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天天要求家长关注孩子作业,我放手了,孩子却进步神速 家长关注孩子的作业
前几日到南京参加同学会。女生聚在一起,最大的主题就是聊娃,吐槽带娃的各种苦逼经历。还有更苦逼的,没来参加聚会,因为要看娃写作业。
我猛然发现,全中国,不管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也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更不管你家长是佛系的还是打鸡血的,人到中年,都无一例外的要把孩子的教育放在最首要考虑的位置。从选学区房、陪读,到上辅导班、陪孩子写作业。
最让人吐槽的就是陪娃写作业。因为这样的一幕每天都要上演,还必须得是主演,或血脉喷张,或唾沫横飞。
有同学问我,你怎么管孩子作业的?我说,我已经很久不管儿子学校作业了。但是自从我不管之后,他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成绩并未下滑,反而多出很多时间看课外书。儿子也没上奥数这些辅导班,我只关注他的中文阅读和英文阅读。
“天天群里发作业答案,叮嘱家长检查”,这样真的好吗?把孩子的班级微信群置顶,这应该是很多家长微信的操作style。每天家长下班的时候,各科老师的作业内容、答案、要求等等,就会陆续发送到班级群里。家长们一天最硝烟弥漫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我明白,老师希望家长关注孩子作业,是为了保持家校互动。让家长知道孩子学习的薄弱环节在哪里,能够帮助学校共同促进孩子的学习成绩。可是,这样做,真的有利于孩子和家长吗?
儿子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举家搬迁到长沙。因为学习环境、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也曾陪儿子写过一学期的作业。儿子还比较听话,成绩不错,一学期也算是顺利过渡了。但是过程,我却深感苦恼。
以前不看孩子写作业,他搞不懂的过来问一下,我会很有成就感的给他耐心解答。可一旦全程盯作业,发现他这里有点小粗心,那里有点小错误,做作业的节奏还特别慢,心里就很是不淡定。就算是给他讲题目,也是带着情绪的。
因为抠了细节,所以在他做完作业以后,我要纠错,他要订正。一来二去,就需要很多时间。陪孩子写作业还有一点不好,孩子会认为作业是为妈妈做的,为老师做的。主动性、积极性有问题,效率自然就不高。拖拖拉拉一晚上,我经常发现,整个作业全部搞完都快10点了,该睡觉了。孩子连畅快玩一下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看什么课外书,培养阅读习惯了。
事后我反思,不论我多么能理解孩子、育儿理念武装得多么强大,只要这样一次又一次地盯着孩子的错误,我都不可能很淡定。
我在想小的时候,家校互联远没有现在那么通畅,老师在学校布置什么作业,只能靠孩子自己记下来。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老师也没办法一个语音留言就把情况反馈给家长。但是,这好像也并没有影响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当下中国那么多的精英,不就是我们那个年代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吗?
而现在,每日每日的检查、督促,到底是培养了孩子的学习能力,还是助长了家长的焦虑心理?老子的《道德经》里谈到治国理念:无为而治。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太平盛世都是在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下成就的。“无为“并不是指无所作为,而是不要妄为。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为,不横加干涉,违背自然规律。一个家庭的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
孩子,本身就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如果每一个错误都要被老师和家长不断放大、强化,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长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一个又一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有多少孩子能够建立足够的自信去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批驳。
当父母把每一天的作业都以100分的结果呈现在老师的面前,能给孩子带来荣誉感吗?还是蒙蔽了老师的眼睛,忽略了孩子学习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呢?我想,这不仅蒙蔽了老师,也蒙蔽了孩子。好的结果,不会让孩子反思:我还有哪些问题搞不懂,需要再仔细梳理一下。也许,作业本上的几个大“×”,会让孩子更警醒,印象深刻。
看着孩子被如此紧密的家校互通牢牢掌控,我甚至有点庆幸自己小时候的自由。很多童年美好的回忆,都来自于那些自由的空间。孩子需要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这个空间和时间里,他一定有自己不断试错、不断进步的能力。而我们家长更需要做的是:帮助他们找到成长的方向、成长的动力。而不是代替、干涉他们成长中必须要经历的环节。
对比美国小学生课后作业:压力之下,“十项全能”只是传说陪孩子写了一学期作业后,我开始意识到这不是个好的陪伴方式,于孩子不利、于己不利。但真正让孩子在观念上改变,让我找到更好的教育方式,是在我带儿子去美国游学期间。
当下国内很多信息提到西方教育时,总会试图验证一个“道理”:教育在哪里都不是快乐的代名词。他们会说,国外精英家庭打造一个孩子,同样是重金投入,孩子要“十项全能”。
在美国,我是看到很多孩子高中以后的课业压力很大。不光是学校的学习,课业以外的技能或特长也有诸多要求。私立学校的要求比公立学校还要高。但是,小学阶段,甚至初中阶段,美国宝妈真的没有中国宝妈这么焦虑,在孩子的课业学习上耗费如此大的精力。
在美国,小学三年级以前是几乎没有课后作业的。儿子在美国读小学四年级,开始有一些课后作业。但是作业量仅限于几张纸,一张纸上几道题。语法题、数学题都非常简单,不绕弯子、也不考验脑回路。基本上半个小时就可以搞定。有的时候,会额外有一些projecet作业,但那些更强调的是动手能力和外部知识的获取能力。
我常常和一些华人朋友聊天,她们会感慨现在中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感觉来到美国错失了很多发展机遇。但是聊到为什么不回国的原因,很多都是因为子女的教育。她们接受不了“填鸭式”的教育,也接受不了无穷无尽的作业,更不想错过国外更为优质的大学教育。
仔细想来,不论是《虎妈战歌》里的蔡美儿,还是我接触到的这些海外生活的同学、同事、朋友,她们在聊起孩子时,都没有回避华人一贯的育儿风格。东亚民族重视子女教育,是一直以来的传统。但是再仔细听听他们聊的内容,你有听过美国孩子在小学阶段不停的刷“奥数题”吗?你有听过孩子抱怨学校老师留的作业太多吗?你有听过美国学校老师天天在家长群里发作业标准答案,让家长盯着孩子写作业吗?
没有,都没有。在美国,学校的老师更强调的是阅读。老师会要求学生定期写读书报告,传记、动物故事、科幻小说、推理小说、历史……读什么书都可以,全凭孩子兴趣。在学校,图书馆成了必修课,表达能力是每一个孩子的必备素质。美国学校对于阅读的重视,就像中国学校对于数学计算速度训练的重视程度一样。
至于美国的家庭教育,则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上。我们经常看到的画风是,谁家的孩子棒球赢了什么比赛,谁家的孩子参加科学竞赛获得了什么奖。各种球类、游泳、小提琴、钢琴、芭蕾舞、绘画、棋类、机器人、童子军……兴趣爱好,五花八门。学校、图书馆、社区、培训机构,也会提供各种资源、平台支持孩子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这些才是占据孩子们最多精力的事情。
反观国内,培养一个孩子的兴趣爱好,越到高年级,越显得艰难和鸡肋。很多孩子,小时候也学过很多才艺。到了小学阶段就开始一项一项的砍,到最后,只剩下学校课程和校外应试补习班。不砍不行啊,光盯一个作业,时间都所剩无几了,升学压力又那么大,哪里还有时间上兴趣班呢?如果非要培养一两个兴趣爱好的,那一定是压了又压,挤了又挤,逼迫孩子、为难家长,换来的的时间。至于是不是真的有兴趣,就不得而知了。
每天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校课程上,一个作业就耗费这么多大好时光,太可惜了!我一定不能让孩子认为学习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此了。这是我在美国游学期间,最大的感触。
分清界限——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培养学习兴趣才是家长的事在美国,还有一个特殊的经历对我和儿子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让我明白了“界限”的概念。
儿子去美国读书,在国内是办了休学。他非常清楚,回来以后要参加国内期末考试,得跟上国内的学习进度。所以,在美国读书期间,儿子不仅要学习美国的课程,还得兼顾到国内学习的课程。
我曾在《带着儿子去游学——中美课业如何兼顾》一文中详细描述了在美期间,我和儿子是如何计划学习进度、如何从我教儿子学到儿子自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关于学习,我有几点特别深刻的体会:
1、 当一个人目标清晰以后,做事的效率一定会提高。孩子也是一样。
2、 不按学校的进度走,更加有的放矢的学习。孩子爆发出来的学习力比我想象的还要强,这一点连他自己之前也没有意识到。
3、分清界限: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而我更应该做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当我一直盯着孩子做作业,总是纠结于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实际上我已经越界了。我在剥夺孩子独立思考、自我纠错的机会。我自以为帮助了他订正错误,实际上我有可能是耽误了他的时间,降低了他的学习效率。
当我不再盯着孩子学习时,只要他目标清晰,他学习的能力和效率都会爆发出巨大的潜能。看到学习能力进步神速的儿子,我时常感慨:这就是几个月前做作业还特别磨叽的儿子呀。
我开始清晰,陪伴孩子成长,我该做的是什么。我该做的是:如何让孩子目标更清晰、如果让孩子更自信,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而这些都离不开一点,就是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教人未见益趣,必不乐学。兴趣是一种行为动机。让孩子更好的学习,一定要产生学习的兴趣。
我认可美国教育中重视阅读的理念。我相信,阅读可以强化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我相信,书中那么多有趣的故事、那么多新奇的知识、那么多美妙的文字,一定可以吸引到孩子。我要引领他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
于是,回国之后,我开始把关注点放到儿子的课外阅读上。为了营造良好的阅读、分享氛围,我也开始读书,并在一些平台上写书稿。我读到什么好的文字,写了什么文章,只要觉得儿子能受用,都会与他一起分享。
不仅靠我,我还借助专家的力量。针对儿子以前不太读文学书的问题,我在少年得到上购买了《百部世界名著导读课》。每天早上刷牙、洗脸、吃早餐的时候,他就听书。专家的解读,生动而有趣。专家的知识量也比我大得多。在这样的引导下,儿子果真开始主动翻阅家中书架上的文学书了。当他听完了《悲惨世界》后,他竟然看起了《悲惨世界》的原版书。
现在,每天中午1小时中文阅读,晚上做完作业后1小时英文阅读,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每个周五晚上,他可以不做任何作业。但是我会专门留出一段时间,听听他的读书分享。他说,我听。我向他学习,提出我的疑问,表达我的认可,他很有成就感。
阅读的兴趣和量上来了,做作业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现在五年级,他基本上每天晚饭前,就可以把作业做完。很久了,我没有再关注儿子的学校作业。老师依旧不停的在班级群里发作业,发标准答案,叮嘱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但儿子已经完全知道:妈妈不再盯我的学校作业了,那是我自己的事情。我要为结果负责。
儿子有时也会因错误没订正、卷面不整洁被点名。一开始我还会暗地观察他的纠正能力。后来发现,一切都很正常,也就不再关注了。隔段时间问问近况就好了。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并不总是打着鸡血做作业的。有时候也会拖延、墨迹,事后又会苦恼自己不该浪费时间。面对这个问题,我依然是用“读书”来解决的。
我从图书馆借来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书中会有大量通俗易懂的案例,帮助你找到解决问题的 方法。有那么几天,我发现儿子开始整理自己的房间,从书桌到书架,从抽屉到玩具箱,整理得干干净净。他还邀请我去参观他的成果。直到周五分享时,我才知道是书中的案例告诉他:如果想让自己变成一个思路清晰的人,最好首先给自己创造一个整洁的环境。
哈哈,真的是“书中自有妙招”、“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啊!无需我多言,孩子也能逐渐找到自我管理的好方法。而且孩子自己找到的解决办法,自己通过努力达到的好结果,会让他会更有成就感。
信息越来越通畅,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越来越便捷,可是家长和孩子却越来越焦虑。为什么?
我认为是每个角色的身份和职责发生了错位。学校的主要职责是传授知识,家庭教育需要更关注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不是沦为学校教育的附庸。如果在家中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完成学校课程教育,那么家庭生活中,本该享受的亲子天伦之乐、本该聚焦的人格成长教育就会成为空谈。如果在孩子的眼中,学习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考试、做作业,而这些都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学校的要求,那同样是身份和职责定位不清晰。
儿童教育上常讲,孩子的学习能力是“螺旋式上升”的。改变,不是今天说了明天就能变的。孩子,也不是家长、老师每天耳提面命才能长大的。所以,让错误的定位,错误的行为归位到正确的角色中吧。我从不管孩子学校作业开始。你从哪里开始呢?
带着儿子去游学:中美课业如何兼顾
带着儿子去游学:美国宝妈为啥不焦虑?教学理念里藏玄机
深圳中学生必读书目大全【套装十四本】 ¥228 购买#聪明孩子养成记# @头条教育
我是@魔斯妈妈育儿实录,俩宝妈,热爱写作、热爱分享,喜欢历史、喜欢旅行。财务金融领域混迹多年,后因孩子投身教育领域。从卖方研究写行研报告到创建魔斯英语品牌开设30多家校区,再到跟宝爸宝妈们一起探索育儿心得,我一直在跟随心的方向前行。
感谢孩子,让我拥有不断成长的动力!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转发!也欢迎交流任何有关育儿的话题!
相关文章
- 孩子上学,家长却暴露焦虑情绪,过分关注或许反而惹老师讨厌
- 孩子刚上幼儿园就有好几个社交账号,老师用手机布置作业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看视频你怎么看?
- 老师要家长批改自己孩子家庭作业,大家怎么看这问题?
- 老师麻烦问一下一年级孩子晚上,除了老师的作业,家长还让孩子做家庭作业太多有什么影响?
- 为什么老师让家长给孩子批改作业?
- 如何让老师多关注自己孩子?聪明家长只做一件事,难怪老师喜欢
- 宝爸忘记批改孩子作业,老师家长群里点名批评:昨晚赚了几百万?
- 幼儿园和小学中,现在很多老师让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这应该吗?
- 关注 | 国家正式出台笔顺正确写法,很全面!建议老师和家长收藏
- 孩子“有个性”,家长应该放手尊重,还是要有所限制?
- 孩子一年级,家长到底要不要陪着孩子写作业?
- 孩子上课捣乱,老师无法上课,学校政教处让其停课写检查,家长到校大吵大闹该怎么办?
- 孩子上课睡觉,老师发现后拍照发家长群,而爸爸的回答却让人佩服
- 孩子不会做作业习题,家长别急,用这3个方法点拨孩子事半功倍
- 孩子不喜欢写作业,家长的态度,影响孩子的一生
- 孩子不好好学习?家长很头疼?考研名师(嘴)张雪峰老师支招啦
- 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或许是我们误解了孩子,家长需要了解一下
- 孩子不爱写作业,因家长“崩溃式辅导”?家长要学会克制自己
- 孩子不被老师“待见”怎么办?家长牢记3点,让娃少走弯路
-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比如心理,家长是否时刻关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