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一年多,连苹果都认不好,没认知的孩子怎么教?| 专家答疑 胃疼一年多不好怎么办
带星宝出门,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不论是在餐厅、商店,还是地铁站,孩子随时可能会出现情绪崩溃、大哭大闹的情况。
有一些孩子,对听觉刺激和密集的人群等都极其敏感,因此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常常会令他们难以忍受,在感觉超负荷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更加张皇失措和焦虑。
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也是必要且无法避免的。
下面我们以去超市购物和去乘坐地铁为例,为大家分享几种应对措施。
场景一:超市
1、在超市,孩子能练习哪些技能?
1)认识超市场景,提高命名能力
我们可以给孩子语言提示“这是哪里”,然后全口语辅助孩子说出“超市”。
如果说孩子已经认识超市这一场景,那么就不需要辅助了,直接让孩子回答“超市”即可。
2)前往不同的场景进行泛化
不论在何处看到超市,孩子都能够独立命名“这里是超市”,那么孩子就已经掌握好这一名词和场景了。
3)利用商品,练习听者技能和提要求技能
例如:要求孩子把苹果放到篮子里面,看看孩子能否独立完成这个任务。如果孩子的能力相对较好,在孩子拿好三个苹果之后,将篮子放在孩子拿不到但是可见的范围内,让孩子自发地向家长提要求“我要篮子”。
2、超市里可能发生的状况
❖ 状况1:环境适应较慢的孩子,不进入超市
面对陌生的环境、来来往往的客人,会产生非常紧张甚至害怕的感觉,所以他们会拒绝到进入超市。
➮ 应对措施:
首先,不要勉强孩子必须进入超市。
我们先在超市门外停留,当孩子可以适应时,再带着孩子进入超市的门内侧等待,最后再进入超市选购商品。
让孩子慢慢适应进入超市的过程,而不是勉强孩子立刻就要进入到超市里面。
注意:
以上所有步骤都要在同一间超市完成,不要在孩子还没适应这个超市的环境时,又换到另一个地方。如果中途换环境,会导致前功尽弃。
逐渐进入超市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慢慢的去适应新的环境,增加对陌生环境的适应速度。
❖ 状况二:不敢和售货员说话
这也是孩子对陌生环境感觉到很紧张的一种表现。
➮ 应对措施
我们可以利用情景游戏,模拟去超市购物的场景:大人假扮售货员,小朋友假扮顾客。
家长可以提前准备脚本或者绘本故事,让小朋友了解售货员负责的工作内容,以及如何与售货员对话。
❖ 状况三:进超市以后,不愿意出来
➮ 应对措施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前事控制。
在进超市之前,我们要提前设定好闹钟,并且告诉孩子“如果闹铃响了,我们就要立刻离开超市。”
如果闹铃响起时孩子便离开了超市,就要立刻强化这个行为。
场景二:地铁
1、在地铁,孩子能练习哪些技能?
A. 了解乘地铁的流程,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教孩子用“先、然后、最后”作为连词,将乘地铁的流程描述出来。这可以练习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B. 介词的运用,练习提要求技能
在描述的过程当中,可以教孩子充分运用介词和形容词。
例如:协助孩子提要求“帮我把小的包放到上面(安检台)。”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到介词和形容词,但是孩子自发运用的情况较少。所以,我们可以抓住这些机会让孩子能够主动运用起来。
2、地铁站里可能会发生的状况
❖ 状况1:听到地铁进站时候较为刺耳的声音会捂耳朵,或者进到地铁站的时候就一直捂耳朵
尽管,地铁进站的声音对于大人来说也较为刺耳,但依然可以接受。不过,这对于小朋友来说是完全接受不了的,需要捂住耳朵来降低声音对耳朵的刺激。
➮ 应对措施
对声音较为敏感的小朋友,家长可以多给小朋友播放一些与地铁相关的声音进行脱敏,先从比较小的声音开始,然后再慢慢地增强。
如果孩子对声音极其敏感,那么我们可以在进站前提前为孩子戴好耳麦,把耳朵保护起来,减弱地铁对耳膜刺激的这个声音!
❖ 状况2:进到地铁站里会重复地铁站里的提示词
➮ 应对措施
我们可以引导小朋友命名地铁站里的物品,强化孩子的功能性命名和功能性对话,占用孩子用来重复提示词的嘴巴,让小朋友进行命名和对话,然后差别强化“重复提示词”这个不相容的行为。或者,在坐地铁或者是等地铁的时候,让孩子玩玩具也可以。(图片均来自网站)
相关文章
- 29岁生孩子与39岁生孩子,到底哪个更科学?专家研究结果颠覆认知
- 家有“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怎么办?专家教您几招,在家轻松训练
- 孩子“肌张力高”,会不会是“脑瘫”?儿康专家教你如何正确认识
- 孩子上完幼儿园大班后再上一年学前班,七岁半上小学,这样好不好?
- 孩子上完幼儿园大班后再上一年学前班,七岁半上小学,这样好不好?
- 孩子畏难怕事是性格原因没法教?错!专家告诉你怎么做
- 孩子的自我认知,毁于你的“暴力教育”,别让你的爱变成一种伤害
- 孩子认知上不去,家长该怎么教?
- 教不好孩子,也许是因为你没有“心计”
- 教导孩子去认知是非对错,不如先教导孩子学会如何承担责任
- 教育和学习,让你正确认知孩子的智商
- 教育|孩子:父母在意的不是你的分数,而是你的自我认知和管控
- 没有懒惰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父母,这两点建议很实在请收藏
-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其实孩子的教育根源在家庭
- “看电视对孩子没好处”,教育专家帮你打破谣言,别再浪费电视了
- 「人民日报推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
- 中国有多少父母,因自己认知缺失,导致孩子教育得不到恰当引导?
- 中国父母有谁能舍得让自己孩子,一年只休息1天,1天10小时训练?
- 在家早教系列:认知教育答疑与实践
- 孤独症孩子怎样才能完全康复?家庭训练少不了,专家:生活是训练