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觉得被孤立、没朋友,社交误区不解释清楚,留下心理阴影怎么办 孩子感觉在学校被孤立,没有朋友怎么办
1
3岁的时候一群小朋友在小花园里跑着玩,还没有什么好朋友的概念,只要是一个班的,就能融进去追逐打闹。
当有人说,你不是我朋友了,另一方也全不当回事,扭头就去找其他人疯跑。
跑一圈再回来,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但是到了4岁,事情明显变得不一样了,孩子们敏感了很多
而且,对于被孤立、被冷落、被欺负,每个孩子的感受都变得更敏感了。
我觉得这近半年,最让我操心的,就是CC的社交问题了。
在学校中,学习好赖倒是其次、甚至专注于否都不那么重要,孩子在学校过的是不是开心,有没有社交问题,才是最让人操心的。
因为,如果后者有问题,奠定的心理阴影是一辈子的,前者再好也没有意义。
尤其是幼儿园这个阶段,几乎奠定的是孩子今后与人相处的模式,而且孩子在这个阶段的社交认知是有很多误区的,我认为父母千万不能大意。
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说说,孩子以为自己被独立、没朋友、被欺负的误区,该如何帮他澄清呢?
不知道如何写起,就从大家都喜欢的实例开始吧。
2
第一个例子:妈妈,他们都不跟我玩。
我们每天放学一起玩的常驻嘉宾,大概有4个小朋友,可以说是玩的很熟的玩伴了,其他时候客串的也不在少数。
但是几乎每天都有小朋友哭着找妈妈:妈妈,他们都不跟我玩,没人喜欢我。
但事实是什么样呢?
拿CC举例,某天她去的晚,先去的几个小朋友站在一个高高的石墩上在玩,玩什么呢?就是互相打闹着说,你是我的小XX:“你是我的小花花,你是我的小萝卜,你是我的小XXX…”这就是孩子们的玩耍方式,简单而有趣。
CC站在石墩下面仰头看,开开心心的大叫小朋友的名字,可是大家玩得正high,没有一个人理她。
在一旁的老母亲亲眼见证了她由极度渴望参与,到不能融入渐露失望之色的全过程。
小人儿默默的低下了头,有要哭的迹象,于是我走过去,问她,为什么不直接加入小朋友们呢?
她回答:她们都不跟我玩。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交误区,当自己被忽视的时候,就以为自己被孤立了。
但其实,3、4岁的孩子虽然已经可以共同玩耍,但是,大部分还是只顾得到自己,顾不到别人。
那些嬉笑打闹成一团的、那些得到玩具乐在其中的,不会想到旁边还有个被忽视的孩子。
这些都不算是刻意的孤立,但是给孩子当下的感觉就是,我被孤立了,他们不喜欢我,不跟我玩。
我们说3、4岁的社交冲突,大人尽量不干预,但是我觉得很多社交误区,是需要父母给孩子澄清的。
不然对于心思比较敏感的孩子很容易留下阴影,或者给自己贴上不受欢迎的标签,慢慢孩子会主动疏远群体、不敢融入。
所以,后来我跟CC说,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怕可交不到朋友哦,不然妈妈抱你上去试试?试试他们是没注意到你,还是不喜欢你?
虽然还是心中忐忑,但她也是想参与的。
我把她抱上去,插了句嘴:CC也来啦!朵朵是CC的小什么呀?
CC回答:你是我的小萝卜!
朵朵也立马回应,你是我的小白菜!
本就都是平时玩的好的朋友,自然你来我往的就加入其中了。
回家的路上,我安抚CC,大家是不是没有不喜欢你?
勇敢的迈出第一步,是不是就一起玩起来了?
不过我知道这还没完,几句大道理并不能让CC真正的理解这件事。
好在,日复一日的玩耍,类似的情况,或者反转的实例几乎每天都有。
我们有的是机会,帮孩子做双向疏导和沟通。
3
几天后的某天,CC带了一个玩具给大家分享,是一个发射玩具,一个玩具6个零件,刚巧当天来了7个孩子,7个孩子一哄而上,都拿到某一部分,刚好有个没得到零件的孩子,看着6个小朋友都参与到协作发射玩具中,这个孩子委屈的去找妈妈:妈妈,他们都不跟我玩。
后来大人们建议,可以把自己的部分跟嘟嘟轮流玩,或者谁手上没有零件,可以当小队长发号指令,于是,孩子们便又玩做一团了。
回家的路上,我再次提醒CC:
嘟嘟今天为什么哭?因为他没得到玩具。哦,玩具是你拿去的,你是故意不分给嘟嘟的吗?她着急地回答,当然不是。对,因为当时几个小朋友一哄而上,你也不知道谁拿了,拿到了什么对吗?对。是后来嘟嘟哭了,你才知道他没有,但你玩的时候注意到嘟嘟没有拿到零件吗?没有。因为你们几个有玩具的围成一团玩的太开心了,对吧。
这就像那天你看小朋友在石墩上玩不能加入一样,他们肯定也像今天的你一样,不是故意不带你玩,只是,他们玩的太开心了,有的时候就想不到别人了。
所以,你勇敢的主动加入就行了,你看今天其他小朋友发现嘟嘟没有,是不是都轮流借他玩了?说明大家都不是故意不带嘟嘟玩的。
而且,你不是总想当队长吗?队长就要照顾到所有队员的感受。
以后你玩的开心的时候,也可以关注看看其他的队员有没有像今天的嘟嘟一样没加入的,或者像那天的你一样不敢加入的,你发出邀请,他们也就会更勇敢、更开心的一起玩了。
我一路叨叨了很多,也不知道她听进去多少。
自己开心的同时,也顾及别人的感受,这又是一段好长的路。
------------完-----------
PS:我这啰啰嗦嗦的毛病是改不了了,本想两个实例、两个重点:一个是孤立,一个是欺凌。
没想到叨叨起来没完,一个孤立就写了这么长,我就分上下篇了。
下篇是CC被一个3年级的哥哥吓得屁滚尿流,到两个人成为好朋友的例子。
再PS:今天的重点是社交误区的澄清,那些真正的孤立要另当别论哦。
相关文章
- 宝宝“呛奶窒息” 一家人留下心理阴影
- 家长古板苛刻,是否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拉远亲子关系?
- 你家娃都做过哪些“坑爹”事?全是真人真事,求当爹的心理阴影
- 孩子“偷东西”别抓,该如何教育才有效和没心理阴影?看看这攻略
- 孩子不愿交流、没朋友,想摆脱“社交恐惧症”,家长尝试这个方法
- 孩子在幼儿园不交流没朋友,想摆脱“社交恐惧”,尝试这个方法
- 孩子总是“落单”,难以融入集体活动?父母应教娃正确的社交心理
- #绘本分享#儿童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树洞里的朋友之《妖怪快走开》
- 4个实用的社交技巧,让孩子迅速在幼儿园交到好朋友
- 7岁女孩偏爱画蛇,父母正洋洋得意,朋友好心建议:看心理医生吧
- “小朋友要学会分享,把你玩具给弟弟玩”妈妈这样教孩子是个误区
- “社交智力”影响人际关系!想让孩子交到朋友,父母要及早培养
- 《家务》魏大勋回忆儿时被打经历,幼年被打,孩子心理阴影多深?
- 「二胎妈妈沙龙」孩子的衣服不要超过5套?心理学家的解释值得深思
- 一位北大心理学博士的自白:我如何跟孩子解释这个不完美的世界
- 为什么爸爸都特别疼女儿?心理学家这样解释,儿子听完要哭了
- 二胎妈妈深夜崩溃,朋友圈留下这6个字:再也不想当妈了……
- 使用卫生巾的这些误区,女性朋友你们注意了吗?
- 女儿在学校被孤立?交不到朋友?这7个技巧一定要告诉孩子
- 妈妈朋友圈狂晒娃,网友:“你娃没这么可爱,别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