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不做”情绪消除型"父母才更有利于孩子
周末去朋友家玩,正好遇上两孩子在闹脾气,原来是姐姐画的画被调皮的弟弟画上了好多黑圈圈。朋友在一边安慰孩子姐姐,“你是姐姐,再说弟弟还小,不懂事,你让着点他,再重新画幅不就行了。”“妈妈,明明是他故意的,为什么我还不能说了呢?"
也许很多有二孩家庭的孩子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姐姐的东西被弟弟妹妹破坏了,姐姐闹脾气,可父母总会在一边说“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如果小的跟大的争,很多父母都难以做到平等。因此大的闹脾气,但父母却经常用这句“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或妹妹。"这样的父母,本以为是在安慰孩子,其实很可能是在压抑孩子的情绪。父母的这种做法,是”情绪消除型"父母的重要特征。
什么是“情绪消除型”父母?“情绪消除型”父母一般能感受到孩子的感受,但却不能跟孩子共情。他们总认为“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就能让孩子从冲突中分隔出来,而不会陷入无休止的吵闹。
比如:孩子跟小朋友因为玩具而闹起矛盾,明明是别家孩子的错,但是父母为了不让孩子的冲突蔓延,或者为了父母之间的面子,往往会选择这样的语言安慰孩子,“没事,我们让着点他。””开心点,没事的“。
又比如:孩子在外面玩耍时,不小心磕到了自己,他觉得很痛,于是想表达一下自己内心的情绪。但多数父母可能都会鼓励孩子站起来,以尽快消除他们心中的不良情绪。很少有父母会说,“哭出来如果会好点,那就哭吧”。
有心理学家认为,其实这种方式表面上是在把孩子从不良的情绪中带离出来,实际上是在压抑孩子的情绪。孩子以后在面对类似的负面情绪时,也许就会认为他不该有这样的情绪,他这样做是不对的。长此以往,这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
”情绪消除“会给孩子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容易引发孩子的不满
很多父母都认为他的一句,”开心点,没事的“真的能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但其实,孩子内心可能并不是这样想的。有孩子可能会觉得明明是自己受委屈了,可父母还不理解自己,从而引发孩子内心对父母的不满。这也会让孩子与父母产生一种隔阂,觉得父母并不了解他们的感受。
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疏远
在《情绪的重建》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尝试“控制”和“消除”情绪,是一件很荒谬的事。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试图消除孩子负面情绪的方式,很可能造成孩子长久的情绪压抑。当压抑变得越来越多,孩子与父母的沟通也就会越来越少,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原来越远。
弗洛伊德也曾说,压抑情绪不但会很累,而且要付出代价,也就是说,一旦父母试图通过消除孩子的情绪而让孩子压抑住内心的感受,很可能这种方式会让孩子在以后付出更大的代价。
影响成年后孩子对自我情绪的感知,从而引发焦虑
在知乎上看过一位网友的故事,童年时这位网友每次有负面情绪时,父母都觉得他不懂事,不听话,因此在他看来,负面情绪就是一种不好的情绪体现。为了赢得父母的好感,他后来只能刻意去控制情绪,压抑自己,甚至在很难受时也告诉自己,"我不能有情绪,这样是不好的。“以至于后来,这种心理暗示消除情绪的方式,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
成年后,他变得慢慢不会表达情绪,同时也害怕去表达情绪,或者说根本没有了情绪。后来,他甚至患上了抑郁症。因此,”情绪消除“其实并不是一种积极面对情绪的方式,而是一种暂时性的逃避。这种逃避一旦过多,就可能导致对自我情绪感知的缺失,甚至引发焦虑和抑郁。
父母如何做才能正确引导孩子的情绪呢?教孩子认知自己的情绪
作为父母,首先要教会孩子识别不同的情绪,比如:悲伤、快乐、不开心、抑郁等,并引导孩子把情绪正确表达出来。只有当孩子能够正确地识别情绪,并表达自我情绪时,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才能更加顺利,这样也有助于解决负面情绪的问题。
做个”情绪指导型“父母
什么是”情绪指导型“父母?
”情绪指导型“父母不仅能理解孩子的负面情绪,更重要的是他还能接纳孩子的情绪,并给出合适的引导,让孩子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压抑情绪。
举个例子:芳芳在跟小朋友玩耍时,因为争抢玩具而闹起了矛盾,芳芳觉得自己没有错,因此受了委屈而大哭起来。这时“情绪指导型”父母一般会这样安慰她。“芳芳,妈妈能理解你的感受,我知道你受了委屈很伤心,如果哭让你好受点,那你可以尽情哭下。但哭完后我们得讨论一下,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该怎样处理,好吗?”
”情绪指导“其本质是接纳孩子的情绪,并能理解孩子的情绪。情绪本来就在那里,无需刻意去消除。只有当父母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并能对孩子的情绪产生共情和理解后,孩子才可能从中获得爱与安全感。因此,做个”情绪指导型“父母不仅能让孩子释放心中的情绪,更重要的是也能让孩子以后在面对问题,学会如何正确处理。
游戏法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利用游戏来让孩子从中感知情绪,觉察他们自己对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反应,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孩子表达情绪。
举个例子:父母跟孩子一起玩跳绳比赛,并引导孩子察觉他们不同结果下的情绪体验。如果父母赢了,孩子是怎样的感受,他是如何表达这种情绪的?如果孩子赢了,孩子又是怎样的感受,他是如何来表达这种感受的?
通过游戏,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先去觉察他们的内心,是开心或失望。然后,再进一步让孩子感悟到不同情绪对他们一天生活的影响,从而让孩子学会如何去更好地表达情绪和面对情绪。
在《情绪的调节》中有这样一句话,“情绪并没有好坏之分或多错之分,它是一种面对外部刺激而产生的内在心理过程,它的产生就像我们看到黑板感知黑色一样自然而然。”因此,面对情绪,试图用”掌控“和”消除“来处理,并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尤其是在引导孩子的情绪时,更要注意方法,用更适合孩子的方式、更加人性的方式去引导他们。
参考书籍:
《情绪的调节》
《儿童情绪心理学》
《自我觉醒,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
相关文章
- 研究:父母与孩子有规律性互动,有利于孩子形成较好情绪调节能力
- 宝宝探索世界黄金期,爸爸妈妈这样做,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 孩子到底能不能责备?答案是肯定的,合理的责备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 孩子脾气大,讲道理行不通?高情商的父母更易养出情绪稳定的孩子
- 孩子脾气差不是天生的,坏脾气背后是有一个不会做情绪疏导的父母
- 情绪化是最无用的教育!父母心平气和,才能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 陈益峰:什么样的风水有利于孩子成才
- 孩子有负面情绪,是该劝他消解还是控制呢?父母的做法很关键
- 孩子聪明,父母要警惕,斯坦福教授:拥有成长型思维孩子更努力
- 父母应帮娃建立自信,鼓励娃敢想敢做,不把畏惧情绪传递给孩子
- 中国式父母3大道歉方式,哪种都不利于孩子,正确方式应该要这样
- 家长平时做到五点,孩子会比同龄人更聪明,可惜多数父母做不到
- 心理学家:学会做权威型父母,三步改造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微环境
- 姐姐调皮,弟弟安静,同个妈生出来的孩子怎么就完全不同了?
- 孩子不专心、易分神?父母做好这3步,帮助孩子进入“投入状态”
- 孩子为成绩查找的理由,潜台词我们做父母的真的懂了吗?
- 孩子也有“焦虑”的情绪?父母有没有想过,爱哭并非是内向表现
- 孩子因吃饭慢被亲妈活活打死:情绪失控的父母,有多可怕
- 孩子拖拉是因为动作慢?错,父母做到这4招,孩子再也不拖延
- 孩子拖拉自理能力差,不是父母做的不好,而是做的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