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自闭症孩子注意力差?这些训练游戏,在你家客厅里都能做

2020-02-17 17:52:05孕产
上周六,“大米和小米”推文 走神、反应迟钝、好动……自闭症孩子注意力不佳的原因是—— 带家长们探寻了孩子注意力不佳的影响因素。文章中,我们把注意力不佳的孩子分为迟钝型、好动型、紧张型……不少家长找到了自家娃的影子,希望我们赶紧推出改善孩子注意力的训练干货。

上周六,“大米和小米”推文 走神、反应迟钝、好动……自闭症孩子注意力不佳的原因是—— 带家长们探寻了孩子注意力不佳的影响因素。

文章中,我们把注意力不佳的孩子分为迟钝型、好动型、紧张型……不少家长找到了自家娃的影子,希望我们赶紧推出改善孩子注意力的训练干货。


那么,清楚自家孩子属于哪种类型及影响注意力因素后,今天开始学习——如何有效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攻破孩子的注意力问题,不难!


邵玉珊

大米和小米OT学科主管,台湾职能治疗师

5大准备,训练前先做好这些1 固定的训练时间

人的生理时钟会影响注意力。

举个例子,我们大人会在刚起床,还没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学习吗?肯定不会。

所以,注意力的训练时间,一定要挑孩子注意力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大脑最清醒的时候。

当孩子的大脑处于一个清醒的状态,注意力训练可以加速孩子的大脑运转,也能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哪个时间段,孩子注意力较差?哪个时间段,孩子注意力最好?

这需要家长平时细心观察和记录,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生理时钟。

2 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包括运动习惯和吃饭习惯。

好动型的孩子,一定要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家长可能会疑惑:孩子本来就好动了,还要让他运动?

实际上,好动中的“动”和运动中的“动”并非等同。

好动指的是孩子不受大脑控制的乱动,而运动习惯是孩子能够控制自己肢体,去执行有效率的活动。

另外,我们也要让孩子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而不是给孩子分心的机会,如喂饭。

3 调整孩子的注意力

让孩子的大脑处于适当活化水平,再练专注。

比如,做桌面游戏时,当你发现孩子开始走神,坐不住了,我们要带他们起身活动一下,让他们的大脑清醒过来,再继续学习。

因为当他们开始走神、反应迟钝时,意味着他们的大脑“快睡着了”,需要一些动态活动来活化自己的大脑。

4 加强身体的运用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坐姿、站姿,以及平衡能力。

譬如,坐姿不规范的孩子在学习时,他们的大脑需要耗费一部分的注意力,来维持坐姿,也就意味着不能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

如果孩子有良好的坐姿、站姿,意味着他们的大脑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姿势控制上。

而且,姿势和平衡能力有关。如果我们的平衡能力不好,大脑的保护机制就会启动,并迅速把注意力转向失衡的一方,以防摔倒等危险的发生。

5 了解孩子的能力

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水平,选择难度合适的教学任务或目标物。

首先,我们要做分类记录,包括孩子目前会做的事情,以及对应的专注时间长短。

假设孩子当下学习的是一件已掌握的技能,我们可以把要求提高一些,在他们原本可以专注的时间上再延长一些。

如果孩子当下学习的是一个新事物,我们可以把要求降低一些,不需要孩子维持过长的专注。在之后的练习中,我们再逐步加长专注的时间。

如何改善孩子注意力?

迟钝、好动,各有诀窍——


很多家长以为注意力训练,就是让孩子乖乖坐好,一心一意地把当下的一项任务完成。

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一心多用。例如,孩子在上课时,他们需要一边听老师讲解,还要一边抄笔记,以及在座位上坐好。

我们所说的“一心一用”是一种持续性注意力,仅需要孩子在做一件事情上维持较长的时间。

而“一心多用”叫做分散式注意力,意味着孩子把注意力分散到不同事物时,仍能完成当下的任务。

所以,我们要打破过往的思维,不要单纯训练孩子的“一心一用”,而是要训练他们的“一心多用”。

那么,迟钝型、好动型的孩子如何训练,具体有哪些步骤?

01

迟钝型

行为表现:

爱发呆、易走神、没精神、动作慢、反应慢、动机差、全身软、坐不好、喜欢靠。

训练步骤:

Step1 让孩子动起来:

执行前庭运动,寻求速度的刺激

执行前庭运动的目的在于,提高孩子的大脑活性和觉醒度,让孩子的大脑保持一个清醒的状态,保持对外界环境的注意力。



我们常用的教具是,大龙球、蹦床、秋千、旋转椅子等。或者,我们平时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追逐游戏。

Step 2 平衡能力训练:

孩子在执行动态活动时,需要学会保持平衡

迟钝型孩子的基础能力较弱,但不一定是认知,也有可能是身体控制能力,如平衡能力欠佳。

所以,我们在孩子执行动态活动时,也要训练他们的平衡能力。


譬如,走平衡木、荡秋千、跳蹦床、俯卧大龙球等,都可以刺激孩子平衡能力的发展。

Step 3 视觉动作训练:

加入追视、手眼协调等技能训练

当孩子的大脑已经“清醒过来”,并具备一定的平衡能力后,我们可以加入追视、手眼协调等视觉动作的训练。


视觉动作能力的训练,可以是打球、踢球、套圈、传球游戏等。需注意的是,做视觉动作训练时,孩子或大人的其中一方需要动起来。

例如,我们玩传球游戏时,可以让孩子站在蹦床上,一边跳动,一边接住我们的球。或者,当孩子站着不动时,我们可以一边跑动,一边传球给孩子。

原因在于,如果我们和孩子只是站在对方面前,单纯执行“你传我我传你”的动作,很难练习孩子的追视和手眼协调能力。

Step4 视觉搜寻训练:

提高难度,从视觉动作上升到视觉搜寻

例如,我们玩传球游戏时,孩子的目标物是我们或球。

当难度提升到视觉搜寻能力时,我们要把目标物换成孩子认识的卡片(交通工具、蔬菜水果、扑克牌等),让孩子一边执行动态活动,一边搜寻这些卡片。

如图,孩子正一边走平衡木,一边搜寻地面上的卡片。一般来说,孩子视觉搜寻的内容由孩子的认知水平决定。如果孩子不能辨识卡片,我们可以用不同大小或颜色的套圈代替。

教学实例

游戏名称:坐上大龙球去寻宝

教具准备:大龙球、波波球、卡片(水果类)

操作步骤:

1. 妈妈把一张张卡片,以及一小箱波波球放在大龙球的旁边;

2. 引导宝宝坐上大龙球后,妈妈双手扶住宝宝的腰部,帮宝宝保持平衡;

3. 妈妈轻轻地按压大龙球,让宝宝在大龙球上上下晃动;

4. 结合夸张的表情和语气,妈妈说,“哇,坐好了,起飞咯!“,让孩子感受到游戏乐趣;

5. 接着,递给宝宝一个波波球,说,“找找苹果在哪里!“,让孩子把手中的波波球投向苹果卡片。

6. 以此类推。

02

好动型

行为表现:

精力充沛、动作太大、力气不会用、自控能力差、坐不住、喜欢动、易兴奋。

训练步骤:

Step1 有组织计划的活动:

不追求速度和单纯的出力

出力可以让孩子的大脑冷静下来,帮助孩子身体出力的活动主要有:推箱子、匍匐爬、背着东西走、用力地跳等。

但除了身体要出力,我们还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如玩滑板车过障碍、走平衡木跨障碍、推轮胎走S型等。

例如,图中的小男孩在爬平衡木时,要慢慢地观察、体会自己的身体,控制自己的四肢,以防自己掉下来。Step2 视觉搜寻训练:

当孩子懂得自我控制,加入视觉搜寻的训练

上图的小男孩在爬的过程中,不但要跨过障碍物,还要把自己的手放在手印上,脚放在脚印上。

也就是说,他在“一心多用”,一边控制自己的身体,一边用眼睛搜寻,维持注意力。

如果孩子的能力较低,我们可以降低难度,用卡片或套圈等孩子认识的物品来代替脚印手印。

如图,孩子用一只脚踩着滑板车,用另一只脚踩着指定的扑克牌,并且要控制滑板车不压到扑克牌。

Step3 执行静态活动:

注意力维持的时间长短,据孩子实际能力而定

如果刚开始训练时,我们就要求孩子安静下来,这对于好动的他们来说,非常困难。

一般情况下,他们执行完一定的动态活动后,即可安静下来,配合我们做一些静态活动。

那么,静态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要找出孩子的兴趣点,制作注意力卡片。

例如,孩子喜欢车标,我们可以从网上下载不同的车标,放到一张A4纸中,打印出来。

怎么做静态活动?

假设,孩子的能力较弱,我们可以玩配对——找一样的车标。结合情景,参考以下做法:

妈妈把几张车标卡片放在宝宝面前,接着拿出另一张宝马车标卡片,在孩子面前展示出来,说,“找一样的。”

宝宝找到一样的卡片后,可以拿起来递给妈妈,也可以拍一下卡片表示找到了。

如果孩子的能力较高,我们可以把车标换成小汽车。然后,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来做训练。

比如,妈妈可以这么问——

“找找看,红色的汽车在哪里?”(孩子会辨识颜色)

“找找看,有个三角形图标的小汽车在哪里?”(孩子会辨识形状)

“找找看,1号小汽车在哪里?”(孩子会辨识数字)

由于每个孩子的兴趣点不一样,我们应该根据自家孩子的兴趣做选择。如果孩子喜欢鲜花、书本、食物或颜色鲜艳的小玩具等,我们也可以制作相应的卡片。

教学实例

游戏名称:冲破障碍,找不同颜色的蘑菇钉

教具准备:积木、蘑菇钉(替代品:动物、文字等卡片)

操作步骤:

1. 妈妈在地面上摆上一些积木,要求孩子爬行时,不能碰到这些积木(如图);

2. 当宝宝绕过一个积木时,妈妈鼓励说,“哇,宝宝好棒哦!“;

3. 如果宝宝可以很好地绕过障碍物,妈妈可以在地面上放些不同颜色的蘑菇钉;

4. 接着,妈妈在宝宝面前展示一个红色的蘑菇钉,说,“宝宝,找找红色的蘑菇钉在哪里。“要求孩子既不能碰到障碍物,又要用眼睛去搜寻、找到红色的蘑菇钉;

5. 当孩子视觉搜寻任务执行完毕,我们再去引导他们做一些静态活动。

姿势不佳、视觉失调的干预方法

点击查看以下文章


走路内八字、跌跌撞撞、驼背含胸……孩子的毛病很可能来自错误坐姿!

名师专栏12|邵玉珊:五个改善孩子视知觉障碍的小游戏

-END-

整理 | 小麦 编辑| 当当

图片|邵玉珊 内容顾问 | 孙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