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的理解能力差,真的是因为“笨”吗? 应变能力差的人很笨吗

2022-03-04 08:58:57孕产
孩子的理解能力差,真的是因为“笨”吗?孩子上学后,父母尤其关心孩子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情况,总是担心孩子无法消化上课的内容,和其他孩子拉开差距。

应变能力差的人很笨吗

应变能力差的人很笨吗

孩子的理解能力差,真的是因为“笨”吗?

孩子上学后,父母尤其关心孩子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情况,总是担心孩子无法消化上课的内容,和其他孩子拉开差距。

故事:有位爸爸曾经分享自己儿子的上学经历,由于孩子读完大班后,没读学前班直接让孩子上一年级,因此总是担心孩子跟不上进度,每天都会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每次想都没想就回答道:“听懂了” 可是孩子的考试成绩却一直上不去,排名还不断往下掉,让这位爸爸十分心急。

孩子的理解能力差,真的是因为“笨”吗?

某天孩子放学回到家,他问孩子:“今天上课的内容都懂了?” 儿子每次都支支吾吾地回到道:“听是听懂了,但是一到写作业、考试就不会……”

这位爸爸一听,才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孩子上课确实是认真听,但是没有对学到的知识内容进行理解,所以到运用的时候就会无法解决。

孩子口头回应的“懂了”,其实掌握的知识点只有十分之一不到。

其实这也是孩子在求学道路上经常会遇到的一个瓶颈,认为学习等同于背诵,记下来、背下来就是学到了。实际上,记忆只是学习的第一步,用于建设自身的知识储备,但更重要的是能学以致用。

心理学家Stella Vosniadou曾进行过一项经典的儿童心理学实验,探讨孩子们学会理解未知事物的思考历程。

这项心理实验邀请了60位年龄介于6岁至11岁的孩子参与,通过面对面口头问答的方式,了解每位孩子对一件未知事情的理解情况。

实验开始,每位孩子需要回答48道与「地球」有关的问题,越到后面,所问的问题针对性会越强,也会更有试探性。

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回答出地球是圆的。但是随着研究人员一个接一个问题深入探讨下去,他们发现其实每个孩子对地球的理解都不一样。

研究人员继续问:“如果地球是圆的,我们年复一年一直走路会出现什么情况?”

这时有不少孩子回答:“我们会掉下去。”

也有孩子回答说:“我们会掉到其他星球上”

甚至有孩子把地球想象成空心状态,我们在球体里面生活,如果掉下去,就会掉到球体的边缘。

随着问题逐渐深入,孩子们的回答开始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特异性。

根据孩子们回答出来的答案,研究人员开始构建出孩子们的「心理模型」,心理模型是指在解释某件事运作原理,然后各个角度测试这个心理模型,从而获得不同的理解。

正如实验当中,初始心理模型是:地球是圆的。孩子们对地球的不同理解,让这个心理模型变得“立体”起来,开始呈现出多个不同的心理模型。

*括号后面代表支持该心理模型的孩子数量

长方形的地球:认为地球是一个平的长方形,人可能掉下去(1/60)

圆盘形的地球:认为地球是一个平的盘子,人可能掉下去(1/60)

两个地球:认为我们站在一个“地球”上,它是平的,而另一个在天上的“地球”是圆的。这个答案说明当被问到“地面”的时候,他们认为这个星球是平的,;而被问道“地球”时则认为是圆的(8/60)

空心球:认为我们住在地球内部的一块平地上(12/60)

铺平的球体:认为地球是个铺平的圆球,人可以在上面(和下面)生活(4/60)

球形:随着年龄的增长,持有地球是球状的常规观点的孩子稳步增多。

混合模型:剩下的孩子或者是没有给出统一的答案,或者难以归纳出一种模型(11/60)

孩子们也随着问题的深入,逐渐开始认真思考起来,也对地球形状的这个话题越来越好奇和感兴趣。

地球是圆的,这个事实孩子们可以从课堂或者书本上学到。但是将问题进一步延伸,地球为什么是圆的?它在转动的话,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在地球上生活久了,会掉落到别的星球吗?…..孩子们可能就回答不上来了。

但这也是我们理解新事物的过程,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的新事物,认识它,不难,要理解它,则是需要一个过程。通过不断自我提问、质疑以及摸索,才能逐渐了解这个新事物的全貌。

相信不少人都有相同的体验,学过的新知识如果不是经常运用,过一段时间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人的大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有两个主要功能:提取和遗忘。

在学习新内容的时候,大脑不断在接收文字信息,提取主要是为了能让吸收的信息形成一个「记忆」而遗忘这个机制,主要是为了过滤一些重复和无用的信息。如果无用的信息太多,就会占据大多脑容量,导致无法记起重要的信息。

提取和遗忘两个机制的相互作用,才能让学到的新知识得到巩固。而提取机制运作的关键就在于提问。产生问题,说明了有真正思考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老师在开讲一堂新的课程时,会让孩子们先提前预习内容。预习相当于让孩子对新知识进行了一次“过滤”和“筛选”,让孩子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

一来有助于让孩子在听课过程中学会思考,二来也有利于提高孩子对新知识点的记忆。

在这里,不断记忆不等同于重复记忆。如果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被打断,然后在重新投入学习,反而更有利于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为什么呢?

例如孩子在复习数学过程中,被打断,先写一篇小作文,然后再重新复习数学,会发现思路更加清晰,遇到的难题也能迎刃而解。

这是因为,经过一次“打断”,大脑里面的「提取」和「遗忘」功能会重新被激活一次,从而加深对学习的印象,更有助于巩固知识点。

比尔盖茨在工作上有这么一个习惯,基本上每年都会尽量抽出一周“大脑放空”的时间,在这一周时间里面他将放下手上所有工作,带着书本和简单几件行李,到一个安静无人的地方休假。在休假的过程中,他将作出近期比较重要的商业决策。因为大脑放空的过程,也是他开启信息重新激活的过程,会为他带来更多的灵感以及更为清晰的思路。

在Stella Vosniadou的心理实验里面,孩子一开始其实很难接受“地球是圆的”的这个事实,因为这个事实与他们日常经验接触到的情况大相径庭。

因此,当他们从课本中理解到真相时,往往会通过个人天马行空的想象来填充内心的疑惑,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不同的心理模型。

很多时候,要能达到真正的理解,不单是学习新的观念,更多的还要暂时放弃原来的观念。

要意识到,孩子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每个孩子成长的节奏都不一样,爸妈们可不要急躁,欲速则不达。

引导孩子多思考、多提问

在给孩子辅导作业的时候,爸妈们可以有意识地找到各种时机来多给孩子提问,一方面能加深孩子对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推动孩子自己去思考,勤动脑筋,形成从思考到理解、判断和推理的良好习惯,这也是孩子们形成自己学习方法的必经阶段,有助于让他们自主学习。

生活中多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学龄初期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只有随着孩子不断掌握比较复杂的知识经验和语法结构以后,理解力才能逐渐发展起来。

因此,父母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注意充分利用生活实际与实物场景的方法,例如图片形象记忆法,克服难点,从而诱发出孩子的学习兴趣。

多阅读、多积累、多体验

生活经验越丰富,孩子的理解水平越高。平时可以通过阅读或者外出活动的方式来累积孩子的生活经验,父母要鼓励孩子养成多阅读优秀书籍的习惯,例如可以阅读一些有关的课外书、一些课内学习有关的科技史,人物传记,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内学习的兴趣,充实课内学习的内容,使孩子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除此以外,爸妈们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对于孩子理解不佳、需要多次解析的情况多多宽容。在对孩子介绍新知识的时候,应尽量向孩子解释明白,让孩子凭着自己的理解能力慢慢去体会、去接受。

当遇到新鲜的事物时,也应尽量解释事物的来龙去脉,尽量把准确的定义告诉他们,不要害怕孩子听不懂,允许孩子犯错,多鼓励孩子自己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