在在能解决那些育儿场景中最细微的问题。
要有这个能力,一个亲子育儿的老师需要以下3个维度的支撑:
自己干过育儿的活。
自己育过儿,自然在体验和理解的层面上会有许多天然优势,这也是做育儿分享的起点。当然,如果你是野放式喂养,或者大多数问题都由长辈代劳,那实际积累的经验仍然是非常局限的。这时,第二个维度的支撑就能有所补充。
受过专业训练,客观且全面。
做一名好的育儿讲师,不仅要能有效解决自己的育儿问题,还得能解决其他父母在各种不同情境下的各种难题。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参与解决过大量的育儿问题,看见过许多育儿困难实例,并有专业知识背景支撑,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专业知识往往来自数量庞大的实操案例,很多位学者和专家的努力叠加。站在他们的基础上了解问题,往往能节省盲目摸索的大量时间。
科学训练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帮助自己和用户建立正确的态度,快速穿透各种问题的表现,寻找到真正有效且持久的解决方法。
不仅能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被帮助者有机会发展自己的认知,而不是仅仅生搬硬套了一个方法。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在各种各样的育儿技能传授里,专业训练是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
大面积长时间的实操,实践出真知。
有了个体经验,专业知识和相关训练,最后一个维度就是,把得到的经验拿出来使劲用,大面积地用,持续用,在大面积长时间的实操积累里,你能够快速地去除不合适的经验,了解什么好用什么没用,以及从中整合出自己的经验。
3重维度一叠加,就可以解释《优秀的亲子育儿老师是怎样练成的》了。
2.
第一和第三个维度,是需要个体自身去努力发展的。但第二个维度的资源,我们今天可以在这里信心满满地为大家提供。
《布教授有办法》(喂养篇/睡眠篇/如厕篇)是一套非常了不起的书。它结合了儿科医生,心理医生毕生积累的跨学科经验,从婴幼儿期的点滴细节入手,让读者清楚地看到,一个生命的早期,是如何在各种各样细节的事件和经历中,被从内而外的建立起来的。
同时也有机会看见,幼年是如何细微而强力地影响着成年后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因此,无论你是新手父母,想要知道怎么能把孩子养好,不错过宝宝的每一阶成长,还是亲子育儿的讲师,希望有专业可靠的经验充实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父母,还是你是心理学爱好者,想通过它了解幼儿,或者了解成年的自己,这套书都值得被放在手边常常翻读。
你总能从中获得你想获得的东西,还能获得许多你未曾想象到的东西。
比如,在《喂养篇》里,作者提到,小婴儿喝奶时体验到的氛围,将会留下身体记忆,并被留存很久;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边愉快进食的体验,仿佛一座安全基地,可以让人一路成长通向远方时永远有归处。
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成年人的进食障碍,那些孤独的人是如何失去了胃口,或者又过量的通过食物填塞和安抚自己。
而在《睡眠篇》里,开篇就提到,睡眠不仅是宝宝发育的基本需求,学习睡眠也是宝宝通往独立的必经之路。幼小的孩子通过睡眠,来屏蔽周围的世界和过度的刺激,这是婴儿通过睡眠来保护自己的方式。
这让我联想到,成年人在遭遇创伤时,也会因退行而变得嗜睡,通过睡眠,将自己和无法应对的世界区分开来。
年轻的父母也将由此知道,婴儿的有些睡眠状态或许是在提示环境刺激的过度,从而找出机会去调节。
而育儿讲师们,也将有机会获得一个线索,去帮助自己服务的新手妈妈们,观察和了解自己宝宝对于睡眠和回避刺激的需求。
除此之外,在这本有关睡眠的书里,作者详细地解释了不同年龄阶段,宝宝的睡眠模式的发展与变化,再往后,由睡眠衍生出来的各种问题,以及睡眠中的各种现象,包括入睡困难,为什么需要睡前仪式,作者都进行了细致且有趣地解答。
联系到现在针对成人的各种睡眠课程,和劝早睡莫熬夜的各类公号爆文,谁说睡眠问题只是成人的问题?很多成年人的睡眠问题,或许在婴幼儿期就种下了种子。
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也许通过了解幼儿时我们就曾遭遇的各种各样的、可见不可见的成长挑战,我们得以去理解我们正在养育的孩子,也得以了解曾经未能被很好理解的那部分自己。更有机会用所学,去帮助那些对养育过程感到期待和不安的父母们。
3.
因此,我们为大家准备了这套基于《布教授有办法》的系列视频直播《家有萌娃——你的问题我来答》。
我们请来了6位经验丰富的妈妈/咨询师/亲子育儿讲师,用她们自身丰富的实战经验,对成人和儿童的洞察理解,以及幽默生动的表达风格,为大家提炼纲要,分享精华,并现场解答大家的育儿困惑。
这套书连同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它“简单深刻易消化,既有心理层面的深深共情与理解,同时有实操性极强,附有具体建议,是亲子育儿内容市场里,骨肉丰满的优质产品。”
因此,如果你是新手父母,我们强烈推荐你来学,你将获得:
0-5岁幼儿的养育经验;
了解宝宝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必然现象,大幅度减轻焦虑;
正确有效的养育方式,促进亲子关系和谐;
避免不必要的喂养、睡眠和如厕战争;
创造美好的养育记忆,帮助孩子和自己建立健康发展的身心基础。
如果你是育儿亲子讲师,我们强烈推荐你来学,你将获得:
讲师示范:不同风格的讲师与各有特色的角度;
专业知识补充:大量的临床实操和建议,将极大拓展应用场景,提升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验传递:讲师如何转化自身经验和知识快速匹配用户,甄别问题;
教材获得:一堂精彩的亲子育儿课应当有的结构和内容。
(如果你正在带领与亲子有关的社群,或进行相关课程,更应该来观看这套直播,它将能够快速转化成你的社群/学员服务资源。)
如果你是心理学爱好者,我们推荐你来学,你将获得:
自我理解:从婴幼儿期的各种问题及表现,来理解成人的自己的某些需要;
扩充知识结构:相当于婴幼儿期的观察与分析的内容,能补充大量理解身心发展的必要知识;
扩展对他人的理解:从共性的现象中提取普遍理解,增加对他人的理解;
发展储备:如果未来你有打算在亲子关系上有所发展,这些内容能够成为转型和发展储备。
相关文章
- 11样育儿利器推荐给新手妈妈:带娃路上少踩坑,孩子和父母都受益
- 合适的辅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基石,育儿妈妈分享3款营养辅食
- 孩子吃饭不乖,有哪些好的解决办法?爸爸妈妈应该知道的育儿经
- 老师说“孩子在学校能吃两碗饭”,看到午餐照,妈妈深受打击
- 3岁孩子:“奶奶,你怎么总来我家吃饭”,妈妈的话让老人泪目
- 别再给宝宝喝白粥了!妈妈常做这7款营养辅食粥,孩子吃出好身体
- 园长妈妈,孩子回家晚饭吃得真多!老师是不是没给孩子吃饱呀?
- 宝宝5个月了,辅食要不要吃?怎么吃?新手妈妈看过来
- 宝宝爱吃,又好做,妈妈天天给孩子做南瓜辅食,3个月后全身变黄
- 鸡蛋营养高,新手妈妈应该怎么给孩子吃鸡蛋?吃多少合适?
- 为啥家长老师越愤怒,孩子越记不住、做不来?
- 亲子|“臭妈妈,我打死你!”当孩子说狠话时,你的回答很重要
- 亲子育儿 | 如何消除孩子在学校的攀比心理?
- 妈妈不在,孩子听话、好带?高需求宝宝是育儿方式的问题?
- 妈妈和老师教育孩子谁重要,两者作用不一样,妈妈的角色很关键
- 妈妈的办法让孩子成绩逐渐提高,老师却摇头连连摇头称不可取
- 妈妈被孩子写作业气到脑梗,老师教你治病三招
- 妈妈,我有个伤心事想告诉你……——如何应对孩子的主动求助
- 孩子上学了,有的全职妈妈为啥还不放下身段工作?
- 孩子不想去幼儿园了,妈妈百思不得其解,老师说可能是衣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